脱贫后,这些贫困村孕育发展“新经济”
路通、水通、网通,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贫困村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格局,昔日边远落后村融入现代化物流网、通讯网,“沉睡的土地”被唤醒,一些新的经济形态开始孕育和活跃起来。
削田坎、填沟渠,“两转一包”让撂荒地焕发新生机
走进贵州安顺市平坝区双龙镇高田村,坝子、缓坡间铺满绿油油的菜园,生机勃勃。翻犁、盖膜、点播,现代化农机在田间地头穿梭,这样的景象在石漠化山区非常罕见。
“过去,这里是七八十块各家各户自己耕作的小地块。现在连片建成现代化农业生态园,统一经营,高效生产。”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说。
高田村曾是滇黔桂石漠化山区的深度贫困村,脱贫后如何实现新发展?
全村9600多亩土地,绝大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搞传统农业,效益低下,不少土地撂荒了。“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也要把土地‘组织’起来。”朱高学说,2019年以来,当地整合资金整理土地,打破田与田、地与地、村与村的界限,推行“两转一包”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所谓“两转一包”,就是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村级合作社,合作社再流转到平台公司,平台公司对土地整治后再分包给经营主体。平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永平说,土地由散到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