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美高官渲染中国有取代美国大战略
中评社华盛顿8月4日电(记者 余东晖)美国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最近出版新书宣称,中国有从区域到全球取代美国的三步“大战略”(grand strategy),目前正在启动第三阶段。而在最近的中美对话中,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驳斥中国试图“削弱美国、取代美国”的说法是“阴谋论”。
白宫在职高官公开出版涉及政策和战略的新书,这在美国官场是相当罕见的。然而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7月8日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持久战--中国取代美国秩序的大战略》。美国媒体和智库近期一直在推介此书,布鲁金斯网站8月2日刊登了这个书的引言。
杜如松担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之前,曾任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员和中国战略项目主任。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杜如松被认为是美国新生代中国问题专家。他与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的关系密切,在坎贝尔担任亚洲集团首席执行官时是他的特别顾问,并与坎贝尔多次合作撰文。他的文章主要聚焦于美中大国竞争。
杜如松称其新书关注的是,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在不发动战争的情况下用来取代美国这样的老牌霸主的战略。该书提出,中国试图通过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层面上三个顺序的替代战略,取代美国在地区和全球秩序中的地位。第一个战略寻求削弱美国的区域秩序,第二个战略寻求建立中国的区域秩序,第三个是扩张战略,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做到这两点。
该书宣称,中国的第一次替代战略(1989年至2008年)是暗中削弱美国对中国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亚洲;中国的第二次替代战略(2008年至2016年)是在亚洲建立地区霸权的基础,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实施的,当时中国认为美国的实力减弱,并采取了更加自信的态度。中国正在启动第三个替代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削弱美国和建设自己的努力,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
引言中解释说,中国战略的转变是由其对美国实力认识的关键事件所深刻影响而改变的,包括英国脱欧和特朗普民粹主义崛起震动中国。北京相信,美国正在退出他们在国外帮助建立的国际秩序,而在其国内又挣扎于政府治理。西方随后对于新冠疫情的应对和国会山的骚乱,都强化了北京“时势在中国一边”的感觉。
“我们现在正处于早期阶段,即中国不仅寻求地区影响力,影响力竞争将是全球性的。北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10年可能将决定竞争结果。”作者写道。
作者预期,完全实现的中国秩序最终可能包括:美军从日本和韩国撤出,美国地区联盟的结束,美国海军从西太平洋的实际撤离;地区邻国对中国的顺从;大陆与台湾的统一,以及东海和南海领土争端的解决。中国的秩序可能会比目前的秩序更具强制性。
在全球层面上,中国的秩序将包括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先国家。这一秩序将跨越在亚洲的超级影响力区域,以及在发展中国家的部分霸权,并可能逐渐扩展到包含世界工业化中心。
作者承认,在对中国大战略重新评估过程中,对于中国想要什么、走向何方,美国各方存在广泛分歧。这一争论在“怀疑论者”和“相信论者”之间进行。“怀疑论者”还没有被说服--中国有一个在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取代美国的宏大战略;相比之下,“相信论者”并没有真正尝试去说服。而这本书是想论证中国有这种“宏大战略”。
该书最后一章谈论美国的反应。它批评了那些鼓吹反效果的战略“对抗论”和寻求“大妥协”的“包容论”,认为这两种论调忽视了美国国内的顶头风和中国的战略雄心。作者主张的是“不对称的竞争战略”,而不需要与中国以一对一地比试。
显然,白宫在职高官此时出书谈论中国对美“大战略”,符合拜登政府渲染中国竞争威胁的“政治正确”,也可谓正逢其时--拜登政府继承特朗普政府的衣钵,试图举全社会、全政府之力,“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展开竞争。然而,这种沉迷于竞争和对抗的论调,在最近的中美高层对话中,屡屡遭到中方的反驳。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最近在会见访华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时表示,中国的发展不是要挑战美国,也不是为了取代美国。中国从来没有兴趣赌美国的输赢,中国的发展也不建立在美国衰落的前提之上。中国从不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他指出,中美双方谁也取代不了谁,谁也打倒不了谁。中方希望通过对话找到一条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大国在这个星球上和平共处之道。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与舍曼会谈时指出,中国从来没有赌美国输,更没有所谓削弱美国、取代美国的“大战略”,有关说法纯粹是“阴谋论”,美国大可不必疑神疑鬼。中国从不想与美国为敌,从无意跟美国搞军备竞赛,从未组建针对美国的军事同盟,从不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从未干涉美国内政。同时美国也不要赌中国输,更不要指望中国分裂崩溃、改旗易帜。
中评社华盛顿8月4日电(记者 余东晖)美国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最近出版新书宣称,中国有从区域到全球取代美国的三步“大战略”(grand strategy),目前正在启动第三阶段。而在最近的中美对话中,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驳斥中国试图“削弱美国、取代美国”的说法是“阴谋论”。
白宫在职高官公开出版涉及政策和战略的新书,这在美国官场是相当罕见的。然而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7月8日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持久战--中国取代美国秩序的大战略》。美国媒体和智库近期一直在推介此书,布鲁金斯网站8月2日刊登了这个书的引言。
杜如松担任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之前,曾任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员和中国战略项目主任。本科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杜如松被认为是美国新生代中国问题专家。他与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的关系密切,在坎贝尔担任亚洲集团首席执行官时是他的特别顾问,并与坎贝尔多次合作撰文。他的文章主要聚焦于美中大国竞争。
杜如松称其新书关注的是,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在不发动战争的情况下用来取代美国这样的老牌霸主的战略。该书提出,中国试图通过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层面上三个顺序的替代战略,取代美国在地区和全球秩序中的地位。第一个战略寻求削弱美国的区域秩序,第二个战略寻求建立中国的区域秩序,第三个是扩张战略,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做到这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