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区议员辞职潮 港人冷对

图1:香港各区区议员离任人数的单日及累计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8月5日电/香港特区政府今年5月21日刊宪公职条例修订,将宣誓要求进一步延伸至区议员,近期消息指政府将于本月内安排全体区议员宣誓,涉负面清单行为者或无法通过宣誓被DQ(丧失议员资格),更会被追讨上任以来的薪酬津贴,每人涉及金额多达百万。消息传出后,众多反对派区议员人心惶惶,掀起一波恐慌性的辞职退场潮,自7月7日起已有逾200名区议员宣布离任,8日及9日的辞职者多达79与74人。

  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是次区议员辞职潮虽然在香港舆论场掀起一些波澜,但数百人的大举退场并未令港人感到惊讶,大多数人认为,反对派区议员因逃避追讨薪津而主动请辞,只是意料之中。主流舆论嘲讽反对派区议员服务市民是假、藉机敛财是真,批评他们在任期间政治挂帅、忽视民生,并不忧虑这一波离职潮会对地区事务和基层治理造成影响。

图2:2016年梁游事件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议员离任”议题讨论的声量与关注度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如图2所示,此次牵涉逾200人的区议员辞职潮,虽然在社交媒体引发了一波舆情高峰,但对整体舆论的影响力明显不如以往的议员离任事件,关注度仅为去年泛民总辞风波的四分之一左右,也远远低于几年前的DQ2(梁颂恒、游蕙祯)和DQ4(罗冠聪、刘小丽、梁国雄、姚松炎)事件。

  在国安法生效的新常态下,随着“爱国者治港”原则在管治架构的逐步贯彻落实,多数港人已预料到乱象丛生的区议会势必迎来大刀阔斧的整顿。5月21日生效的新公职条例,意味着区议员也要经过宣誓这道关卡的检验。几乎全员卷入负面清单行为的反对派区议员,为求保住薪津不被追讨而在宣誓前临阵逃脱,多数港人并不感到意外,这也是该议题在社交媒体讨论热度有限的原因。

图3:2016年底以来社交媒体对几次主要议员离任风波的讨论中涉“薪津追讨”部分的舆情声量与关注度占比对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由图3可知,与以往几次议员离任风波相比,可见在本次的区议员辞职潮中,港人最为聚焦有关“追讨议员薪津”的议题,该议题的声量与关注度占比分别高达34%与37%,远远高于前三次议员离任风波。主流舆论将反对派区议员在宣誓前夕集体辞职的行为,归结为其不想被DQ后返还近百万薪津的规避风险之举。这种为了个人经济利益而主动退场的行为,显然有别于前3次被动DQ或以“总辞”作政治表态的情况,更与反对派区议员向来标榜自己“追求民主自由”、“抗争到底”、“为街坊服务”的形象大相径庭。大量网民嘲讽反对派区议员在理想原则与金钱利益面前,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并称本次辞职潮进一步揭露了反对派“假抗争、真捞金”的真实面目。

图4:辞职潮之后香港各区区议会的派别比例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显示,受反对派区议员的辞职潮影响,目前香港多个区议会内部政治力量分布出现明显变化,反对派话语权大幅削弱,部分选区如九龙城区、北区等甚至出现“黄转蓝”情况。虽然不少选区在经历此次辞职潮之后,只剩下寥寥可数的在任区议员,但并没有在普通市民间引起明显担忧。大部分港人认为,反对派区议员在任内过分聚焦政治议题,对地区议题的关心不够,称即使他们全部离任也不会对地区事务造成负面影响,反而有助于清除区议会过去一年多以来政治挂帅的不良风气,重新回归理性务实的议政环境。

图5:近期离职潮爆发后社交媒体活跃度最高的前20位反对派区议员(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不过,反对派在区议会上的撤退,并不代表其完全放弃地区事务。如图5所示,自辞职潮爆发以来,在社交媒体上活跃度最高的前20位反对派区议员中,有7成人都已离开了区议员的岗位,但他们仍然在社交媒体上积极谈论地区议题,如交代一些照明、排水个案的跟进情况等,而且也引起一定程度关注。可见,大量反对派出于现实利益因素退出区议会,但不会轻易放弃所经营的地区资源,甚至继续倚仗在基层尚存的民粹力量,伺机发挥影响力。如有观点分析,反对派区议员辞职后,也可以循其他非官方途径继续插手地区事务,如参选业主委员会或业主立案法团等,以存续政治能量。

  中评智库认为,从割席自保潮、到卷款潜逃潮,再到留薪辞职潮,反映反对派通过构筑基层堡垒网以仰攻政权的谋略完全破产,更是充分的反映了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落实,香港正发生积极正面的变化。把经济民生问题政治化不得民心,必遭市民冷眼相对。区议员真正把心力放在区域事务和为民服务上,才有存在的必要性。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图1:香港各区区议员离任人数的单日及累计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8月5日电/香港特区政府今年5月21日刊宪公职条例修订,将宣誓要求进一步延伸至区议员,近期消息指政府将于本月内安排全体区议员宣誓,涉负面清单行为者或无法通过宣誓被DQ(丧失议员资格),更会被追讨上任以来的薪酬津贴,每人涉及金额多达百万。消息传出后,众多反对派区议员人心惶惶,掀起一波恐慌性的辞职退场潮,自7月7日起已有逾200名区议员宣布离任,8日及9日的辞职者多达79与74人。

  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是次区议员辞职潮虽然在香港舆论场掀起一些波澜,但数百人的大举退场并未令港人感到惊讶,大多数人认为,反对派区议员因逃避追讨薪津而主动请辞,只是意料之中。主流舆论嘲讽反对派区议员服务市民是假、藉机敛财是真,批评他们在任期间政治挂帅、忽视民生,并不忧虑这一波离职潮会对地区事务和基层治理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