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禁塑令”实施4个月 这些难题怎么破
李洪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党委委员
白色污染治理面临新难题。3月30日,在以“推进塑料污染综合治理”为主题的浙江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上,专家指出,目前塑料污染治理面临着可降解塑料制品或其他替代产品生产缺少统一标准、替代产品供给短期存在缺口等难题。此前有调查指出,替代塑料吸管的纸质吸管存在易软化弯曲、口感较差等问题,可降解塑料袋强度不高的问题也影响着”禁塑“效果。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李洪亮更是指出,一次性湿巾已成为新的塑料污染源。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最新、最严版“禁塑令”已实施4个月。该如何加速“禁塑令”的落地,减少白色污染带来的环境危害?
口罩和湿巾成白色污染新来源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去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
2020年12月1日开始,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10个类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但不少消费者反映,可降解塑料袋强度不够,容易破裂;喝热饮时,纸质吸管容易软化弯曲,口感也较差。还有消费者表示,纸质吸管“有股纸浆味,饮品中的小料有时会吸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