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为何能诞生一批高质量剧集

  中评社北京3月30日电/据解放日报报道,去年以来,一批重大主题电视剧先后登陆荧屏。有描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跨过鸭绿江》《觉醒时代》,有记录抗疫过程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有展现脱贫攻坚的《山海情》,也有将镜头对准小人物的《装台》。这些带有主旋律色彩的剧集,几乎都实现了叫好又叫座。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用“新主流影视剧”形容这一类剧集,认为它具有国家主导、主题正能量、全行业动员等特点。为什么当下能诞生这样一批高质量的剧集?“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学术研讨会昨天在上海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展开热议。

  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看到了重大主题电视剧里的亲情表达,这让领袖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过去,通常是将个人私情排除在革命历史题材之外,或者点到为止。但在《跨过鸭绿江》里,能看到革命领袖的家庭生活、情感生活。”剧中,毛泽东在失去爱子后,独自在办公室落泪,这一幕尤让观众体会到他的情感创伤。“电视剧从亲情切入,让他的革命形象更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主题电视剧能够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特别是第一主人公的塑造。”电影理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觉醒年代》中,陈独秀送两个儿子去勤工俭学的场景,让许多观众落泪。“这是带有浪漫主义的表达,非常感人,但前提是把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可信。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新生产要坚持现实主义的核心、现实主义的底色和现实主义的支撑。”

  陈独秀是电视剧《觉醒年代》塑造的关键人物之一。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提到一个细节。“剧中展现了陈独秀爱嗑瓜子这个细节,看起来是设计,但其实来自于编剧龙平平对他的熟悉。”尹鸿说,龙平平长期从事党史研究,剧中人物形象的丰满也得益于此。“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必须尊重历史,而且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

  创作应根植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