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带来发展红利
驱动世界经济增长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李文文章称,当前,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迫切需要推动世界经济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这就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
互联网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已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科技创新领域,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数字化生产力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能够为国际社会增进团结合作提供新的机遇,为世界经济化危为机带来希望。网络经济强调互联互通,具有突破传统地理空间的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背景下,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人员流动受阻,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受挫,传统制造业、商业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打击。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助于世界经济以互联网为载体化解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危机,助力世界经济早日走出疫情阴霾。
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更加具备开放、共享、协同的特征,共同利益广泛,合作空间广阔。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进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弱化各种带有封闭、脱钩、分裂色彩的单边主义与“逆全球化”倾向带来的不良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促进各国互利共赢
文章认为,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因此,应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
目前,国家之间的竞争由有限的自然空间不断扩展至无限的虚拟空间,使一切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思维方式不断失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世界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愿望相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利益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利益紧密联系、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国际社会摆脱意识形态偏见,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世界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自由、开放、共享,是网络空间和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增进相互依赖与相互沟通,是互联网技术作为先进信息传播系统的重要功能。互联网技术从软件开发、硬件制造到技术应用,形成全球性的技术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不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的国家平等参与、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独特作用,也分享发展产生的利益,能够促进经济、社会与文化等领域实现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的发展。随着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无论是公开阻挠某一标准技术产品使用的科技战,还是以脱钩、断供、制裁等为主要手段的贸易战,都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