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第284期精彩观点抢先看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84期《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8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台湾、香港、两岸关系、中美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准确把握国家统一进程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和《论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核心要义》两篇文章。
在《准确把握国家统一进程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一文中,作者周叶中(武汉大学副校长、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过程中,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国家实现完全统一,是三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过去一段时期,一些人对反“独”、和平发展和“促统”的认知有误,或片面、孤立地看待三者间关系,或混淆、颠倒三者的定位。如不能明确三个基本概念的指向,理清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将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在理念层面,讲清楚、说明白贯穿于对台工作中的基础核心问题,明确反“独”、和平发展和“促统”三项工作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为中国国家统一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在《论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核心要义》一文中,作者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表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将进一步成为大陆未来对台工作的主轴,要在促统中反“独”,在促统中反干预。这与前些年的反“独”促统、以反“独”优先相比,已有明显的不同,这预示着大陆对台工作重心将逐渐发生重大转移。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评估:成效与挑战》和《“一国”是命运,“两制”是生活——从《香港在中国》的新叙事建构切入》两篇文章。
《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评估:成效与挑战》一文的作者张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表示,香港国家安全法实施一年来,在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执行机制、处理涉嫌违反国安法案件、反对外部势力干预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香港国安法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香港社会认知不够、权力机构理解不足、国际社会存在偏见以及外部势力干扰等方面的挑战。国安法的实施仍需要加强涉国安法部门之间的配合、灵活依法处理有关案件、加快处理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避免国安法实施过程中的矫枉过正和冒进行为。
《“一国”是命运,“两制”是生活——从《香港在中国》的新叙事建构切入》一文的作者田飞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表示,凡事皆有因果,对修例风波的政治狂暴及其后的制度危机,香港社会焦虑者不乏其人。对这一切的变化,尽管事先未必有人能够充分预言或预警,但智者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穿透力,对将然未然之事有所敏感和表达。《香港在中国:重新思考内地与香港关系》一书的作者就似有此种问题意识和敏锐性。该书有着鲜明的香港危机意识,准确判断出“一国两制”内在合法性叙事的二元对立及其冲突张力,希望以社会科学类型化与理性分析的过程及方法引起社会反思和集体对话,从中寻求一种凝固共识、化解危机的“香港新叙事”。当然,囿于作者的“准中间派”立场、知识结构及立足“香港本位”的方法论局限,新叙事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一国两制”之国家主权权威与秩序的体认,却未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认同“一国两制”中的国家法理及香港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动态角色,因而仍有进一步思考和提炼的学理空间。
本期“智库论衡”栏目刊发了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的《中评社与两岸关系中的网络媒体传播》一文。该文指出,从网络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两岸关系,当然与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或者经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有所不同的。作为一个从事两岸关系新闻传播工作的媒体人,应该走上创新之路,从网络新闻传播的角度来沟通、观察、分析、研判乃至参与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并且要通过网络新闻的传播与交流,减少两岸彼此的误解,化解两岸之间的争议,增强两岸双方的互信,促进两岸共同的交流。
本期“智库聚焦”栏目刊发了《台湾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角色与影响》和《美日干涉台湾问题的分歧表现及其原因探析》两篇文章。
《台湾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角色与影响》一文的作者邵宗海(著名台湾学者,澳门理工学院名誉教授)指出,要探讨台湾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角色扮演与影响,便不能不从刚解密的文件《美国印太战略框架》的内容先予解读,然后外界才能看清美国在过去几乎十年的时间里,是如何塑造台湾在西太平洋战略布局的角色。同时美国也在全力的支持台湾,企图来扩充美国在这个地区对中国围堵及阻隔的影响力。
《美日干涉台湾问题的分歧表现及其原因探析》一文的作者黄继朝(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表示,对美国而言,干涉台湾问题主要考虑三点动机或目标,即“以台制华”战略需求、经济文化利益以及联盟义务。就优先性而言,美国干涉台湾问题首要考虑的是“以台制华”战略需求,其次关注获取经济文化利益,最后才是联盟义务的考量。而就日本来说,确保自身安全、经济文化利益以及“以台制华”战略需求,是日本介入台海最主要的三点动机考量。
《“印太”新地缘战略下日本地位与选择》一文指出,日本在“印太”新地缘战略中不仅无意发挥沟通中美、连通东西的桥梁作用,反而试图利用地缘之便炒作“中国威胁”、干涉中国内政、构建“中国包围网”,在对中国未来发展设置障碍的同时,围绕“中国问题”充当地缘政治“掮客”。目前,以日本在美日“2+2”会谈、美日双边首脑会谈、G7 领导人峰会等多个双边、多边场合;在新版《外交蓝皮书》《防卫白皮书》等年度官方文件中对中国台湾、香港、新疆等国内事务横加干涉,对我国东海、南海等对外政策恶意攻击为标志,日本菅义伟政府彻底卸下亲善伪装,显示出“随美遏华”,甚至“拉美遏华”的危险政策倾向,中日关系也因此再度紧张。
《台北与华盛顿军事交流结构与效应》一文指出,对于台北政坛来说,透过宣示与美军保持密切往来交流关系,其实是刻意在拉抬政治效应,经常会吹嘘到让人不可思议地步。其实许多美国研究两岸关系学者早就多次指出,台湾对于本身与美国之军售关系,已经到达过度政治化解读地步。但平心而论,军售问题本来就有其政治意涵,不论是就美国对外实施军售原始政策目的,抑或是此项议题纠结在北京与华盛顿两方互动关系,要让军售本身单纯留在技术与军事专业层次,其实亦是不切实际奢望。
本期“智库分析”栏目刊发了《台湾的防疫传奇》一文。作者张麟征(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表示,疫情爆发之初防疫表现不俗,台湾就自以为防疫措施世界第一,听不进任何善意建言。疫情逆转,国际媒体一片謿讽,彭博新闻指出“自满攻破了台湾边境管制”,一语中的。
本期“智库研究”栏目刊发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矛盾与化解》一文。该文作者游志强(法学博士,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讲师、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院副研究员)表示,作为台湾地区多元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在基本理论、制度框架和实践方式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权益保障。但随着时代变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过程中亦面临着诸如法律目的与政治目的矛盾、少数民族权益泛化、专责机构职能有限性等问题,由此结下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结”。相应地,有“结”必有“解”,平衡法律目的与政治目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理论与实践以及制度设计与现实需求这三对关系成为化解矛盾的关键所在。其最终目的都落脚于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促使少数民族获得较多的资源,改善少数民族族群较为弱势的面向。
本期“智库访谈”栏目刊发了中评社记者张爽对84 岁高龄的退休老人张登全的专访——《蒋纬国寄往大陆的书信:“同创两岸繁荣 应是不会太久的事!”》。
本期“智库视野”栏目刊发了《防范化解金融全球风险的诸维度分析——透过双循环格局下的总体安全观》一文。该文作者张屹(法学博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组部主管)表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杠杆、金融稳定、经济增长,三者形成了一个均衡三角关系,金融杠杆波动程度过大不仅降低经济增速,也会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带来不良影响。随着中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 ,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防范化解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风险的渗透,中国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用“硬实力”和“巧实力”来对冲化解美元霸权的多重威胁。
本期“思想者论坛”栏目刊发了中评智库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主办的“思想者论坛: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与中国应对之道”全文实录。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国评论》2021年8月号,总第284期。
中国评论月刊1998年在香港创刊,是目前唯一一份两岸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学术杂志,以“沟通两岸、融汇中华”为宗旨,以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理论为己任,以推动香港"一国两制"理论创新为内涵,以命运共同体思维重构中美及东亚安全理论体系为特色。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 海涵)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第284期《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8月号已出刊。本期《中国评论》刊发了关于台湾、香港、两岸关系、中美关系等议题的独到分析。
本期“智囊阔论”栏目刊发了《准确把握国家统一进程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和《论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核心要义》两篇文章。
在《准确把握国家统一进程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一文中,作者周叶中(武汉大学副校长、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过程中,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国家实现完全统一,是三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过去一段时期,一些人对反“独”、和平发展和“促统”的认知有误,或片面、孤立地看待三者间关系,或混淆、颠倒三者的定位。如不能明确三个基本概念的指向,理清三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将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推进祖国完全统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在理念层面,讲清楚、说明白贯穿于对台工作中的基础核心问题,明确反“独”、和平发展和“促统”三项工作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为中国国家统一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
在《论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核心要义》一文中,作者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表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将进一步成为大陆未来对台工作的主轴,要在促统中反“独”,在促统中反干预。这与前些年的反“独”促统、以反“独”优先相比,已有明显的不同,这预示着大陆对台工作重心将逐渐发生重大转移。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发了《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评估:成效与挑战》和《“一国”是命运,“两制”是生活——从《香港在中国》的新叙事建构切入》两篇文章。
《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评估:成效与挑战》一文的作者张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表示,香港国家安全法实施一年来,在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执行机制、处理涉嫌违反国安法案件、反对外部势力干预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香港国安法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香港社会认知不够、权力机构理解不足、国际社会存在偏见以及外部势力干扰等方面的挑战。国安法的实施仍需要加强涉国安法部门之间的配合、灵活依法处理有关案件、加快处理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避免国安法实施过程中的矫枉过正和冒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