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本《乡志》明年底面世
《打鼓岭乡志》由新界北区打鼓岭乡事委员会发起,打鼓岭区乡事委员会主席陈月明表示,《打鼓岭乡志》是新界27乡的首本乡志,具有特别意义。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磋商,《乡志》的主要框架内容亦经上次大会审阅,而乡事委员会亦筹集到一批资金,现委讬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哲学博士、青年学者阮志与他的团队承接乡志的研究编撰,正式开展编撰工作。
持农耕证可往来深港
身为土生土长的打鼓岭区村民,陈月明眼见打鼓岭区发展愈加迅速,变化将愈来愈大,更感到有责任及时保留村落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供下一代了解香港的乡村历史。她说,打鼓岭区的村落,有数百年历史,也见证着香港由“小渔村”发展到现今东方之珠的历程,由于接壤深圳,原本亦是“一家亲”。
陈月明介绍道,在英人统治时期曾划分村落边界,分成耕作和居住两个部分,以务农为生的村民无以为生,中国政府遂与港英政府签订协议,向在新界有耕作活动的22岁以上农民发放“边防区农民耕作证”,持证者可往来深港两地从事务农活动。她说,这个证至今仍保留着,亦正好是联络深港两地的见证,这段故事也会在乡志中提及。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读者,陈月明透露,研究团队亦将在乡志中加入更多年轻元素,如打鼓岭区旅游打卡点、制成电子书等,与现代接轨,希望引起更多人对香港乡村历史的关注。她认为,该书对保留香港村落的历史文化,以至政府重视推行的国民教育,都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