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耀宗:全国性团体了解一国 应加入选委会
中评社香港3月20日电(记者 沈而忱)民建联19日上午举办两会分享会,邀请民建联会务顾问、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民建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李慧琼,民建联副主席、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内容及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谭耀宗指出,选举委员会将加入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代表,包括全国青联、全国妇联等。这些界别的香港成员在内地参与不同范畴的国家事务,对“一国”比较了解,对国家有感情、有认识,对“一国两制”亦有贡献。
谭耀宗提到,回归近24年,很多问题香港无法解决,例如《基本法》第23条立法。去年,中央主动出手,制定了《香港国安法》,令社会逐步恢复了稳定。选举制度也是一样,香港对于选举制度的争拗从未停止,不同意见之间的交锋非常激烈,2014年的“占中”就是一个集中爆发点。其实市民都希望尽早完善选举制度,让香港的政治局面稳定下来,令香港有一个好的基础去发展经济,特区政府亦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民生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谭耀宗重申须遵循相关原则,包括必须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切实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谭耀宗对选举委员会的新结构和新职能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选委会从1200人扩充到1500人,除人数增加外,在界别上亦有调整。第一届别“工商和金融界”不变。第二界别“专业界”不变。第三届别由“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届”变为“劳工、基层、宗教等界”,与“社会服务”相比,“基层”所代表的市民群体更大。第四界别由“立法会议员、区议会代表、乡议局代表、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变为“立法会议员和地区组织代表”,区议会代表和乡议局代表暂时在名称中体现不出来,不过“地区组织代表”的涵盖面相当阔,相信会包含代表新界市民的界别。第五届别为“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代表”,全国性团体包括全国青联、全国妇联等,这些界别的香港成员在内地参与不同范畴的国家事务,对“一国”比较了解,对国家有感情、有认识,对“一国两制”亦有贡献,因此在选委会中加入了他们。
功能方面,选举委员会增加了把关和提名立法会全部议员,以及选举立法会部分议员的新职能。谭耀宗认为,选举行政长官和选举立法会部分议员是同一批人,能够令行政长官和立法会议员的合作更紧密。另外,由选委会产生的立法会议员比较有大局观念,不会受制于功能团体或者地区的影响,可以代表市民的根本利益。
由于立法会变为选委会选举、功能团体和分区直选三种途径产生,议席分配方案在香港社会引起热议。谭耀宗提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晨在说明中提指出,由选举委员会产生的立法会议员会占有较大比例,即会多过功能团体和分区直选产生的议员。因此坊间传说的“333”方案不可行。
谭耀宗特别提到,在全国两会闭幕当天,人大以2895票高票赞成通过修改香港选举制度后,全场掌声雷动。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与他握手,表示全国人民都很关心香港,人大高票通过决定代表了中国人民心声,嘱咐他把这个讯息传达给香港市民。
中评社香港3月20日电(记者 沈而忱)民建联19日上午举办两会分享会,邀请民建联会务顾问、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民建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李慧琼,民建联副主席、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勇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内容及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谭耀宗指出,选举委员会将加入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代表,包括全国青联、全国妇联等。这些界别的香港成员在内地参与不同范畴的国家事务,对“一国”比较了解,对国家有感情、有认识,对“一国两制”亦有贡献。
谭耀宗提到,回归近24年,很多问题香港无法解决,例如《基本法》第23条立法。去年,中央主动出手,制定了《香港国安法》,令社会逐步恢复了稳定。选举制度也是一样,香港对于选举制度的争拗从未停止,不同意见之间的交锋非常激烈,2014年的“占中”就是一个集中爆发点。其实市民都希望尽早完善选举制度,让香港的政治局面稳定下来,令香港有一个好的基础去发展经济,特区政府亦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民生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谭耀宗重申须遵循相关原则,包括必须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切实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谭耀宗对选举委员会的新结构和新职能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选委会从1200人扩充到1500人,除人数增加外,在界别上亦有调整。第一届别“工商和金融界”不变。第二界别“专业界”不变。第三届别由“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届”变为“劳工、基层、宗教等界”,与“社会服务”相比,“基层”所代表的市民群体更大。第四界别由“立法会议员、区议会代表、乡议局代表、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变为“立法会议员和地区组织代表”,区议会代表和乡议局代表暂时在名称中体现不出来,不过“地区组织代表”的涵盖面相当阔,相信会包含代表新界市民的界别。第五届别为“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全国政协委员、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代表”,全国性团体包括全国青联、全国妇联等,这些界别的香港成员在内地参与不同范畴的国家事务,对“一国”比较了解,对国家有感情、有认识,对“一国两制”亦有贡献,因此在选委会中加入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