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奥运夺金 香港情绪振奋
中评社香港7月29日电/中国香港运动员张家朗26日晚在东京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中夺金,创造了回归以来港队奥运首金的历史记录,在香港社会引发一场全民狂欢。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张家朗夺金的消息令香港社交媒体的振奋情绪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高点,社会各阶层、各光谱都为张家朗送上由衷祝福。香港运动员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树立了非常积极的香港青年形象,舆论对年轻人的正面观感明显提升。
对比香港社交媒体对2016年里约及本届东京奥运会的舆情热度,可见本届奥运会开幕前5天的平均关注度均明显高于上一届,更因港队健儿的优异表现而屡创高峰(如图1)。东京与香港两地时区接近,这有利于港人收看奥运赛事、讨论相关话题,是本届奥运会在社交媒体中高热度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张家朗在本届奥运中赢取首金、创造历史的重磅喜讯,极大提升港人对奥运赛事的关注度,尤其是国家队及港队参与的赛事。张家朗夺金当天,香港社交媒体涉奥运议题的关注度升至顶峰。港人普遍期望港队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接再厉、勇闯佳绩,对香港运动员的期望值也因此大幅跃升,其中不少人表示非常看好张家朗在之后团体赛中的发挥。
众所周知,香港社会近几年来经历了不少风浪和低谷,社会本身的深层次矛盾不仅持续摩擦,更出现一些令社会撕裂的政治事件和动荡,修例风波、新冠疫情都令香港社会笼罩在低迷而消极的心理氛围中。但如图2所示,张家朗的夺冠如一声惊雷划过夜空,在香港全社会引起舆情爆点,几乎令每一个港人都感到振奋、雀跃,香港社交媒体的赞好情绪指数升至2017年以来最高点,生动反映出整个香港社会为之一振的饱满情绪状态。
张家朗决赛当晚,大部分香港市民都聚首室内观看直播,屏气凝神地关注赛事的最新进展。一些设有电视屏幕的大型商场更吸引了大量市民聚集,在张家朗夺冠的一刻,港人的欢呼声响彻整个商场久久不绝,为骄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图3显示,与香港社交媒体的整体舆情对比,涉东京奥运舆情中的政治议题占比相对较低,这反映了大多数港人都认为有关东京奥运的讨论应聚焦在体育竞技本身,而非执著于一些负面或无意义的政治争拗。近日一些针对羽毛球选手伍家朗赛服的言论,在香港社会引发了不小的舆论风波,多数人表示反感将体育运动政治化,认为应对运动员采取更宽容的态度,将注意力放在赛事而非政治立场上。
而张家朗的夺金,更体现出竞技体育能打破社会隔阂、缓和社会对立的正面效应,不论界别、不分立场,几乎全体港人都为这份夺冠的喜悦感到振奋、自豪。可见在竞技体育的巨大魅力下、在为香港加油鼓劲的共同目标下,港人重新在周围团结起来、振作起来。
张家朗出生于香港回归祖国的1997年,如今年仅24岁,其在场上沉着冷静、进退自如的飒爽英姿,以及在场下坚定而谦逊的态度,令不少市民对香港青年的形象有明显改观。近年来极端主义思潮在香港年轻人群体中泛滥,社会整体对香港青年的负面观感不断升高,正面观感占比跌至近4年来的最低谷(见图4),社会近年对青年问题的忧虑情绪亦持续加深。而张家朗在奥运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无疑为香港青年树立了“正能量”榜样,其所展示的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励志形象,扭转了很多人以往对香港年轻人的负面评价。
藉由此次东京奥运会的舞台,除了张家朗外,一众港队健儿同样凭藉优异表现,展示了中国香港青年的正面形象,这也促使今年7月社交媒体对香港青年的正面观感占比,升至近两年来最高点。
中评智库认为,香港舆论和港人情绪充分反映出,张家朗的奥运夺金,不仅创下了香港体育的历史里程碑,也有望成为一个让香港社会情绪走出阴霾再出发的历史转折点。期待香港以此为契机,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创造新的辉煌!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中评社香港7月29日电/中国香港运动员张家朗26日晚在东京奥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中夺金,创造了回归以来港队奥运首金的历史记录,在香港社会引发一场全民狂欢。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张家朗夺金的消息令香港社交媒体的振奋情绪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高点,社会各阶层、各光谱都为张家朗送上由衷祝福。香港运动员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树立了非常积极的香港青年形象,舆论对年轻人的正面观感明显提升。
对比香港社交媒体对2016年里约及本届东京奥运会的舆情热度,可见本届奥运会开幕前5天的平均关注度均明显高于上一届,更因港队健儿的优异表现而屡创高峰(如图1)。东京与香港两地时区接近,这有利于港人收看奥运赛事、讨论相关话题,是本届奥运会在社交媒体中高热度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张家朗在本届奥运中赢取首金、创造历史的重磅喜讯,极大提升港人对奥运赛事的关注度,尤其是国家队及港队参与的赛事。张家朗夺金当天,香港社交媒体涉奥运议题的关注度升至顶峰。港人普遍期望港队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接再厉、勇闯佳绩,对香港运动员的期望值也因此大幅跃升,其中不少人表示非常看好张家朗在之后团体赛中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