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应坚持问题导向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刘兴评论文章指出,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首先,要立足于问题导向,针对突出矛盾补短板、强弱项,在确保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打基础、立支柱、定架构,构建更加完善的农田建设工作格局,为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进一步健全投入机制,加快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大力推进创新投融资模式试点,支持金融、信贷、保险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受益主体筹资筹劳,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再次,还要进一步理顺建设管理机制,破解高标准农田建设仍然存在的权责不清、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上下衔接的人才队伍体系,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管理工作高质量运行。
文章强调,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举措。令人欣喜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让更多的“万亩田”“吨粮田”“高产田”,成为田野的希望、“三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