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倡人大《决定》纳入新通识课程

  中评社香港3月13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全国人大通过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本港教育界人士纷纷表示支持,指出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培养更多爱国爱港人才是关键。有学者指出,香港社会民主发展的法律依据来源于人大通过的基本法,但数月前教育局公布的重新冠名科目(即原来的通识科)的新课程大纲,却并未将有关人大涉港决定及人大释法的内容纳入其中。为了完善本港新通识的教育,学者建议教育局在新课程大纲中清晰说明上述法律知识,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学生对香港法治和政治制度的正确认识。

  关注本港教育改革的教联会副主席胡少伟表示,重新冠名科目的新课程大纲应包含人大1990年通过基本法及其附件一、二,规划特区两个选举发展及2021年的新决定,回归以来五次人大释法及近年来涉港特区的人大决定等相关内容。

  教授特区民主发展史实

  他指出,近年香港很多媒体没有深入解释香港的法治和政治制度来源,便贸然形容“香港的民主倒退”。亦有不少泛民派政客为了讨好选民,与原先追求的民主背道而驰,走“揽炒”极端的道路,令年轻人对香港真正的政制含糊不清,因而新课程有责任向学生提供清晰的法律知识依据。

  胡少伟续指,事实上,回归前港督全由英国人直接任命,从不让港人选举过;而回归后,中央赋权让港人特首由选举和协商产生,香港社会民主发展的法律依据来源于人大通过的基本法。他解释,为推动香港社会民主发展,人大在1990年通过基本法时,除接纳中英联合声明内由协商产生港人特首外,加入了选举和协商产生,并通过附件一和附件二,明确了特区成立后特首及立法会选举进程。

  及后,人大常委会先后于2007、2010及2015为香港民主发展作出了三个决定,前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胡少伟说,今年人大按香港实际情况决定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以解决香港政局深层次矛盾,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令香港政制强化行政主导,“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惟本月初通识科新课程的谘询期已过,他期望:“这些关于香港特区民主发展的史实,都应列入新课程教材之内。”

  在教师培训方面,胡少伟认为教育局应邀请同时熟悉成文法及普通法的专家,向老师专业地讲解清楚全套理念。他指,国家实行成文法,人大释法采用是成文法系统的原则,若老师按香港普通法大律师的观点去解释基本法条文,便容易与原先人大的理念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