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公仆助封区 踏出清零第一步
标志着抗疫新里程的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展开,超过1000名公务员将负责社区疫苗接种中心的行政与支援工作,齐心打好抗疫战。
民政事务总署助理署长(行政) 吴鸿才
随机应变能力大考验
突击围封行动至今动员政府各部门合共超过12000名公务员,吴鸿才表示,为确保行动的保密性,参与围封工作的同事,往往在午饭时间才接获通知,当晚要出动做围封工作。而且被围封目标各有不同特色,有时是楼宇密集的小区,有时是三无大厦,这对工作人员的随机应变能力是一大考验,包括临场决策、人手调动及场地运用。
吴鸿才认为,突击封区的最大作用,不单单是切断社区隐形传播链,他发现,在封区工作实行后,多了人更关注疫情发展,更多了人主动接受检测,这些都是非常正面的效果。
体现公务员很团结
“这次防疫工作,公务员同事真的很团结!”吴鸿才回忆,2月7日当天,同时突击围封土瓜湾华发大厦及屯门黄金海岸二期,当日人手紧张,负责安排人手的吴鸿才,迅速向各部门张罗,路政署在短短数小时内,组织了41人的队伍前往封区现场支援,令他感到鼓舞。
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展开,吴鸿才说,政府已经策划工作分配,计划一个部门派一队人,负责疫苗接种的行政支援工作。
路政署高级维修工程师 朱嘉杰
署长级亦落手落脚 无分阶级
朱嘉杰在农历新年前最后一次突击围封行动,首次参与围封工作。2月8日,政府突击围封深水埗恒安楼,他负责现场指挥分配工作,“当日有很多同事连团年饭都不吃了,回来帮忙工作!”
朱嘉杰表示,在行动中看到不少署长级人员参与工作,但穿上了保护衣,大家就没有了职级之分,而是互相配合工作的同袍,毫无压力,也没有任何架子。
参与突击围封行动的前线人员,中午吃饭时间收到通知要参与行动,但不知道具体的封区地点。朱嘉杰说,一般在下午五时到达集合的社区中心时,才知道封区目标,然后一做就是一个通宵。
感激家人体谅 改期食团年饭
要应付突如其来的工作,朱嘉杰尤其感谢太太,“为了让我能够准时出发到围封区工作,她将晚饭时间提早,下午四点就准备好了晚饭,又在翌日早上开车过来接我下班,怕我太辛苦,真的很感动。”家人也愿意为他而将团年饭改期,朱嘉杰认为,家人的支持是他背后最大的力量。
油尖旺民政事务专员 余健强
直踩40个钟 冇时间嗌攰
余健强从1月23日,政府在佐敦采取第一次突袭封区开始,合共参与了九次突击围封行动。他对佐敦封区尤为印象深刻,当时他在一周的工作结束后,周末再到封区现场工作,超过40小时无休息。
他回忆当日第一次执行封区工作,毫无经验,还不肯定所有工作细节,一下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不断“洗楼”通知居民下楼接受检测。当区旧楼㓥房数量惊人,遇上有人拒绝检测,或是言语不通的少数族裔,他需多次上门劝导、翻译,对不合作或没人居住的单位,又要安排发出检测令,工作忙得昏天暗地,根本没时间叫累叫困。
佐敦封区行动中,从划定封区范围到人手安排、研究环境等,余健强都要参与。他说,任何过程都要研究得非常仔细,即使是安排检测人流动向,也要尽量安排到让大家不要聚集,避免出现交叉接触。
对于多次封区行动找不到患者,社会上有声音批评是浪费资源,余健强并不认同。“第一次封区,就已经揾到13名确诊者,其后的工作也有找到零碎确诊,这已经是最成功的一点。任何一条传播链,都可能是一个大爆发的引线!”
他认为,封区检测像做身体检查,不一定要找到有问题才算成功;没找到确诊者,起码证实大厦安全,市民无需提心吊胆。
在职家庭及学生资助事务处一级行政主任 李淑盈
市民认同最开心
李淑盈回忆,2月1日的九龙城基隆大厦突击围封行动,她是第一次参与封区工作,当时内心感到有点不安,“未进行工作时,网上已经有很大回响,(我)会担心现场面对市民时,他们到底会有什么反应?”
不过实际参与行动后,李淑盈彻底放心了。她发现,居民普遍理解围封检测工作,当晚更有不少居民向她道谢,让她感到十分暖心。
“有婆婆特意走过来,谢谢我们为他们带来安心,当下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原来市民对封区的接受程度,比我想像中高很多!看到很多笑脸。”李淑盈说。
政府统计处统计师 郭铭乐
一落场要争分夺秒
曾参与普检工作的郭铭乐认为,封区工作与普检一样,是具挑战性的──没有䌽排,一落场就要争分夺秒,为市民的检测工作做到最好。普检与封区两者不同之处,普检是应检则检,市民完全自愿,封区则是须检必检,意味封区工作需更强硬及高效率。不过,在公务员团队的齐心团结,加上市民理解,让这项看来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