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发展论坛与会者:港台要抓住十四五机遇

由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11日在香港成功举行(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6月15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日前在香港成功举行。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到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中评社社长郭伟峰、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作《“十四五”规划与港台发展机遇》的主题演讲。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论坛有深度、广度和高度,有助各界增进对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理解,以及对香港、台湾的影响,认为港台要抓住机遇提升自己。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表示,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科学客观地分析了国际、国家、香港、两岸的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使大家对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未来的民族复兴有了更大的信心。“十四五”规划为香港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殷切希望香港建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是香港突破发展的关键机遇,同时也是香港要面临的艰巨挑战。为此,香港需要在发展战略和角色定位上作出必要改变,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和更大担当,破除所谓“边缘化”的迷思和阻碍香港前进的陈规旧习,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苏永安表示,台湾是“十四五”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台湾民众应该读懂大陆的善意,看到未来的希望。谈及“十四五”规划为台湾带来的机会,苏永安从实际出发,“要想富先修路,只是软件并不足够,硬件更为重要,从福州平潭到台北的陆路建设,将为台湾民众带来巨大机遇”。他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内循环”将带来无限商机,未来两岸间的交通便利,仅需耗时半个钟头,台湾的农产品、文创产品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大陆市场,台湾民众也能更积极、便利地参与到大陆的“内循环”之中。

  香港知名媒体人、时事评论员刘澜昌分享了他的两点深刻的印象。第一是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提到的两岸融合发展。刘澜昌认为,这对听众理解中央对台政策提供了详细的解说,让大家明白两岸统一之路该如何走,亦对中央未来的两岸政策有很强的参考意义。第二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分析的中国发展蓝图。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的时候,美国必须接受这一现实,世界格局也会重塑。刘澜昌提到,中国必须防范美国在这过程中的孤注一掷,在和平手段和武力手段之间,采取“冷战”的手段。中美是否会滑向“新冷战”,需要我们的警惕。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表示,以《“十四五”规划与港台发展机遇》为主题举办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非常及时,非常重要,邀请到的四位主讲嘉宾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听了林毅夫教授的演讲,可以对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挑战、前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听了杨开煌教授的演讲,更能够体会到,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时与势都在大陆;拥有巨大体量和能量的大陆,不但为台湾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而且只有融入大陆,台湾才不会焦虑,才会更有安全感,从而更能理解台湾为何应该积极参与大陆的现代化进程,并通过这种参与提升和发展自己。听了郭伟峰社长的演讲,更容易理解十四五期间大陆涉台政策思维的变与不变,更能理解习近平融合发展思想的内涵与影响。郭社长在此基础上不但强调“融统”新模式,还对“融统”的内涵作出深入浅出的分析,这使人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有更多的想像,对国家的统一也更具信心。而听了王春新的演讲,更能理解为什么香港要进一步加快融合到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去,他提出的许多思路和建议,都非常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罗祥喜说,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是非常成功的。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以后还应该举办更多类似的论坛,积极推动香港和台湾参与国家新一轮的现代化进程,并通过这种参与提升和发展自己。

由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11日在香港成功举行(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6月15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日前在香港成功举行。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到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中评社社长郭伟峰、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作《“十四五”规划与港台发展机遇》的主题演讲。论坛结束后,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论坛有深度、广度和高度,有助各界增进对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理解,以及对香港、台湾的影响,认为港台要抓住机遇提升自己。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表示,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科学客观地分析了国际、国家、香港、两岸的经济现状和未来走势,使大家对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未来的民族复兴有了更大的信心。“十四五”规划为香港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殷切希望香港建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是香港突破发展的关键机遇,同时也是香港要面临的艰巨挑战。为此,香港需要在发展战略和角色定位上作出必要改变,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和更大担当,破除所谓“边缘化”的迷思和阻碍香港前进的陈规旧习,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苏永安表示,台湾是“十四五”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台湾民众应该读懂大陆的善意,看到未来的希望。谈及“十四五”规划为台湾带来的机会,苏永安从实际出发,“要想富先修路,只是软件并不足够,硬件更为重要,从福州平潭到台北的陆路建设,将为台湾民众带来巨大机遇”。他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内循环”将带来无限商机,未来两岸间的交通便利,仅需耗时半个钟头,台湾的农产品、文创产品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大陆市场,台湾民众也能更积极、便利地参与到大陆的“内循环”之中。

  香港知名媒体人、时事评论员刘澜昌分享了他的两点深刻的印象。第一是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提到的两岸融合发展。刘澜昌认为,这对听众理解中央对台政策提供了详细的解说,让大家明白两岸统一之路该如何走,亦对中央未来的两岸政策有很强的参考意义。第二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分析的中国发展蓝图。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的时候,美国必须接受这一现实,世界格局也会重塑。刘澜昌提到,中国必须防范美国在这过程中的孤注一掷,在和平手段和武力手段之间,采取“冷战”的手段。中美是否会滑向“新冷战”,需要我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