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波:香港会抓住“十四五”规划的机遇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6月14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11日在香港举行,讨论“十四五”规划为港台带来的机遇。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任主礼嘉宾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轨迹证明,面向国际是必须的,紧靠国家却是根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中继续是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是内、外循环的交汇点,是香港进入国内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而科技创新就是走进内循环发展的快速通道。香港要强化跳板、中介人、国际人才库、资金池,以及高增值服务平台等角色和功能,进一步丰富内地市场跟国际市场之间的对接,引领大湾区先行一步,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陈茂波表示,国家在三月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列出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工作理念,以及重点任务,反映了国家对当前和未来国际局势和内地发展的研判、回应和部署。《十四五规划》表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和更安全的发展。而内需、科技和开放就是这个新发展格局的三大支柱。
   
  内需方面,国家将以创新驱动有内涵的增长。而内地中产收入群不断扩大,预计会由现时的大约四亿人,增加至十年以后的大约八亿人,会为内需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香港要抓紧这日益庞大和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内地市场。
   
  科技方面,国家提出要自立自强,攻关核心技术,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减少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倚赖,同时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打造数字中国,利用数码技术赋能各个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新的科技上建立新产业、开发新产品。
   
  开放方面,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放型经济基础之上,打通内外循环,促进出口,进一步优化与外部的分工合作关系,同时还要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能源资源等进口。通过高质量的双向开放和投资,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互惠发展关系,突破部分西方国家的围堵。

  陈茂波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中继续是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它是内、外循环的交汇点,是香港进入国内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而科技创新就是走进内循环发展的快速通道。同时,香港是大湾区城市群中开放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自由进出和具有最全面环球商业网络的城市。香港要强化跳板、中介人、国际人才库、资金池,以及高增值服务平台等角色和功能,进一步丰富内地市场跟国际市场之间的对接,引领大湾区先行一步,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中评社 沈而忱摄)

  陈茂波表示,“十四五”规划也都提到要促进内外贸法规、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等相衔接,香港的专业服务界别更有优势发挥积极的角色。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轨迹告诉我们,面向国际是必须的,紧靠国家却是根本。”陈茂波说,国家发展新局本身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十四五”规划对香港的定位也非常清楚:一方面,支持香港继续发展传统优势范畴,包括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加进了三个“中心”和一个特殊“地位”,分别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以及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这些都是香港有相对优势的范畴,都大有发展潜力。我们会抓紧“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机遇,更好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大湾区作为最佳切入点,发挥优势。
   
  陈茂波用金融服务和创新科技两个产业为例子扼要作一些说明,他指出,金融服务是香港最具优势的范畴。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一直是内地企业首选的国际融资平台,提供多元化的资本。我们年度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在过去的12年间,其中七年都是全世界排第一。此外,香港是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和外汇跟场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并提供多元化的人民币产品与服务。而透过 “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这一些计划,我们联通了国际和内地的投资者和金融市场。
   
  陈茂波续指:“十四五”规划支持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继“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北向交易在这几年先后开通后,今年在这方面我们也会有新的进展。粤港澳大湾区“理财通”短期内将会实施,让包括香港、澳门和大湾区内九个城市的居民可以跨境投资区内银行的理财产品,拓宽区内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的渠道,为大湾区的财富管理业创造庞大商机。事实上,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将会是香港金融服务未来大有可为的发展范畴。此外,“债券通”的南向开通的细节亦已准备好,不久也可以推行。

  陈茂波说:此外,“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保险、风险管理等。陈茂波提到,绿色发展是全球大趋势。香港正积极发展成为区内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经济。去年我们成立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以便全面协调和推动有关的工作。我们将于今年中推出“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资助合资格的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他的发债开支。特区政府还将定期发行绿色债券,未来五年,预计我们会合共发行大概1,755亿港元等值的绿色债券,其中还包括部分是零售的绿色债券,推广市民对这个绿色经济的认同。这部署可为香港和区内的潜在发行人提供重要的参考基准,并吸引更多机构使用香 港的资本市场,以募集资金支持大湾区的绿色企业和项目,推动大湾区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中评社 沈而忱摄)

  创新科技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并首次把深港河套纳入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陈茂波说,事实上,创科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成功发展可以为香港催生新的产业,同时也可以赋予传统产业新的发展动能,增加香港经济发展的续航力和提供更丰富的优质就业机会。

  陈茂波表示,香港在创科发展有一定的优势,包括我们高度国际化的高等院校,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西文化汇聚的生活环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跟简单低税制,我们可以跟大湾区内其他兄弟城市优势互补,加强我们区内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打造贯通上、中、下游的产业链。目前,香港政府正全力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的建设,并且与对岸的深圳科创园区共同组成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现“一国两制”下的“一区两园”。过去四年,特区政府承诺对创科投入超过1,100亿元的资源,并且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培育初创企业、促进两地科研资金和人才过河、设立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博士专才库”计划及杰出创科学人计划、改革公司上市制度,引入更多私募基金等,是从多个方面推动和丰富香港的创科生态环境。

  最后,陈茂波提到,“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的经济将会持续较快发展,内需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变革升级,意味着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机会会很多。我们要抓着这些机遇,就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好《宪法》和《基本法》就特区所设定的宪制秩序,维护好国家安全、落实好“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保持香港社会稳定、政治安全,让“一国两制”的实践行稳致远。这样,我们便能更好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在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为我们自身找到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民生得以不断改善。

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创会会长陈守仁致送感谢状予财政司陈茂波司长(中评社 沈而忱摄)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6月14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的第二届和平发展论坛11日在香港举行,讨论“十四五”规划为港台带来的机遇。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任主礼嘉宾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轨迹证明,面向国际是必须的,紧靠国家却是根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中继续是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是内、外循环的交汇点,是香港进入国内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而科技创新就是走进内循环发展的快速通道。香港要强化跳板、中介人、国际人才库、资金池,以及高增值服务平台等角色和功能,进一步丰富内地市场跟国际市场之间的对接,引领大湾区先行一步,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陈茂波表示,国家在三月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列出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工作理念,以及重点任务,反映了国家对当前和未来国际局势和内地发展的研判、回应和部署。《十四五规划》表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和更安全的发展。而内需、科技和开放就是这个新发展格局的三大支柱。
   
  内需方面,国家将以创新驱动有内涵的增长。而内地中产收入群不断扩大,预计会由现时的大约四亿人,增加至十年以后的大约八亿人,会为内需提供持续的推动力。香港要抓紧这日益庞大和对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内地市场。
   
  科技方面,国家提出要自立自强,攻关核心技术,建设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减少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倚赖,同时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打造数字中国,利用数码技术赋能各个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新的科技上建立新产业、开发新产品。
   
  开放方面,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放型经济基础之上,打通内外循环,促进出口,进一步优化与外部的分工合作关系,同时还要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能源资源等进口。通过高质量的双向开放和投资,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互惠发展关系,突破部分西方国家的围堵。

  陈茂波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中继续是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它是内、外循环的交汇点,是香港进入国内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而科技创新就是走进内循环发展的快速通道。同时,香港是大湾区城市群中开放水平最高、生产要素最自由进出和具有最全面环球商业网络的城市。香港要强化跳板、中介人、国际人才库、资金池,以及高增值服务平台等角色和功能,进一步丰富内地市场跟国际市场之间的对接,引领大湾区先行一步,建立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