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爆眼女乱港 民愤不可遏

图1 香港近期有关爆眼女事件讨论的社交媒体词云分析图

  中评社香港6月3日/近日,香港有传媒曝光前年在反修例示威中右眼受伤的爆眼女,早在去年9月就已搭乘航班前往台湾,从离港前在机场拍摄的照片可见,爆眼少女的眼睛外观并无大碍,身体与精神状态似乎俱佳,传媒形容为“双眼炯炯有神”。修例风波期间,爆眼女一度成为煽动街头暴力的强力催化剂,直接导致包括瘫痪机场、818游行等多场非法集会的发生。因此,传媒的爆料引起了香港社交媒体高度关注。

  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近期有关爆眼女疑似隐瞒伤势离港的消息在香港社会掀起很大波澜,怒斥反对派捏造事实、煽动暴力示威的批评成为主流声音,而涉事政府部门的处理手法也被质疑是放任反对派造谣乱港。

图2 “爆眼事件”发生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各阵营相关声量变化

  如图2所示,随着爆眼女并无爆眼且已离港的消息曝光,近日香港社交媒体有关该议题的热度,自前年8月后(爆眼事件发生当月)大幅回升,爆眼女伤势并无大碍的,对该事件的抨击声量大涨,超过前年8月事发之时,堪谓民愤不可遏!

  反观黄营对这一轮爆眼女舆情的反应相当冷淡,声量不仅只有建制派的十分之一,活跃度更不及前年8月全力炒作该事件之时。在爆眼女“神采奕奕”的照片面前,不少反对派支持者自知理亏,亦深知做出任何辩驳,都难以扭转主流舆论对其夸大伤势、挑动社会情绪的基调,故选择无视、淡化、冷处理该议题,有市民看不下去斥其“双重标准”。不过,仍有少数反对派坚持站队爆眼女,辩称其只是眼睛外观修复、视力却已永久受损;甚至称曝光照片中女子并非爆眼少女等等,但这些言论都难以突破“同温层”获得其他民众认同。

图3 修例风波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有关街头示威的声量与关注度变化

  尽管爆眼女事件的来龙去脉、人证物证还需要进一步厘清,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事件在当时的确成为反对派煽动民粹、点燃民愤的重要弹药。由图3可知,回归修例风波爆发后香港社交媒体涉及街头示威的舆情走势,2019年8月接连发生的爆眼女及太子站事件,经过反对派政客、媒体、网站的推波助澜,的确广泛燃起社会仇警、反政府的极端情绪,导致当时香港社交媒体涉及街头示威的热度飙升至最高位,并转化为更加猖獗的街头暴力。

图4 修例风波期间反对派媒体在5宗最受热议的涉“警暴”争议中的社交媒体关注度占比

  从前年8月到今天,围绕爆眼女风波的最核心的两个关键词就是“事实”和“真相”,而这也恰恰成为修例风波以来反对派通过拼凑或杜撰新闻素材、放大或捏造“警暴”的诱导式笔法,挑起警民矛盾的最尖锐利器。如图4所示,在5宗最受热议的“警暴”争议中,反对派媒体皆扮演了重要角色,除“新屋岭事件”外,有关媒体在其余4宗争议中引发的关注度占比均过半。由此可见,藉警民冲突炒作假新闻、挑拨煽动民众的反抗情绪,是反对派媒体在修例风波中的惯常炒作模式,而爆眼女事件只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图5 修例风波以来社交媒体涉医管局与法援署的负面舆情占比变化

  爆眼女事件之所以掀起持续风暴,除了有有媒体煽风点火、部分民众偏听偏信外,涉事政府机构的处理方式与不作为也难辞其咎。尽管以爆眼事件为导火索的示威暴乱已对公众利益构成严重威胁、本应上升至重大公共事件层面,但医管局仍以遵守法律程序及保护病人隐私为由,拒绝公开爆眼女的医疗报告,侧面配合了爆眼女隐瞒公众的可疑意图,导致有关谣言在社会间愈演愈烈,此举引来不少港人的质疑与不满。如图5所示,受爆眼女事件影响,香港社交媒体在今年5月涉及医管局的负面舆情占比皆有明显上升。

  同样,另一涉事官方机构法援署也在此次被置于风口浪尖。由于该机构曾多次批准法援予爆眼女,助该女子阻止警方公开其医疗报告的法律行动;即便在爆眼女官司败诉后,也再次获批法援进行上诉。法援署对申请案件的把关力度,近期受到公众强烈质疑,遭市民严厉批评为纵容爆眼女钻法律空子,为其制造谣言、煽动暴乱提供空间。

  随着国安法的生效届满一年,香港舆论乱象已经得到不小遏制,但爆眼女的案例凸显出透过法制“治本”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中评智库认为,过去一段时间香港已经为假新闻、极端思想和“泛政治化”付出了惨痛代价,特区政府应以严肃、客观的态度依法健全传媒管理制度。如果任由假新闻、黑记者、毒媒体乱港祸港,必然导致香港无法走出“后真相”时代!香港难有宁日。

 (记者:陈日嘉 分析师:杨力聪 工程师:吴悦柠 研究员:林东阳)

图1 香港近期有关爆眼女事件讨论的社交媒体词云分析图

  中评社香港6月3日/近日,香港有传媒曝光前年在反修例示威中右眼受伤的爆眼女,早在去年9月就已搭乘航班前往台湾,从离港前在机场拍摄的照片可见,爆眼少女的眼睛外观并无大碍,身体与精神状态似乎俱佳,传媒形容为“双眼炯炯有神”。修例风波期间,爆眼女一度成为煽动街头暴力的强力催化剂,直接导致包括瘫痪机场、818游行等多场非法集会的发生。因此,传媒的爆料引起了香港社交媒体高度关注。

  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近期有关爆眼女疑似隐瞒伤势离港的消息在香港社会掀起很大波澜,怒斥反对派捏造事实、煽动暴力示威的批评成为主流声音,而涉事政府部门的处理手法也被质疑是放任反对派造谣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