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件全升级 18公院将晋身智慧医院
医管局资讯科技及医疗信息主管张毅翔表示,疫情加快医疗资讯科技发展,手机应用程式“HA Go”添加服务元素,病人可透过程式预约、缴费、查询及接收资讯。他表示,智慧医院除可减轻医护工作压力,也提高公院服务,目前以天水围医院、将军澳医院为试点,希望三年内,全港18间主要医院发展成智慧医院,“天水围医院一开始就行智慧医院模式,当试验成功,其他医院配合到,就可以马上推出去。”
电子病历少错漏高效率
天水围医院急症室已推行“eAED急症室电子系统”,分流开始,医护透过系统输入病人资料、病征及病历等,取代手写,减少错漏,也加强效率,医护能掌握即时数据,了解当刻急症室病人分布及危急程度,方便调配人手。
病房内则透过电子病历系统,取代以往一叠叠纸张排版,当医生按下平板电脑或手机电子病历资料,病人化验报告、维生指数及其他临床数据或纪录,一目了然,毋须透过纸张排版翻来翻去查阅。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医疗信息)彭育华称,以前等取病人排版可能要经多个部门申请,耗时很久。张毅翔称,医生更快更清楚取得病历,对病人更有保障,“无病历下睇症唔系唔得,但如果可以即时掌握病历,对预防及提供最适合治疗方案,都有非常大帮助。”
机械人保安员投入服务
除了专职医疗部门可透过视像软件遥距跟进病人情况,在大数据分析下,系统能与病人互动,张毅翔以糖尿病人为例,智慧医院系统下,病人可获取更多与糖尿相关资讯,适当时候作出提醒,“例如三高病人,医生提醒减肥,病人好多时当耳边风,但系统分析后,除提醒几时覆诊,亦可提供减肥方案。”
天水围医院去年10月已引进机械人保安员,在医院外围巡逻,保安人员透过监察系统连接机械人前置镜头,实时取得影像,若遇突发事故,即时派员处理。
医管局“数据实验室”(DCL)试行计划第一阶段去年已经完成,多个项目有临床应用潜力,其中中大研究计划利用人工智能分辨乙型肝炎患者风险水平,今年内会在医院试行;第二阶段亦已开始,有六间大学共27个申请,其中四间大学共10个项目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