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中美不仅要划红线还要谈粉线
中评社华盛顿5月25日电(记者 余东晖)在美中战略竞争带来“盲目的安全困境”之际,中美专家相信,两国不仅要明确划出“红线”,避免误判核心利益而导致的冲突,还要重建有效沟通机制,就“粉线”展开对话,防止“切香肠”行动向“红线”不断靠近。
美国智库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最近召开美中专家的系列“二轨”视讯对话,探讨在“特朗普后”时代,双方如何重建沟通和对话机制,在令人不乐观的战略竞争和对抗中,努力防止因为双方现实的政治环境制约,误解、误会和误判带来的事故和冲突。
阿拉斯加对话是中美双方在“特朗普后”时代第一次重大的重建对话机制的尝试,但实际效果却不被美中国关界所看好。根据NCAFP此次“二轨”对话纪要报告,美中专家认为,双方似乎都更关注处理双边关系手法在国内政治的合法性,安克雷奇会谈似乎主要针对国内观众。双方目前都优先考虑建立政治正确性的需要,这可能会限制以后的合作机会。
专家分析,当双方聚焦竞争而非合作时,人们对讨价还价的厌恶正在增长。双方都不太可能接受强硬的讨价还价,从而束缚手脚,缩小可合作的议程范围。如果不能对合作可能产生的国内政治成本做出更多保证,也不能解决合作对其他竞争性利益的影响,双方就不太可能主动采取小步骤来遏制两国关系的恶性循环。
双方专家认为,拜登政府从一开始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以试图安抚美国国内强硬派,将形塑和限制今后合作的可用空间,特别是如果这种姿态涉及到基于价值观的叙事,这对双方都非常敏感。例如,给中国在新疆的活动贴上“种族灭绝”的标签,双方就很难在任何其他问题上进行合作。
中方专家对特朗普时代的反华情绪持续延宕表达了失望,认为这推迟了建立两国关系新框架的机会。美方专家认为,拜登政府偏离中国希望建立总体原则的偏好,反映了拜登政府对盟友和伙伴的重视,不想展现出美国与中国的特殊关系或“两国集团”。在缺乏清晰的领导层面的愿景来指导两国重建关系进程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两国之间的互动,是当前的一大挑战。
双方专家一致认为,两国不希望发生冲突,但目前尚不清楚,避免战争的愿望是两国关系的稳定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换句话说,为避免战争而达成的相互理解会增加或减少风险偏好吗?
一名与会者称,当前美中战略格局是“盲目的安全困境”(blind security dilemma),亦即两国关系存在安全困境恶化的特征,但存在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的盲点。一位中方参与者认为对话应当阐明各自的“红线”(red line),而一位美方参与者认为,双方还应当讨论“粉线”(pink line),也就是那些可能朝“红线”不断迈进的“切香肠行动”。
在当前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台湾问题上,一位中方专家呼吁中美展开“一点五轨”对话,因为美国当前讨论台湾问题的背景只着眼于解放军的军事活动,而忽略台湾岛内发生的事情刺激大陆的反应,以及北京更广泛的融合发展的意图。一名美方专家认为,特朗普政府时期,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沟通机制出现问题,但问题在于大陆不愿与现在的台北当局对话,使美方被夹在中间。美方专家希望各方努力就“不独不统”现状做出再保证。
在双方当前相互指责违背国际体系的规则和秩序上,双方专家承认,两国从不同角度看待参与国际体系的价值和目的,美国强调主动作用,中国强调防御作用。这种差异在国际体系应如何应对成员国境内的事件发展方面产生了分歧,而这些分歧又被大国竞争的框架放大。
当美中关系大环境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的背景下,双方专家认为,政策界面临的最重要任务是管理人们对这一时期双边关系的预期,并努力找出哪些错误说法会导致误解。一些美国与会者认为,今年秋季的20国集团峰会是双方探讨积极合作议程的最佳机会,但一些中国与会者担心,拜登不会在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前走向这种和解。
专家们提出了当前缓解美中紧张关系的建议:
双方需要回到政治沟通的基本问题上来,重申先前的承诺,将有助于确立更有建设性的基调。可能有必要为高层双边交流建立一套行为准则,特别是关于双方将如何处理交流中的发送公开讯息。
双方应优先利用和完善包括两军对话在内的现有机制,开展危机沟通。框架已经存在,但实际运作是生锈或休眠的,应当重新善加利用。
双方都需要重新审视如何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共同努力,遏制双边关系不断恶化。如何提高“二轨”交流的有效性,以促进“一轨”对话过程。
双方应该就如何改革国际体系进行直接对话,特别是在如何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方面找到共同点。这将消除各方对提供一般公共产品意图的怀疑。
有专家建议,向前迈出的第一个积极步骤可以是在新冠大流行的恢复方面开展某种形式的合作,或联合努力帮助目前处于危机中的国家,或作出更大的机构承诺。
专家指出,特朗普时代的新冠疫情和刻意的政治选择严重损害了民间沟通。人民之间的联系应该是恢复的优先领域,包括记者签证、教育交流、引人注目的领事案件、重新开放领事馆等。
与会的中方专家包括袁鹏、徐步、崔立如、贾庆国、吴心伯、张沱生、王栋、邵育群等,美方专家包括拉塞尔、董云裳、埃利奥特、何瑞恩、孙飞、傅泰林、韩磊、李淑珊、孙韵等。
中评社华盛顿5月25日电(记者 余东晖)在美中战略竞争带来“盲目的安全困境”之际,中美专家相信,两国不仅要明确划出“红线”,避免误判核心利益而导致的冲突,还要重建有效沟通机制,就“粉线”展开对话,防止“切香肠”行动向“红线”不断靠近。
美国智库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最近召开美中专家的系列“二轨”视讯对话,探讨在“特朗普后”时代,双方如何重建沟通和对话机制,在令人不乐观的战略竞争和对抗中,努力防止因为双方现实的政治环境制约,误解、误会和误判带来的事故和冲突。
阿拉斯加对话是中美双方在“特朗普后”时代第一次重大的重建对话机制的尝试,但实际效果却不被美中国关界所看好。根据NCAFP此次“二轨”对话纪要报告,美中专家认为,双方似乎都更关注处理双边关系手法在国内政治的合法性,安克雷奇会谈似乎主要针对国内观众。双方目前都优先考虑建立政治正确性的需要,这可能会限制以后的合作机会。
专家分析,当双方聚焦竞争而非合作时,人们对讨价还价的厌恶正在增长。双方都不太可能接受强硬的讨价还价,从而束缚手脚,缩小可合作的议程范围。如果不能对合作可能产生的国内政治成本做出更多保证,也不能解决合作对其他竞争性利益的影响,双方就不太可能主动采取小步骤来遏制两国关系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