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回国“留学生”留一张书桌
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解开国内外高等教育衔接的结。回国“留学生”不同于留学生回国,前者在求学阶段就要从“国际赛道”转回“国内赛道”,而且入学、转学两个环节都需要平滑衔接。目前,教育行业已经关注到这一需求并展开了尝试。比如此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就曾建议,为留学生转学回国提供入读高职或插班入读本科高校的机会;他还建议建立国外高校学业成绩转换机制,按照国际通用规则,把在国外已经完成的学分部分认可,纳入转入学校的学分当中等。此外,有些中国境内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在加速吸纳生源,推进教育改革。这些努力都是为了给回国“留学生”留一张书桌。
如前所述,疫情只是一个诱因,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国际人才会把留学的目的地选在中国。新发展格局下,建立一套更为多元透明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在合理和畅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中求学,同时不断优化科研环境、完善高层次人才成才机制,把短期避害的心理转化为长期向往的期待,才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给渴望求学者回国“留学”的机会,并不等于为有心钻营者留下“弯道超车”的空子。全社会齐心协力做好包括国内外高等教育衔接在内的教育工作的首要前提和最终落脚点在于“教育公平”。唯怀有这样的施策目的,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让每一个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都能守住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