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盟”体系下台湾的角色及美台关系走向

  中评社╱题:“美盟”体系下台湾的角色及美台关系走向 作者:李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

  中美之间结构性的矛盾及新冠状病毒对美国政治和经济领域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决定了未来美国可能会将战略重点放在中国周边的“灰色地带”军事力量及在全球范围内按国家和地区划分的有限行动中,幷寻求使各盟国从新冠病毒危机中恢复过来,通过设法与其战略伙伴和盟国合作,共同牵制和遏制中国。而中美之间的竞争,将重点放在军事、民事和经济等领域。台湾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与中国大陆的特别关系,虽在美国整个联盟区域内不甚重要,但其可能存在的战争风险,则使其在军事上处于印太最重要的地位。美国的政策是让“与台湾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成为遏制中国崛起的“利器”,因此美国势必在政治、经济、外交特别是军事上给予台湾大力支持扶助,这将给中国的统一带来诸多的问题。

  序

  中国的快速崛起及俄罗斯威胁的回归,使美国重新回到冷战思维,强调“相互确保摧毁”就是“相互确保威慑”的核力量,幷认知军事竞争只是挑战的一半,战略转向于关注幷着力于在中、俄周边的“灰色地带”进行挑衅遏制,及在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全面竞合”。最近十几年来围绕着中国周边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朝核问题、香港问题、中印边境问题及中美贸易问题、制裁华为及对台独势力的支持等,都是美国“灰色地带”遏制政策的具体体现。但特朗普执政后的种种“特立独行”,却影响到美国与其盟友及战略伙伴的良好关系,欧洲出现了“脑死亡”,亚洲的日本、韩国也因驻军费用等问题与其产生了矛盾。突发的新冠状病毒引起的世界性巨大经济变化,必然对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虽然未来10年,新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可能彻底改变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目前的竞争格局,但由于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将国家和军事权力明显地分开,资本主义限制了美国将政治和经济作为扩大其权力的“合法工具”,其制度上的弊端也显露出来。新冠状病毒危机带来的全球性机遇,使中国更有可能在未来战略竞争上获得更多的优势。

  目前,在印太区域,中国已经成长为最大的经济体。从奥巴马时期的“重返亚洲”,到特朗普时代的“印太战略”,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范围虽更为广泛、多元,但都不能真正阻止中国经济、军力及区域影响力的快速增长。美国方面认为“正成为关键焦点的是与中国的竞争,而不是俄罗斯,幷且新冠状病毒不太可能改变这种局面”。未来美国可能会采用超越与中国、俄罗斯在狭窄领域直接竞争的方式,关注美国传统与新的战略伙伴,寻求广泛的联盟幷与其进行战略合作,巩固有传统友好关系的“条约”盟国,纳入所谓的“民主价值”国家,融入有分歧但有共同利益的国家,甚至拉拢俄罗斯,形成新的“国际联盟”,与中国进行旷日持久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斗争。如拜登所言:“当我们与盟友合作时,美国是最强大的。”美国会将战略重点放在军事、民事和经济的竞争上,幷通过其威慑能力,进行“灰色地带”和低层次军事行动,以提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助力。

  在台海方面,由于蔡英文坚持亲美联日“挟洋拒统”路线,台湾作为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棋子,一定会被纳入到美国的“联盟”体系之中,美国对台湾的认知正在从“麻烦制造者”转为“区域贡献者”。综合美国一些相关报告,试分析未来美国在印太区域联盟形成的可能性,台湾在这个联盟体系内的角色与诉求及可能发生的美台关系及走向。

  一、盟友是美国未来决胜印太的关键

  印太区域是未来美国的重点、重要及关键区域,美国在印太区域的利益众多。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印太地区,其中20多亿人,即占该区域人口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所谓的“民主制度”下。

  印太地区也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在1990年到2008年间,印太地区的新兴经济体不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香港地区、新西兰、新加坡及澳门地区的“印太”国家的经济增长了773%,而欧盟的增长率仅为66%,欧洲新兴及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是65%,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为116%,中东及中亚地区为210%,撒哈拉以南非洲为205%。①该地区还带动了世界1/3的经济产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多。美国三个重要条约盟友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都处于该区域。

  美国与印太地区的贸易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多。美国目前超过1/3的贸易是与印太地区的国家展开的,每年美国对印太地区的进出口总额为1.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8%,美国公司在该地区还有大约10,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美国生产的许多商品都依赖于印太地区生产的投入。美国方面认为,随着该地区经济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可能成为美国日益繁荣的物质来源之地。

  但美国在印太地区也遭遇了重大的经济挑战。2017年1月,美国退出了TPP。随后形成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国也没有参与。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在推动建立一个更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中包括15个印太地区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总和达到25万亿美元。从利益考量,美国应当选择其中一项或者两项协定,幷从成员国地位的优势中获益;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减少与这些自由贸易协定涵盖的日益增长的经济体接触的机会。

  在印太区域,各关键战略伙伴2019年的国防开支为:澳大利亚255亿美元,日本485亿美元,韩国388亿美元,新西兰27亿美元,新加坡113亿美元,泰国71亿美元。如果加上另外两个与中国存在安全问题的大国——印度605亿美元,越南52亿美元,这样在印太区域,中国面临的其他亚洲国家的国防开支为1,996亿美元,而中国的国防预算开支为1,811亿美元。“简单的说,尤其是在新冠状病毒危机的情况下,美国与其盟友和其他国家的合作要比忽视他们、通过分担负担欺凌疏远他们、任意削减美国部署的部队来疏远他们、或者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条约和区域协定,要好得多。”②

  目前美国在某些地域是世界的领导者,但在其他一些地区它甚至不是地区的领导者。美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进一步落后于中国。但迄今为止,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到2030年仍然如此。也许美国在印太地区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盟友。中国将成为印太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和除美国以外的军事强国,其GDP将超过其后6个最大的经济体的总和,年度军费开支将与其他国家之和大致相当。中国对台湾、南海和钓鱼岛的影响力及控制能力将越来越大。

  基于以上因素,美国方面认为维持印太地区的平衡,其优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实力,也取决于在此区域乃至世界各地区的盟友的实力。目前,美国正面临着印太从一个有利的良性地区演变成具有潜在威胁地区的风险。美国方面还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可能会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被中国政府所主导。美国的主要盟友,如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可能会与其渐行渐远。美国也许在未来不能再自由地进入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区域。

  盟友是美国未来决胜亚太地区的关键性因素。在亚太地区,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和菲律宾签订有共同防御条约。除了正式的条约盟国之外,美国还与台湾和新加坡保持着牢固的防御关系。

  在未来10年里,美国保护和促进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利益的唯一方法就是成为拥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国家联盟的一部分。美国需要与具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国家加强合作,不应把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视作一种双边贸易关系,而是基于彼此的安全、自由、繁荣的共同利益。美国与在印太地区的主要盟友,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应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最理想的情况是:美国与其他亚太民主国家一起达成一个单一的多边协定。美国也可以通过让印太地区的其他民主国家使用先进的防御系统和技术,来提高这些努力的有效性;还可以通过联合训练、演习和其他交流方式,来提高其他民主国家的防御能力。

  未来台湾仍将是一个潜在的爆发点。台湾有可能采取行动,一方面挑起大规模冲突,另一方面永久和平地解决地位问题,这将对美国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台湾作为美国传统的盟友,在印太区域内的作用及价值也有所改变。

  二、台湾在美国“联盟”体系内的诉求

  在美国整个联盟体系中,“台湾不是重要的地区,然而由于台湾事态发展可能引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它仍然是该地区(印太)的关键角色”。③

  台湾引起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主要是缘起于中国大陆对岛上政治生态的被迫反应。在2016年的选举中,主张独立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且民进党在台湾历史上首次同时控制了“总统”职位和“立法院”的席位。2020年1月的新的选举中,这种情况幷没有改变,民进党仍然保持了对两个政府部门的控制。

  从台湾目前的政治生态状况看,不论是哪个政党执政,都不大可能与大陆就统一进行磋商。即使未来国民党或其它政党获得执政权,新政府也会尽最大的可能性来寻求维持台湾的自治权。

  这种态势的出现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民主”阵营国家联盟的支持,另外也是由于目前岛内民意所限制。1994年以来,只有不到3%的岛民赞成立即与大陆统一。截止到2019年12月,只有9%的人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相反有27%的受访者希望台湾最终实现独立,而绝大多数即64%的人是犹豫不决,就是希望无限期地保持台湾目前的模糊地位。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台湾当局将会努力寻求在政治上独立于大陆,同时避免挑起与大陆的战争,还要极力改善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未来蔡英文和她的继任者将仍然受到台湾岛内政治力量的驱使,其总体目标仍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其总体战略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与美国保持密切良好的关系是台湾生存下去的基石,也可以说是蔡英文及其绝大多数前任领导的台湾整体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955年到1979年,美国与台湾签订了正式的防御条约。1979年美国将正式的外交关系从台湾转移去大陆,该条约废止;但美国国会同年制定了《与台湾关系法》,虽然不及条约有约束力,但这项立法通常被解释为“如果中国对台湾使用武力,美国将承诺保卫台湾,然而这一承诺的坚定性取决于美国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尽管台湾对前者影响甚微,但他耗费了大量的精力”。④台湾历届政府都与美国政府和国会培养关系,幷高度敏感和关注着美国从贸易到国防战略等问题。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无疑是蔡英文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未来台湾政府的首要任务。

  第二、保持适度的防御能力

  从1979年与美国的防御条约终止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在防务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虽然国防开支占经济比重从1979年的7%以上下降到1993年的5%,但考虑到经济增长,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年度国防开支已经翻了一番。台湾的国防开支在1993年到2006年期间进入一个稳步的下降时期,下降比率达到30%以上。2018年台湾的国防开支比1993年减少了24%,尽管当时台湾的经济整体规模比1993年翻了一番还要多。自1993年以来,台湾军队的装备、人员和组织质量都有了显着的提高。由于台湾国防开支是减少的,但同时期的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增长,国防开支也同幅上升,因此自马英九时代就已经得出结论:因为中国大陆的巨大经济增长意味着台湾根本不可能耗费所需的资源来维持与大陆的军事平衡,因此台湾现在的防御策略似乎应当是保持足够的军事能力,以确保对台湾使用武力将给大陆带来巨大的代价风险;台湾可以坚持足够长的时间,让美国有时间来保卫它,而且这至少足以让美国领导人相信台湾是认真对待自己的防务的,因此值得美国保护。

  第三、减少对中国大陆的依赖

  为了减少大陆利用台湾对大陆的依赖来达到胁迫目的的能力,蔡英文政府一直在推行所谓的“新南向政策”。这项政策旨在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台湾在这些国家投资的优惠信贷、经济协议和教育文化交流,来增进台湾与印太其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台湾也一直在寻求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幷有兴趣加入CPTPP这个不包括中国的太平洋沿岸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这些举措的目的是降低台湾面对大陆胁迫的脆弱性,增强台湾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及美国的相互依存,从而提高中国大陆对台湾使用武力或胁迫的潜在代价。然而这些努力迄今为止成效有限,台湾40%以上的出口收入继续依赖中国大陆,而“新南向政策”国家只提供给台湾20%的出口收入。

  台湾的战略的重点将是保持与美国的良好关系,这意味着台湾要避免公开走向独立,同时化解大陆方面向其施加的促其统一谈判的压力。台湾也将投入足够的资源用于防御,以满足美国政府的要求,幷让大陆认为其无法在美国采取防御措施之前打败台湾。台湾将进一步寻求减少对大陆的经济依赖,尽管这些努力充其量只能取得部分的成功。

  三、台湾角色的转变及美台关系的走向

  加强与盟友和伙伴国的联系来确保美国全球主导地位是美国未来重要的国家战略。就台海方面,未来最好的可能是美国与中国达成默契或协定,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或者即使台湾独立美国也不会支持;最坏的可能是利用台湾打代理人战争。但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更愿意让印度担当这个角色(《支持印度在和平时期、危机和冲突中造成中国千万困境的军事行动》)。⑤未来十年,以上最好与最坏的结果可能都不会发生,但美国一定会加强美台关系,充分利用大陆与台湾的“统拒”关系,最有可能的是“美国也应该发展一个蓝图,逐渐使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正常化”⑥,利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多方冲撞,最大限度地发挥遏止中国的作用。故台湾在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及印太区域内的角色,正在从“麻烦制造者”变成“区域贡献者”。

  未来美国可能会与台湾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以缓解台湾的经济压力;与台湾探讨新的多边举措,使台湾有机会在国际事务上发声;更高级别和更频繁的重申《与台湾关系法》的承诺等等,最重要的是未来美国可能会改变现有的印太防御政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台湾。美国方面认为,到目前为止,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台湾在军事上起着虽不明显但很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台湾处于重要的地缘政治位置,一直是美军的天然伙伴。未来作为印太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应该继续扩大加深与台湾的军事交流,让台湾在美军的“印太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继续推进与台湾的战略伙伴关系。美国政府可能会公开地肯定台湾在区域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军事上开发盟友和合作伙伴国的反介入/区域阻止能力,这其中就“优先考虑台湾、日本、越南和菲律宾的诉求”⑦,“加强与台湾的外交和安全关系”⑧。

  其次、美台之间加强信息共享与共同军事演习。由于历史原因和近水楼台,台湾研究机构掌握有独特的专业知识,美军和情报官员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研究中国大陆。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应对台湾进行港口访问,美国国防部应邀请台湾参与环太平洋军演和其他海上和空中演习。

  第三、增进美台政府人员间的接触,对于美台军事和安全关系的健康发展很重要。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有着与台军联合作战的计划,为让这些计划能够充分地实施,美军各级领导人,包括司令要与台湾高官进行持续的接触,以此作为建立更高互信和互通的一种方式。

  第四、美台之间加强双边军事工业合作。美国军方可以从台湾已经掌握的许多防务技术中吸取经验,而不是将有限的资源用来再投资已发明的技术,双方从技术革新小组技术援助和防务工作开始,慢慢地向联合技术开发计划过渡,就像美国与日本那样。

  第五、美国政府可与台湾达成武器特许生产协议。美国目前在太平洋地区面临着紧迫的战略需求,国内则倍受预算紧张的困扰。美国政府可与台湾达成武器特许生产协议,以此做到防务技术的双向交流,幷应在防务领域与台湾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而不是把台湾当成一个富裕的消费者,或可在军事能力和节约防务开支方面获得巨大的利益。

  第六、提高台湾在“海空一体战概念”下的防御能力。为应对可能的战争冲突,美国和台湾应加大对定向武器的投资幷提高防空与导弹防御能力,此外还要在电子网络太空站方面加大投资,使中国面临多层防御系统的考验,包括能动和非能动防御系统。

  第七、提高台湾的协同作战能力。台湾目前发展主动和被动防御能力以应对大规模导弹攻击的做法值得肯定,因此它可以作为美国前线战术战斗机的候选基地;台湾的攻击能力也能负担压制威胁到美国资产的解放军关键目标的任务。在未来美国、日本、台湾的军事计划部门还应该密切合作,以确保在发生战争时更加密切地协同作战。

  第八、放宽赴台交流人员的级别。在美军高官访问台湾方面,美国政府应放宽限制,这将在很多重要方面给美国的战略地位带来好处。可以让美军具有丰富联合作战经验的两星以上将官定期访问台湾,以加深对台湾同行的瞭解和掌握战场空间的第一手资料。

  第九、增加台湾的“防空”能力。由于台湾地处东亚和西太平洋中心,地缘政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其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美国必须支持台湾能与解放军争夺空中优势的能力。台军获得阻止解放军取得制空权的能力,将降低台海冲突的可能性,幷将继续保证地区稳定,支援美国在亚洲的安全利益。

  综上所述,中美之间结构性的矛盾及新冠状病毒对美国政治和经济领域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决定了未来美国可能会将战略重点放在中国周边的“灰色地带”军事力量及在全球范围内按国家和地区划分的有限行动中,幷寻求使各盟国从新冠病毒危机中恢复过来,通过设法与其战略伙伴和盟国合作,共同牵制和遏制中国。而中美之间的竞争,将重点放在军事、民事和经济等领域。台湾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与中国大陆的特别关系,虽在美国整个联盟区域内不甚重要,但其可能存在的战争风险,则使其在军事上处于印太最重要的地位。美国的政策是让“与台湾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成为遏制中国崛起的“利器”,因此美国势必在政治、经济、外交特别是军事上给予台湾大力支持扶助,这将给中国的统一带来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这一事实幷制定相关应对之策。

  注释:

  ①Roger Cliff,A new U.S.strategy for the Indo-pacific,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2020.6.

  ②Anthony H.Cordesman,U.S.Competition with China and Russia: The Crisis-Driven Need to Change U.S.Strategy,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2020.Stacie L.Petty john,Becca Wasser,Competing in the Gray Zone: Russian Tactics and Western Responses,The RAND Corporation,2019.Dr.Peter Layton,Grand Strategy Alternatives,NSI,2019.

  ③Roger Cliff,A new U.S.strategy for the Indo-pacific,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2020.6.

  ④Roger Cliff,A new U.S.strategy for the Indo-pacific,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2020.6.

  ⑤Mark Stokes,Yang Kuang-shun,Eric Lee,Preparing for the Nightmare: Readiness and Ad hoc Coalition Operat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Project 2049 Institute,2020.9.1.Ian Easton,Able Archers,Taiwan Defense Strategy in an Age of Precision Strike,Project 2049 Institute,2014.9.

  ⑥Ely Ratner,Daniel Kliman,Susanna Blume,et al.Rising to the China Challenge:Renewing 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do-Pacific,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2020.2.6.

  ⑦Mark Stokes,Yang Kuang-shun,Eric Lee,Preparing for the Nightmare: Readiness and Ad hoc Coalition Operat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Project 2049 Institute,2020.9.1.Ian Easton,Able Archers,Taiwan Defense Strategy in an Age of Precision Strike,Project 2049 Institute,2014.9.

  ⑧Mark Stokes,Yang Kuang-shun,Eric Lee: Preparing for the Nightmare: Readiness and Ad hoc Coalition Operat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Project 2049 Institute,2020.9.1.Ian Easton,Able Archers,Taiwan Defense Strategy in an Age of Precision Strike,Project 2049 Institute,2014.9.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1月号,总第277期)   中评社╱题:“美盟”体系下台湾的角色及美台关系走向 作者:李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

  中美之间结构性的矛盾及新冠状病毒对美国政治和经济领域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决定了未来美国可能会将战略重点放在中国周边的“灰色地带”军事力量及在全球范围内按国家和地区划分的有限行动中,幷寻求使各盟国从新冠病毒危机中恢复过来,通过设法与其战略伙伴和盟国合作,共同牵制和遏制中国。而中美之间的竞争,将重点放在军事、民事和经济等领域。台湾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与中国大陆的特别关系,虽在美国整个联盟区域内不甚重要,但其可能存在的战争风险,则使其在军事上处于印太最重要的地位。美国的政策是让“与台湾关系正常化”的过程成为遏制中国崛起的“利器”,因此美国势必在政治、经济、外交特别是军事上给予台湾大力支持扶助,这将给中国的统一带来诸多的问题。

  序

  中国的快速崛起及俄罗斯威胁的回归,使美国重新回到冷战思维,强调“相互确保摧毁”就是“相互确保威慑”的核力量,幷认知军事竞争只是挑战的一半,战略转向于关注幷着力于在中、俄周边的“灰色地带”进行挑衅遏制,及在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全面竞合”。最近十几年来围绕着中国周边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朝核问题、香港问题、中印边境问题及中美贸易问题、制裁华为及对台独势力的支持等,都是美国“灰色地带”遏制政策的具体体现。但特朗普执政后的种种“特立独行”,却影响到美国与其盟友及战略伙伴的良好关系,欧洲出现了“脑死亡”,亚洲的日本、韩国也因驻军费用等问题与其产生了矛盾。突发的新冠状病毒引起的世界性巨大经济变化,必然对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虽然未来10年,新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可能彻底改变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目前的竞争格局,但由于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将国家和军事权力明显地分开,资本主义限制了美国将政治和经济作为扩大其权力的“合法工具”,其制度上的弊端也显露出来。新冠状病毒危机带来的全球性机遇,使中国更有可能在未来战略竞争上获得更多的优势。

  目前,在印太区域,中国已经成长为最大的经济体。从奥巴马时期的“重返亚洲”,到特朗普时代的“印太战略”,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范围虽更为广泛、多元,但都不能真正阻止中国经济、军力及区域影响力的快速增长。美国方面认为“正成为关键焦点的是与中国的竞争,而不是俄罗斯,幷且新冠状病毒不太可能改变这种局面”。未来美国可能会采用超越与中国、俄罗斯在狭窄领域直接竞争的方式,关注美国传统与新的战略伙伴,寻求广泛的联盟幷与其进行战略合作,巩固有传统友好关系的“条约”盟国,纳入所谓的“民主价值”国家,融入有分歧但有共同利益的国家,甚至拉拢俄罗斯,形成新的“国际联盟”,与中国进行旷日持久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斗争。如拜登所言:“当我们与盟友合作时,美国是最强大的。”美国会将战略重点放在军事、民事和经济的竞争上,幷通过其威慑能力,进行“灰色地带”和低层次军事行动,以提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助力。

  在台海方面,由于蔡英文坚持亲美联日“挟洋拒统”路线,台湾作为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棋子,一定会被纳入到美国的“联盟”体系之中,美国对台湾的认知正在从“麻烦制造者”转为“区域贡献者”。综合美国一些相关报告,试分析未来美国在印太区域联盟形成的可能性,台湾在这个联盟体系内的角色与诉求及可能发生的美台关系及走向。

  一、盟友是美国未来决胜印太的关键

  印太区域是未来美国的重点、重要及关键区域,美国在印太区域的利益众多。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印太地区,其中20多亿人,即占该区域人口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所谓的“民主制度”下。

  印太地区也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在1990年到2008年间,印太地区的新兴经济体不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澳大利亚、香港地区、新西兰、新加坡及澳门地区的“印太”国家的经济增长了773%,而欧盟的增长率仅为66%,欧洲新兴及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是65%,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为116%,中东及中亚地区为210%,撒哈拉以南非洲为205%。①该地区还带动了世界1/3的经济产出,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多。美国三个重要条约盟友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都处于该区域。

  美国与印太地区的贸易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多。美国目前超过1/3的贸易是与印太地区的国家展开的,每年美国对印太地区的进出口总额为1.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8%,美国公司在该地区还有大约10,0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美国生产的许多商品都依赖于印太地区生产的投入。美国方面认为,随着该地区经济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可能成为美国日益繁荣的物质来源之地。

  但美国在印太地区也遭遇了重大的经济挑战。2017年1月,美国退出了TPP。随后形成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国也没有参与。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在推动建立一个更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中包括15个印太地区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总和达到25万亿美元。从利益考量,美国应当选择其中一项或者两项协定,幷从成员国地位的优势中获益;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减少与这些自由贸易协定涵盖的日益增长的经济体接触的机会。

  在印太区域,各关键战略伙伴2019年的国防开支为:澳大利亚255亿美元,日本485亿美元,韩国388亿美元,新西兰27亿美元,新加坡113亿美元,泰国71亿美元。如果加上另外两个与中国存在安全问题的大国——印度605亿美元,越南52亿美元,这样在印太区域,中国面临的其他亚洲国家的国防开支为1,996亿美元,而中国的国防预算开支为1,811亿美元。“简单的说,尤其是在新冠状病毒危机的情况下,美国与其盟友和其他国家的合作要比忽视他们、通过分担负担欺凌疏远他们、任意削减美国部署的部队来疏远他们、或者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条约和区域协定,要好得多。”②

  目前美国在某些地域是世界的领导者,但在其他一些地区它甚至不是地区的领导者。美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进一步落后于中国。但迄今为止,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到2030年仍然如此。也许美国在印太地区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盟友。中国将成为印太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和除美国以外的军事强国,其GDP将超过其后6个最大的经济体的总和,年度军费开支将与其他国家之和大致相当。中国对台湾、南海和钓鱼岛的影响力及控制能力将越来越大。

  基于以上因素,美国方面认为维持印太地区的平衡,其优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实力,也取决于在此区域乃至世界各地区的盟友的实力。目前,美国正面临着印太从一个有利的良性地区演变成具有潜在威胁地区的风险。美国方面还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可能会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被中国政府所主导。美国的主要盟友,如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可能会与其渐行渐远。美国也许在未来不能再自由地进入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区域。

  盟友是美国未来决胜亚太地区的关键性因素。在亚太地区,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和菲律宾签订有共同防御条约。除了正式的条约盟国之外,美国还与台湾和新加坡保持着牢固的防御关系。

  在未来10年里,美国保护和促进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利益的唯一方法就是成为拥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国家联盟的一部分。美国需要与具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国家加强合作,不应把与这些国家的关系视作一种双边贸易关系,而是基于彼此的安全、自由、繁荣的共同利益。美国与在印太地区的主要盟友,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应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最理想的情况是:美国与其他亚太民主国家一起达成一个单一的多边协定。美国也可以通过让印太地区的其他民主国家使用先进的防御系统和技术,来提高这些努力的有效性;还可以通过联合训练、演习和其他交流方式,来提高其他民主国家的防御能力。

  未来台湾仍将是一个潜在的爆发点。台湾有可能采取行动,一方面挑起大规模冲突,另一方面永久和平地解决地位问题,这将对美国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台湾作为美国传统的盟友,在印太区域内的作用及价值也有所改变。

  二、台湾在美国“联盟”体系内的诉求

  在美国整个联盟体系中,“台湾不是重要的地区,然而由于台湾事态发展可能引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它仍然是该地区(印太)的关键角色”。③

  台湾引起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主要是缘起于中国大陆对岛上政治生态的被迫反应。在2016年的选举中,主张独立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且民进党在台湾历史上首次同时控制了“总统”职位和“立法院”的席位。2020年1月的新的选举中,这种情况幷没有改变,民进党仍然保持了对两个政府部门的控制。

  从台湾目前的政治生态状况看,不论是哪个政党执政,都不大可能与大陆就统一进行磋商。即使未来国民党或其它政党获得执政权,新政府也会尽最大的可能性来寻求维持台湾的自治权。

  这种态势的出现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民主”阵营国家联盟的支持,另外也是由于目前岛内民意所限制。1994年以来,只有不到3%的岛民赞成立即与大陆统一。截止到2019年12月,只有9%的人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相反有27%的受访者希望台湾最终实现独立,而绝大多数即64%的人是犹豫不决,就是希望无限期地保持台湾目前的模糊地位。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台湾当局将会努力寻求在政治上独立于大陆,同时避免挑起与大陆的战争,还要极力改善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未来蔡英文和她的继任者将仍然受到台湾岛内政治力量的驱使,其总体目标仍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其总体战略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与美国保持密切良好的关系是台湾生存下去的基石,也可以说是蔡英文及其绝大多数前任领导的台湾整体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955年到1979年,美国与台湾签订了正式的防御条约。1979年美国将正式的外交关系从台湾转移去大陆,该条约废止;但美国国会同年制定了《与台湾关系法》,虽然不及条约有约束力,但这项立法通常被解释为“如果中国对台湾使用武力,美国将承诺保卫台湾,然而这一承诺的坚定性取决于美国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尽管台湾对前者影响甚微,但他耗费了大量的精力”。④台湾历届政府都与美国政府和国会培养关系,幷高度敏感和关注着美国从贸易到国防战略等问题。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无疑是蔡英文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未来台湾政府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