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指出,2020年,全国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1月至11月,全国共审计6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200多亿元。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二是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密切关注就业优先、减税降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创新创业等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推动清理收回、加快拨付或清偿欠款、退还税费等380多亿元,健全完善保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度80多项。组织开展中央财政2万亿元直达资金专项审计,促进资金分配更加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更加严格规范。三是开展财政审计,推动提高资金绩效和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组织实施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开展18个省财政收支审计。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已清理收回、加快拨付等1050多亿元,完善规章制度213项。四是开展三大攻坚战相关审计,推动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完成对全国832个贫困县的审计全覆盖,共推动追回、盘活和发放资金770多亿元;向各级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主管部门移送问题线索及典型问题5900余件,督促追责问责1.23万人。全国共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3076个,涉及4611人;组织实施中央生态环保科目资金等专项审计,推动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和环保项目建设进度。审计18个省及所辖36个市县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推动严格规范举债行为,加快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入使用;审计37家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情况,督促将不良贷款真实入账,并加快清收、处置。五是开展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保障资金和物资及时拨付、安全管理。推动加快分配下拨资金100多亿元、物资近1.74亿件。六是开展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推动兜牢民生底线。组织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等重大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收回、清退、补发、拨付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830多亿元,完善制度380多项。七是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全国共审计1.8万名领导干部,查出负有直接责任问题700多亿元。八是不断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印发《审计署关于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意见》。依托“互联网+培训”等举办各类培训班49期。坚持从严管理队伍,开展警示教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会议强调,审计工作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在于广大审计干部的奋力拼搏和无私奉献,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审计工作,主要有6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必须全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三是必须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四是必须善于用政治眼光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问题;五是必须始终把质量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六是必须做到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
会议指出,2021年审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部署要求,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推动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和落实“六保”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十四五”开好局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以更加拼搏的工作状态和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今年各项改革发展任务顺利完成。2021年,要抓好5项重点工作: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高质量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审计要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牢牢把握经济监督这个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要把研究作为审计的前置准备,保证审计时能有的放矢,审计结果能够更好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要把揭示风险隐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真正的风险隐患及时揭示出来;要强化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注重综合分析研判,善于在全局下归纳提炼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典型个案、局部问题,善于把财政、金融、企业等各专业审计发现的问题贯通起来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着力推动源头治理,促进防患于未然。
三是改进审计管理和组织方式,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必须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上,只有对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相关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全面覆盖,才能体现审计无禁区,形成一种常态化、动态化震慑,让权力始终对法律和监督怀有敬畏之心,让不法分子摒弃侥幸心理和“过关”思想,防止“破窗效应”。内容上,既要注重质量,也要兼顾效率。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和组织方式,可以为高质量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有力支持。要改进审计计划源头管理,审计机关在起草计划、建设审计项目库的阶段就要开展可行性研究,加强审计资源调配,实行动态滚动调整;要进一步改进审计组织方式,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四是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跟踪督促检查,推动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对整改工作高度重视。要严格落实记账销账制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逐项逐条摆列清单,详细说明问题表现、违规性质、法规依据、整改要求和时限等要素。提出整改要求要科学合理、分类施策。要进一步明确各方整改责任。被审计地方和单位对整改工作负有主体责任,审计机关要督促其全面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研究落实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主管部门对其主管行业、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责任,审计机关要督促其指导地方的整改工作,完善制度机制。审计机关对整改工作负有跟踪督促责任,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审计机关每年都要开展跟踪督促检查,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对审计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要深入研究问题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分析可能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分别提出整改意见,既要整改具体问题,还要举一反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
审计署党组和领导班子成员,有关部门和单位代表,署机关各单位、各派出审计局、京内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驻审计署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省会城市审计厅(局),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审计博物馆、审计干部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在分会场以视频形式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2020年,全国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1月至11月,全国共审计6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200多亿元。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首要政治任务。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二是开展政策跟踪审计,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密切关注就业优先、减税降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创新创业等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推动清理收回、加快拨付或清偿欠款、退还税费等380多亿元,健全完善保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制度80多项。组织开展中央财政2万亿元直达资金专项审计,促进资金分配更加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更加严格规范。三是开展财政审计,推动提高资金绩效和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组织实施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开展18个省财政收支审计。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已清理收回、加快拨付等1050多亿元,完善规章制度213项。四是开展三大攻坚战相关审计,推动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完成对全国832个贫困县的审计全覆盖,共推动追回、盘活和发放资金770多亿元;向各级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主管部门移送问题线索及典型问题5900余件,督促追责问责1.23万人。全国共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3076个,涉及4611人;组织实施中央生态环保科目资金等专项审计,推动加快资金拨付使用和环保项目建设进度。审计18个省及所辖36个市县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推动严格规范举债行为,加快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入使用;审计37家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情况,督促将不良贷款真实入账,并加快清收、处置。五是开展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保障资金和物资及时拨付、安全管理。推动加快分配下拨资金100多亿元、物资近1.74亿件。六是开展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推动兜牢民生底线。组织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等重大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收回、清退、补发、拨付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830多亿元,完善制度380多项。七是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全国共审计1.8万名领导干部,查出负有直接责任问题700多亿元。八是不断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印发《审计署关于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意见》。依托“互联网+培训”等举办各类培训班49期。坚持从严管理队伍,开展警示教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