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美元体系已处于信任危机临界点
中评社台北4月15日电(记者 张嘉文)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导的关税政策,中华妇女联合会主任委员雷倩向中评社分析表示,这场关税战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围绕“美元霸权地位”的战略性重构,特朗普所欲重塑的,不只是贸易秩序,更是美元与全球货币体系的基础结构。但这策略目前看来是失控也失速,对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远超过特朗普政府的预期,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任基础正急速动摇。
雷倩强调,美元体系已处于“信任危机”的临界点,美国若无法提出更具结构性的改革方案,未来极有可能失去其长期以来享有的全球货币主导地位。
雷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娜伯格学院传播学博士,历任“立委”、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广播公司副总裁、信心希望联盟主席等职,长期关注国际经贸议题。
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在2024年11月发布《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该报告内容多被认为,深深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经济政策方向,尤其是关税与美元战略的调整。
雷倩对此接受中评社访问时指出,美国这一轮发动关税战背后,其实有更深的结构性问题作为推动力量,那就是美元体系陷入了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她表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其信用建立在美国能持续提供足够赤字以供全球使用,但当国际贸易与财政失衡日益严重,这一体系便无以为继。
雷倩提及,过去1970年代,尼克森是靠着黄金与美元脱钩的方式解决了当时的困境,但现在的情况早已是当年困难数十倍,所以特朗普此次祭出关税大棒,目的其实是要“先打破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再以美国为核心重塑新秩序”,最后重组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关系,确保美元在新秩序中的中心地位。
雷倩说,这套策略正来自米兰拟定的政策白皮书,其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透过关税压力迫使各国重签贸易协议,第二阶段才是更深层的货币重组。她分析,米兰的规划中,友好国家如G7成员可以与美方进行关税与货币政策的交换,但中国则被归类为纯贸易伙伴国,需要透过不同层次的贸易手段逼迫其让步。原订策略是分阶段施行、逐步调整,但实际上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却让政策提早承受资本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连锁反应。
雷倩指出,原本预期会先出现物价波动或供应链困难,但这些还没来,资本市场就已经先动了,连带引爆美元、美债与美股的连动,这在战略设计里是完全没预料到的。这是此次事件的关键,特朗普政府原本可能预期资本市场会在第二阶段,也就是货币调整时才会动,结果提前了,这代表整个局势失控了。
雷倩说,要记住2025年4月2日这个日子,这与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森突然通过电视宣布停止黄金与美元的兑换,为金本位制画上了结束句号一样,标志着一场全球经济秩序的巨变启动。
只是特朗普宣布对多国施加高额关税开始,这场关税战目前已经出现“失控”与“失速”两大危机。雷倩表示,所谓失控,是指特朗普团队原本希望按部就班、分批调整的策略,如今演变为难以收拾的全面对抗;而失速,则是指本应延后出现的政策后果提前爆发,政策调整的时程与市场反应出现严重错位。
雷倩指出,这使得特朗普政府在战略与战术上必须“边走边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认怂”,因为他们也明白这场战争的终点就是重组美元体系。
“问题是,美国还有那样的话语权吗?”雷倩质疑,布雷顿森林体系之所以能运作,是因为当时美国是唯一没有遭战火波及的国家,具备压倒性的经济与政治实力。然而,今日美国的贸易占全球比重仅剩约四分之一,世界早已进入多极竞争格局。
她还指出,美国债券与资本市场和美元的联动效应,正快速削弱美元作为“信任货币”的基础。美元自金本位脱钩后就是建立在信任上,靠着不断发债、支撑全球结算与储备体系,但当信任出现裂痕,它就像地基开始虚化的高楼,或者液化土壤,是极其危险的。
雷倩还举例说,若以脱钩当时美元对金价约42元相比,如今金价已升破每盎司3200美元,等于美元实质贬值达90倍之多,这意味着,当年一美元的价值,如今可能连一分都不到,如果还相信这个货币体系是稳定的,可能只是盲目的信仰而已。
谈到特朗普操作此事件会失速且失控,是否因国际对他的不信任,雷倩表示,这正是政策失控的体现,特朗普原本希望一步一步推进,但政治、金融、民意压力让这场棋局变得极为混乱,他的政策已经跟不上现实的变化,也看出整个美国体制面对结构性转型时的无力。
中评社台北4月15日电(记者 张嘉文)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主导的关税政策,中华妇女联合会主任委员雷倩向中评社分析表示,这场关税战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围绕“美元霸权地位”的战略性重构,特朗普所欲重塑的,不只是贸易秩序,更是美元与全球货币体系的基础结构。但这策略目前看来是失控也失速,对全球资本市场的震荡远超过特朗普政府的预期,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任基础正急速动摇。
雷倩强调,美元体系已处于“信任危机”的临界点,美国若无法提出更具结构性的改革方案,未来极有可能失去其长期以来享有的全球货币主导地位。
雷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娜伯格学院传播学博士,历任“立委”、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广播公司副总裁、信心希望联盟主席等职,长期关注国际经贸议题。
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在2024年11月发布《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该报告内容多被认为,深深影响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经济政策方向,尤其是关税与美元战略的调整。
雷倩对此接受中评社访问时指出,美国这一轮发动关税战背后,其实有更深的结构性问题作为推动力量,那就是美元体系陷入了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她表示,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其信用建立在美国能持续提供足够赤字以供全球使用,但当国际贸易与财政失衡日益严重,这一体系便无以为继。
雷倩提及,过去1970年代,尼克森是靠着黄金与美元脱钩的方式解决了当时的困境,但现在的情况早已是当年困难数十倍,所以特朗普此次祭出关税大棒,目的其实是要“先打破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再以美国为核心重塑新秩序”,最后重组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关系,确保美元在新秩序中的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