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监管层多次为养老金入市“吹暖风”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情况不仅关系到我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因其规模庞大,投资期长,有助于推动形成价值投资的市场氛围,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
推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
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健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不同支柱之间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状态。
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作为居民自主积累的养老财富,是我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环。
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在老龄化大趋势下,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养老金融,盘活存量资金,个人养老保险可以成为未来养老金发展的方向。”田利辉表示,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属于个人养老金,其与资本市场是自然衔接、密不可分的。
同时,他也建议,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衔接的过程中,对养老金产品的发行主体和投资策略予以更为严格的监管。
政策频频“吹暖风”
今年以来,推进养老金入市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具体来看,2月15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鼓励和支持社保、保险、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两会”期间,养老金入市也成为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建议,打通第二、第三支柱,促进补充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建立市场化的养老金投资运营体系;支持养老目标基金发展。
5月15日,易会满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上表示,推动放宽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尽快推动实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落地。
10月21日,易会满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谈及下一阶段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有关考虑时提出,要加强投资端制度建设,并明确表示推动优化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
12月22日,易会满主持召开证监会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其中提出,“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
田利辉认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目前实现了全国统筹规划,能够统一管理资金,应该进行长期投资规划,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资本市场投资比例。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率低,规模偏小,目前在资本市场中的比例不高于10%。
那么养老金入市空间还有多大?李湛认为,基本养老金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可达30%,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存余额约6万亿元,30%即为1.8万亿元,目前委托投资到账金额近1万亿,预计未来可入市的规模可达约8000亿元,短期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新增入市规模约1700亿元,加上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其他类别,短期内养老金新增入市规模或超2000亿元,随着政策条件不断成熟,养老金将继续加快入市。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情况不仅关系到我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因其规模庞大,投资期长,有助于推动形成价值投资的市场氛围,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
推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
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健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不同支柱之间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状态。
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作为居民自主积累的养老财富,是我国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环。
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在老龄化大趋势下,中国需要大力发展养老金融,盘活存量资金,个人养老保险可以成为未来养老金发展的方向。”田利辉表示,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属于个人养老金,其与资本市场是自然衔接、密不可分的。
同时,他也建议,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衔接的过程中,对养老金产品的发行主体和投资策略予以更为严格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