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点亮全球经济复苏之光
“我们要坚持开放创新,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要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要直面经济全球化遇到的挑战,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走出危机、促进发展的中国方案,为推动世界经济尽快步入复苏轨道注入信心与动力。
多重冲击,世界经济陷衰退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夺走了无数宝贵的生命,也对全球经济造成多重冲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金融市场波动。美股曾在不到两周时间内4次熔断,恐慌情绪传导至其他金融市场,引发多国股市发生熔断或遭遇重挫。
——全球贸易萎缩。各国相继采取管制措施,限制人员货物流动,让原本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低迷的全球贸易更显颓势。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2%。
——跨国投资锐减。企业营收遭受冲击,资金链挑战加大,重挫投资者信心和跨国投资发展。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9%,全年预期仍为负数。
——多个行业停滞。旅游、航空等行业陷入瘫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旅游业收入或将减少9100亿美元,全球旅游行业损失1亿—1.2亿个直接工作机会……
“疫情将给世界经济留下持久伤痕。”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经济学家蒂斯·彼得森说。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全球经济产出累计损失将达8.5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全球经济复苏前路漫长且易受挫折。
多管齐下,抓住发展新机遇
风高浪急之时,更要把准方向。全球主要经济体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努力让世界经济向复苏通道攀行。
多国央行推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给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避免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强烈波动引发更大范围的动荡甚至危机。
美联储在3月连续两次紧急降息,开启了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多个面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紧急贷款计划。欧洲央行开足马力,多次扩大紧急资产购买计划规模,延长疫情期间放松融资条件的措施。日本央行不断扩大紧急抗疫注资计划,调整前瞻指引,允许无限量购债。彭博经济研究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联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上投入了5.6万亿美元。新兴市场方面,俄罗斯央行、巴西央行以及印度央行等多次降息,采取有限的量化宽松政策。
多国政府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最大限度缓解疫情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冲击。
美国推出多轮经济救助计划,包括2万亿美元救市计划。欧盟推出7500亿欧元恢复基金,支持成员国投资和改革。欧洲投资银行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2000亿欧元资金,并将泛欧保障基金的半数以上用于中小企业。日本先后推出三轮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俄罗斯推出“国民经济复苏计划”,分三阶段实施。中东多国政府通过减免税费、补贴困难人群、扶持中小企业等方式,助力卫生、旅游、航空等行业尽快恢复。
中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面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出手快、措施多、范围广……一系列救助措施,对缓解疫情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近12万亿美元的巨额财政支持,以及各国央行大幅降息、注入流动性和购买资产,帮助挽救了生命和生计,并防止了一场金融灾难。”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塔如是表示。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新机。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就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绿色复苏”发表重要论述。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疫情防控加速了线下到线上的转换,显着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多国推出数字化发展规划,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释放数字经济潜力。企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促进供应链智能化、自动化,开启新一轮投资热潮。
中国郑重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3点倡议和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4项新举措,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已成为多方共识,必将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携手前行,重塑后疫情世界
“纵览当今世界,人们不难发现,强化而不是削弱国际合作,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人类共同福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如此感慨。
多边主义机制成为各国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的关键平台。IMF为成员国提供了紧急援助,并将紧急贷款援助计划扩容了两倍,总计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世界银行计划在15个月内提供1600亿美元资金,为发展中国家纾困。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发表声明指出,正在向全球经济注入超过5万亿美元以抵消大流行病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开放合作、共同繁荣深表赞同,“国家间应寻求利益汇合点,在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局中构建利益共同体。”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表示,疫后世界经济将达成新的平衡,中国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冲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性挑战,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应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互利合作,坚持与时俱进”“我们将继续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等场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关于全球治理的重要主张,引发热烈反响。
“各方看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态度和行动。中国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埃及共产党总书记阿兹利如是认为。南非国际关系学者奥斯卡·范·希尔登评价说,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并向世界传递信息,中国在与其他国家合作时考虑的是双赢。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以自身经济的快速回暖,为世界经济走出疫情阴霾树立了信心,为未来经济复苏培育活力。“经济复苏有力,中国这艘巨轮正破浪前行。”外资机构施罗德投资集团近期在评价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时表示,中国经济正透出新意和活力,新经济、新业态中蕴藏着的消费潜力和发展格局备受关注。
全球抗疫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木桶原理”不容忽视。哪怕还有一块抗疫“短板”,病毒的威胁就一直存在,全球经济复苏就难以持续稳定。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表示,全球经济正从危机中恢复,但前行道路上依然阴云密布,未来全球经济将面临漫长、不均衡且充满不确定的艰难爬坡之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盘、焕发新生。各国惟有携手前行,才能共同点亮全球经济复苏之光,共同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坚持开放创新,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要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要直面经济全球化遇到的挑战,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走出危机、促进发展的中国方案,为推动世界经济尽快步入复苏轨道注入信心与动力。
多重冲击,世界经济陷衰退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夺走了无数宝贵的生命,也对全球经济造成多重冲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金融市场波动。美股曾在不到两周时间内4次熔断,恐慌情绪传导至其他金融市场,引发多国股市发生熔断或遭遇重挫。
——全球贸易萎缩。各国相继采取管制措施,限制人员货物流动,让原本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低迷的全球贸易更显颓势。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2%。
——跨国投资锐减。企业营收遭受冲击,资金链挑战加大,重挫投资者信心和跨国投资发展。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9%,全年预期仍为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