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张忠义析中韩因祸得福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徐梦溪)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兼察哈尔-延世中心主任张忠义12月11日接受中评社专访,回顾了2020年的中韩关系和疫情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分析了今年公共外交在中韩关系中的角色,探讨了美国选后韩美关系和中韩关系的走向,并对今后一年的中韩关系做出展望。
张忠义认为,今年中韩关系最大的亮点是“因祸得福”。疫情是一件坏事,但在共同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中韩关系得到了一次升华,做到了“雨后地更实”。
张忠义指出,拜登治下,韩美关系应该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时,韩美关系一直是中韩关系的一个最大变数。所以未来要关注拜登政府准备让韩国充当什么角色,以及韩国对此的态度。他观察认为,文在寅政府不希望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队。
张忠义建议,中韩关系发展到今天,两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安全领域,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所以,两国要对中韩关系保持信心。同时,双方都需要有同理心,中国应该增加对韩美同盟关系的理解,韩国也需要更加珍视同中国的关系。
展望未来,张忠义表示,中韩两国外长都同意启动2021年和2022年“中韩文化交流年”活动安排,筹备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两国还成立了“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规划未来30年的中韩关系发展蓝图,这种种举措,将会对中韩关系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接下来,中韩关系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明年习近平主席如果能够访韩,将成为中韩关系发展的一个节点。
张忠义现任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兼察哈尔-延世中心主任,是新华社首任驻韩国记者,曾于1984-1989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留学,长期研究朝鲜半岛和东亚问题。
以下为采访内容:
中评社:您如何评价2020年的中韩关系,呈现出哪些特点?疫情对今年的中韩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张忠义:有一个词来总结今年的中韩关系比较恰当,就是“因祸得福”。
韩国部署萨德后,两国关系在逐步恢复,尤其是文在寅政府成立以后,他为改善两国关系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提出“三不”承诺。于是,两国关系在中国和韩国双方政府、民间的共同努力之下,正处于一个稳步的恢复阶段。虽然还没有达到部署萨德前的高水平,但恢复是显而易见的。
这时,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中国首先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韩国政府包括文在寅总统本人在内,从道义上到物质上,给予了中国很大的支持,文在寅曾说,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韩国很多企业、大学都打出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尽管当时有些保守团体要求禁止中国人入境,但韩国政府始终没有采取这些措施。这让中国人看到了韩国人对中国的一份真情,让人感动。
4月份,韩国疫情开始变得严重。中国因为刚刚控制住疫情,开始对韩国提供支持,包括从政府层面,两国的各个友好城市进行了相互支持,从团体和个人层面,大家向韩国寄送了口罩和防疫物资,和通过各种手段表达支持和声援。
可以说,疫情反而让两国人民走得更近了,也让两国关系变的更牢固了。所以,我说今年中韩关系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因祸得福”。韩国有一句话叫“雨后地更实”。疫情是一件坏事,但在共同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中韩关系得到了一次升华。
中评社:11月末,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访韩国。在您看来,为何选择这一时间出访韩国?此行意义何在?
张忠义: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访问韩国的背景是,一方面,中国疫情基本属于平复状态,韩国疫情也处于可控范围内,两国都需要就疫情后的双边关系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中美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竞争加剧,韩国是美国的重要军事同盟国,也是我国的重要邻国。所以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处理我们同韩国的关系,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在疫情稍缓的时候,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访问韩国是一个必要的举措。中韩两国高层时隔近一年时间,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非常必要,包括探讨以前拟定的习近平主席访韩事宜;讨论如何应对后疫情时期的两国关系的课题,尤其是在经济合作、人员交流、区域合作等领域;以及中韩即将迎来建交30周年,两国外交部门正在为建交30年做准备,此次访韩,两国外长也就这一部分内容达成了共识。
中评社:拜登上台后可能会加强与盟友的关系,您认为未来的韩美关系将怎么走?
张忠义:特朗普时代,韩美除了军费分担问题外,不存在太大的矛盾。在朝核问题上,韩国作为斡旋人做了很多工作。当然,韩国方面希望进一步加强同朝鲜的各种交流和合作,但因为受限于国际制裁,一直没法进行,另外,韩国国内对文在寅的有关做法褒贬不一。但总体来说,特朗普时代的韩美关系还算顺畅,因为军费问题,大家对韩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有一丝丝担忧,但也无关大局。
拜登在竞选过程中提出要加强与盟友的关系,他上台之后,韩美关系应该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在朝核问题上,拜登可能不会像特朗普一样直接针对金正恩,但他会需要韩国承担更多的沟通和协调作用。所以我认为,韩美关系在拜登上台后,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中评社:这会如何影响中韩关系?
张忠义:应该说,韩美关系一直是中韩关系的一个最大变数。萨德问题就是因为美国在韩国安置萨德,造成了对中韩关系的影响。实际上来自中韩两国内部的、影响中韩关系的因素不是很多,真正影响中韩关系的都是外部因素。包括朝核问题,韩美关系,美国驻军问题,美国在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增强军事存在的问题,都是影响中韩关系的变数,而且是最大的变数。所以,韩美关系的加强应该会影响到中韩关系。
但究竟会如何影响,关键要看美国怎么做。如果美国在加强与韩国的协同时,本着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局势和平稳定的原则,以及通过对话解决的态度,来处理半岛和东北亚问题,这将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美国政府希望把韩国完全拉入自己的阵营,利用韩国和美国的同盟关系来遏制中国,这肯定会对中韩关系产生恶劣影响。所以,关键要看拜登政府准备让韩国充当什么角色,以及韩国会否答应去充当这个角色。
实际上韩国为此也很苦恼,他们不希望中国和美国之间继续现在的这种遏制和反遏制,或者说敌对的竞争关系。因为韩国觉得自己会像三明治一样被夹在中间,十分难受,他们也专门为此研究过如何应对中美矛盾激化的问题。总的来说,韩国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一种中立的立场和态度,但做起来比较难。比如朴槿惠政府就没有顶住美国的压力,最终部署了萨德,给中韩关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过,据我观察,文在寅政府应该不希望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队。
张忠义:第一,中韩都应该对两国关系保持信心。中韩建交马上要30年了,中韩关系发展到今天,双方都倾注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在这期间,两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安全领域,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也是国际关系中比较成功的典范。所以,两国应该对现在的双边关系保持信心,不要轻易受挑拨或产生猜疑猜忌,这没有必要。
第二,中韩要坚定不移地继续维护好、发展好两国关系。不管是从政治还是经济方面,在中美竞争的状况下,中韩都应该进一步加深和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毕竟我们相互之间都是搬不走的邻居。
第三,两国之间需要有同理心。中国应该理解韩美同盟这种关系。韩美的同盟关系有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多年来一直是韩国对外政策的基轴和主线,韩国不可能脱离这个基轴和主线。另外,韩国方面也需要更加珍视同中国的关系,不能因为美国或他国的利益,损害中国的利益。所以我觉得,双方都需要有同理心。
第四,中韩之间还需要坚持一些原则。文在寅总统说过,半岛不能再生战。我国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也说过,半岛不能再生乱。在这一方面,中韩是有共识的。所以,维持半岛在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大局的原则,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以及,仍然要坚持在半岛问题上,以对话来缓和紧张局势和解决问题的原则,不能诉诸武力。
第五,中韩之间要增进更多共识。无论是在朝核问题还是其他问题上,两国应该通过沟通和相互协调来增进共识。
当然,韩国的对外政策和安全防务政策受美国的影响比较大,存在美国为了应对中国,向韩国提出一些要求,比如部署萨德。对此,我们希望中美都不要让韩国选边站队,韩国也需要在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从大局出发处理问题。
中评社: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访韩时,中韩达成了其中外交安全“2+2”对话的共识。请问这一对话有什么价值?可能会涉及到哪些议题?
张忠义:中国和韩国开展“2+2”对话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这不仅有助于两国处理双方的安全合作问题,而且在应对整个地区的安全问题上都有重要意义。对话可以针对地区的一些安全性问题展开沟通,比如朝核问题,东北亚的军事安全、力量对比、军备控制,或一起应对一些安全挑衅。如果美国要在韩国增加军事存在,中韩也可以通过对话建立沟通,这有助于中韩之间就一些可能会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开诚布公,将矛盾消解于未然。
张忠义:中国和韩国作为近邻,交往几千年了。过去中国是一个文化输出大国,韩国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中韩有很多共同的文化,但在这一过程中,韩国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现在两国之间发生这种矛盾或者说闹剧是很正常的。文化应该是共有的,我们应该开放胸怀,有更多的包容性。中韩之间就像锅和勺子一样,时不时会有磕磕碰碰,完全没必要把问题上纲上线,双方媒体也最好不要情绪化渲染和炒作,更不应该挑动民族主义对立。
中评社:您如何评价疫情期间公共外交在中韩关系中作用?
张忠义:疫情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但这次疫情同时也成为公共外交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中韩的公共外交让两国的民心走得更近了,互相了解更多了,过去一些不太活跃的城市间和高校间的交流,通过疫情也活跃了起来,重新建立起了交流的网络,成为推进公共外交的良好契机。
中评社:今年察哈尔学会在中韩关系领域有哪些作为?产生了哪些效果?
张忠义:察哈尔学会一直把半岛作为工作重点。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有关疫情的工作。实际上在韩国疫情暴发后,也是中国国内疫情刚刚平复的时候,察哈尔学会就向韩国提供了两批捐赠,先后捐赠了包含有40万只口罩和10万套防护服的防护物资,分别捐给了当时疫情最严重的大邱市、其他韩国地方政府和部分大学。
另外由于疫情的原因,学会举办的许多有关中韩合作、半岛、疫情的大型活动都改为了线上召开,我们也受韩方邀请,参加了济州论坛,韩国民主和平统一咨询会议在青岛举办的“2020中韩国际学术论坛”,釜山公共外交论坛等。
疫情期间,我们通过上述捐赠、慰问、研讨会等公共外交形式,帮助两国加深了解彼此的疫情情况,了解两国的社会治理结构,了解彼此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地加强了我们与既有机构之间的合作,我们通过共同应对困难,增强了友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疫情期间的公共外交,大家的共识更多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更强了,这赋予了我们更多信心,让中韩一起面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共同难题。
所以,这些工作让两国民众之间、两国机构之间,两国城市之间更珍惜彼此,相互支持,让我们的友谊和纽带关系更加真实和坚固,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成功。
未来,学会还会继续举办有关公共外交、半岛局势、地区安全的论坛,而且会利用我们多年来在韩国的耕耘,继续从外交、学术、宗教等方面,推动公共外交活动。
张忠义:文在寅政府成立后,中韩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进入了一个稳步恢复的阶段。在疫情期间,双方各个层面也在防疫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加强人员、经济和文化交流。今年因为疫情,中韩关系因祸得福,加速恢复。接下来,两国关系可能会迎来一个高潮期,尤其是明年习近平主席如果能够访韩,将成为中韩关系发展的一个节点。
另外,中韩两国外长都同意启动2021年和2022年“中韩文化交流年”活动安排,筹备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中韩关系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两国还成立了“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规划未来30年的中韩关系发展蓝图,以及接下来要进行的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包括已经达成协议的RCEP,这些工作都会对中韩关系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未来可以预见,中韩关系将更上一层楼。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徐梦溪)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兼察哈尔-延世中心主任张忠义12月11日接受中评社专访,回顾了2020年的中韩关系和疫情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分析了今年公共外交在中韩关系中的角色,探讨了美国选后韩美关系和中韩关系的走向,并对今后一年的中韩关系做出展望。
张忠义认为,今年中韩关系最大的亮点是“因祸得福”。疫情是一件坏事,但在共同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中韩关系得到了一次升华,做到了“雨后地更实”。
张忠义指出,拜登治下,韩美关系应该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时,韩美关系一直是中韩关系的一个最大变数。所以未来要关注拜登政府准备让韩国充当什么角色,以及韩国对此的态度。他观察认为,文在寅政府不希望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队。
张忠义建议,中韩关系发展到今天,两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安全领域,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所以,两国要对中韩关系保持信心。同时,双方都需要有同理心,中国应该增加对韩美同盟关系的理解,韩国也需要更加珍视同中国的关系。
展望未来,张忠义表示,中韩两国外长都同意启动2021年和2022年“中韩文化交流年”活动安排,筹备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两国还成立了“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规划未来30年的中韩关系发展蓝图,这种种举措,将会对中韩关系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接下来,中韩关系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明年习近平主席如果能够访韩,将成为中韩关系发展的一个节点。
张忠义现任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兼察哈尔-延世中心主任,是新华社首任驻韩国记者,曾于1984-1989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留学,长期研究朝鲜半岛和东亚问题。
以下为采访内容:
中评社:您如何评价2020年的中韩关系,呈现出哪些特点?疫情对今年的中韩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张忠义:有一个词来总结今年的中韩关系比较恰当,就是“因祸得福”。
韩国部署萨德后,两国关系在逐步恢复,尤其是文在寅政府成立以后,他为改善两国关系做了不少工作,包括提出“三不”承诺。于是,两国关系在中国和韩国双方政府、民间的共同努力之下,正处于一个稳步的恢复阶段。虽然还没有达到部署萨德前的高水平,但恢复是显而易见的。
这时,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中国首先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韩国政府包括文在寅总统本人在内,从道义上到物质上,给予了中国很大的支持,文在寅曾说,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韩国很多企业、大学都打出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尽管当时有些保守团体要求禁止中国人入境,但韩国政府始终没有采取这些措施。这让中国人看到了韩国人对中国的一份真情,让人感动。
4月份,韩国疫情开始变得严重。中国因为刚刚控制住疫情,开始对韩国提供支持,包括从政府层面,两国的各个友好城市进行了相互支持,从团体和个人层面,大家向韩国寄送了口罩和防疫物资,和通过各种手段表达支持和声援。
可以说,疫情反而让两国人民走得更近了,也让两国关系变的更牢固了。所以,我说今年中韩关系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因祸得福”。韩国有一句话叫“雨后地更实”。疫情是一件坏事,但在共同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中韩关系得到了一次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