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海伦大峡谷发现罕见白垩纪生物群化石
经国家权威机构的地质研究、古生物化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反覆考察论证,在海伦大峡谷发现的罕见白垩纪生物群,包括蕨类植物茎干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龙化石和鳖化石等,极具历史和科研价值。海伦大峡谷古生物群遗迹是研究东北地区恐龙时代植被、古环境、古气候,探讨东亚、西欧和北美地区白垩纪植物群关系的重要依据。
海伦大峡谷古生物群遗迹位于黑龙江海伦国家森林公园,峡谷上接小兴安岭余脉,下至海伦市东方红水库上游,谷长10余公里,是小兴安岭西坡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该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森林更新演替良好,物种多样性丰富。2018年以来,海伦市先后三次邀请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等国家权威机构的古生物学专家前来考察,发现了罕见的白垩纪生物群化石,极具科研、考古、收藏、文旅和经济价值。
为了保护好、利用好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宝库,海伦市依托海伦国家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古生物化石资源禀赋,实施保护性开发利用,全力打造特色地质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建设“文化魅力之城”,让寒地黑土“生金长银”。
下一步,海伦市委、市政府将制定相关保护制度,完善保护措施,加强化石保护和生态保护,逐步使大峡谷成为基础设施完备、资源保护良好、生态特色鲜明的古生物研究和化石保护基地,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