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抗疫祭出宽松政策,全球金融体系韧性几何?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0年会于此间举行,多位金融业内大咖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健康“问诊把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杰弗里·冈本表示,为应对疫情全球央行纷纷降低政策利率,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对于危机的反应迅速,而且非常敏捷,政策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
许多央行在疫情期间参与资产购买,直接支持私营部门信贷,以稳定本地债券市场或缓解国内金融状况。杰弗里·冈本透露,1至6月,全球十大央行合计增加6万亿美元资产,是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两倍多,目前该数字已达约7.5万亿美元,主要的多个经济体央行增加了互换机制以确保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流动性。
尽管及时的行动、强力的政策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打下了基础,为防止金融危机作出了贡献,但杰弗里·冈本提醒说,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的金融条件可能会产生过度的金融风险,并在长期内助长脆弱性的积累。
同样意识到这一点的还有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勤。他直言,疫情期间宽松政策会带来长期累计的杠杆,在政策退出时也会对金融体系产生一些长远影响。
“为了加强金融体系的韧性,我们需要政府和金融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马勤特别提到,需要通过持续性的改革为市场注入活力,“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银行将利率维持在0以上,同时避免了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张,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钦佩。”
因全球“大放水”,已有部分资产的估值出现“虚高”,价格不断上涨,当经济复苏站稳脚跟后,这些金融风险应如何处置?杰弗里·冈本称,应积极部署监管以缓解上述风险,宏观审慎政策将发挥关键作用,以对冲金融稳定所面临的风险。
“我们应该鼓励银行积极清理坏账,逐步重建流动性缓冲,各国将需要有效的破产制度,以及一个灵活的金融部门能够不断为需要信贷的公司提供资金,政策制定者也应该解决这些瓶颈的问题。”杰弗里·冈本表示,总的来说,对央行而言,宏观经济环境仍充满挑战,而由于疫情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和深层次结构性变化,使得为货币政策找到合适的监管环境变得更加困难,全球合作将变得更加重要,应找到最佳的政策组合,以度过困难时期,并为一个更强大、更有韧性的未来奠定道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0年会于此间举行,多位金融业内大咖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健康“问诊把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杰弗里·冈本表示,为应对疫情全球央行纷纷降低政策利率,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对于危机的反应迅速,而且非常敏捷,政策支持力度也是空前的。
许多央行在疫情期间参与资产购买,直接支持私营部门信贷,以稳定本地债券市场或缓解国内金融状况。杰弗里·冈本透露,1至6月,全球十大央行合计增加6万亿美元资产,是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两倍多,目前该数字已达约7.5万亿美元,主要的多个经济体央行增加了互换机制以确保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流动性。
尽管及时的行动、强力的政策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打下了基础,为防止金融危机作出了贡献,但杰弗里·冈本提醒说,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的金融条件可能会产生过度的金融风险,并在长期内助长脆弱性的积累。
同样意识到这一点的还有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勤。他直言,疫情期间宽松政策会带来长期累计的杠杆,在政策退出时也会对金融体系产生一些长远影响。
“为了加强金融体系的韧性,我们需要政府和金融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马勤特别提到,需要通过持续性的改革为市场注入活力,“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银行将利率维持在0以上,同时避免了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张,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