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观察:中国或成美选战负面攻击中心议题

美中学者研讨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议题 乔治城大学网站

  中评社华盛顿5月26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专家预计,在美国公众对华负面观感达到高峰的背景下,在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选战中,特朗普和拜登互相以中国为话题来进行政治攻讦将成为常态;痛击中国甚至可能成为特朗普攻击拜登的中心手法。

  乔治城大学最近举行“中国在美国大选中”的在线研讨会,结合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美国公众对华观感结果,分析为何美国人对中国观感急转直下,以及中国议题在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选战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美国选战两党对决尚未正式展开,已经听见炮声隆隆。特朗普和拜登的超级政治支持阵营都已发布竞选广告,攻击对方对中国太好。共和党和民主党阵营都有文件曝光,显示竞选中拿中国说事,将成为两党的主要策略之一。

  主持这场研讨会的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亚洲研究项目主任格林(Michael Green)指出,特朗普已经向拜登开火,责怪他对华太软;拜登回击,批评特朗普曾一直说中国好话。这才是美国大选对于美中关系早期的交锋。

皮尤民调显示美国公众对华负面观感达到高点

  曾任小布什时代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的格林表示,美国大选历史上是有拿美中关系说事的先例,里根、克林顿、小布什竞选时都指责对手对华太好或太软弱,或者把中国定为战略竞争者。但以前每个总统候选人竞选时说一通,当选后一两年内就会改善美中关系,甚至将两国关系提上新高度;中方也愿意冒着“炮火”,耐心等待转机。然而此次相当不同,因为公众意见严重恶化,两党对与中国战略竞争有共识;北京对美反应也更强硬,更没耐心。

  举行研讨会之时,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刚发布最新民调,显示美国人对华负面观感急剧上升,创15年来最高;视中国为“主要威胁”的民众比例也大幅飙升。

  皮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席尔瓦(Laura Silver)分析,美国公众对华负面观感达到2005年有此调查以来的最高峰,66%的美国人对中国有负面观感,只有26%对中国有正面观感。特朗普执政以来,负面观感已上升20个百分点,与过去十几年对华观感上下窄幅波动形成鲜明对照。

  席尔瓦指出,共和党人比民主党人对华态度更消极,但两党差距不大;年长者明显较消极,但年轻人首次超过一半也对中国观感负面。特朗普上台以来,视中国为“主要威胁”的比例上升20个百分点,有反超俄罗斯之势;视中国为“严重问题”的人明显增加,但视中国为对手的比重基本不变。

乔治城大学举行在线研讨会,贾庆国、格林、迪翁、席尔瓦(顺时针方向)研讨中美关系

  分析过去两年美国人对华观感急转直下的原因,席尔瓦认为,当民调进行时,正值美中贸易战高峰。她承认,美中战略竞争和美国高层对华言论,影响着美国民众的对华观感。美国精英和意见领袖对华观感恶化,相互比拼谁对中国更强硬,两党民众自然会跟从。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迪翁(E.J.Dionne)对皮尤民调中两党人士在中国问题上的负面观感差距只有10个百分点感到惊讶。他指出,从中可看出即将到来的选战,中国议题会成为两个候选人互相攻讦的重要议题。

  迪翁分析,尤其是特朗普,作为谋求连任的在职者,不想让选民对他的执政成绩进行公决。在新冠疫情下,特朗普已不可能靠经济来取悦选民,也无法夸耀他对新冠危机处理得好,只能对拜登发起猛烈攻击。而将拜登与中国联系起来将会是特朗普的中心手法,利用民众的反华情绪有利于他自己。拜登也不会反驳,称自己没有对中国好,而是会指责特朗普对中国好。

  兼任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的迪翁指出,这种竞相表现对华强硬,反映了过去四五年,中国在美国政治中角色的真正变化,体现了美国政界愿意美中关系朝更加消极的方向发展。

  迪翁特别关注民主党内的对华辩论,他举自己写的新书《红色代码》(Code Red)中,写到民主党内有两种主张,一个是以曼德鲍姆(Michael Mandelbaum)为代表,主张迈向对华遏制政策;另一个是以苏利文(Jake Sullivan)和坎贝尔(Kurt Campbell)为代表,他们虽然反对“新遏制”(neo-containment)政策,但主张“持续性威慑”(sustainable deterrence),其实也相当鹰派。

  兼任乔治城大学教授的迪翁表示,民主党人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不得不讲合作,但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竞争。他称,至少有三个问题使得美国公众对华意见硬化:香港、新疆和中国政治体制。他说,二十多年前美国内部辩论是期待市场经济能令中国政治更多元化,但现在美国人觉得这种期待错了。

  迪翁预期,美中关系在中短期内肯定是崎岖颠簸的,此次选举只会强化这种势头。

  参加线上研讨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指出,华盛顿现在在对华政策问题上很情绪化,很不理智,意识形态偏见令特朗普政府一些人对现实视而不见。这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人认为,特朗普政府不是想处理这个关系,而是要遏制中国。

  贾庆国不看好未来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他指出,如果双方不停止现在的负面互动,两国有可能走向全面对抗。重要的是,美方应当面对现实:即中国和美国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中国是大国,但并不想推翻现行国际秩序。双方应当确认共同利益所在,共同利害关系,开展务实合作。全面对抗只会是两败俱伤。

  现任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负责亚洲项目副总裁的格林认为,像班农这种极端保守派,对美中关系不抱任何希望,他们将中国比作30年代的日本和德国。温和保守派和民主党中保守派虽然也认为对华要强硬,但还是想回到某种均衡(equilibrium)中,想让两国关系有某种建设性。

  对于如果拜登当选或者是特朗普第二任,美中能否在一些问题上展开合作,格林相信,领导人是重要的,如果领导人觉得一些事情可以合作,他们是可以做到的。不过他指出,不管是拜登上任或是特朗普第二任,都不会觉得:好吧,对中国强硬是闹着好玩的,现在让我们对中国好一点吧。

美中学者研讨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议题 乔治城大学网站

  中评社华盛顿5月26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专家预计,在美国公众对华负面观感达到高峰的背景下,在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选战中,特朗普和拜登互相以中国为话题来进行政治攻讦将成为常态;痛击中国甚至可能成为特朗普攻击拜登的中心手法。

  乔治城大学最近举行“中国在美国大选中”的在线研讨会,结合皮尤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美国公众对华观感结果,分析为何美国人对中国观感急转直下,以及中国议题在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选战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美国选战两党对决尚未正式展开,已经听见炮声隆隆。特朗普和拜登的超级政治支持阵营都已发布竞选广告,攻击对方对中国太好。共和党和民主党阵营都有文件曝光,显示竞选中拿中国说事,将成为两党的主要策略之一。

  主持这场研讨会的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亚洲研究项目主任格林(Michael Green)指出,特朗普已经向拜登开火,责怪他对华太软;拜登回击,批评特朗普曾一直说中国好话。这才是美国大选对于美中关系早期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