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论坛:美国大选后的两岸关系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海涵 实习记者 李欣芷、钱芏涵)11月6日上午,中评智库基金会与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会议室联合举办了“美国大选后的两岸关系”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领域的七位专家学者,就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华政策走向、选后美台互动新方向、两岸关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机会与前景等议题展开研讨。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副教授郭艶表示,在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对华强硬已成政治正确的背景下,民主、共和两党无论谁执政,美国对华的基本方针都不会改变,即全方位、多层次与中国展开竞争,中美交恶不可避免。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新一届政府会偏向台湾但不会踩破红线。蔡政府将继续向美靠拢但不会冒进,美台互动程度仍然可控,但要防范局部摩擦。她亦表示,拜登当选后或将修复与盟友关系,多边主义呈复合态势。另外,中美俄大国关系在特朗普和拜登两人眼里也有区别:特朗普对俄罗斯较友善,拜登则认为俄更有威胁。民主党执政,俄罗斯或许会帮中国分担一些来自美国的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室主任汪曙申表示,不论谁上台,台美关系的大格局不会大变。美国仍会将台湾军事战略与美国西太战略结合起来,继续重视同台湾在军事安全领域合作的连贯性。但拜登上台,蔡英文“台独”政策的实施空间可能会缩小。由于前届美国政府涉台立法力度大,而这些法律短期内将继续规范下一任政府,对此,关注第117届国会的组成及其对台议题的内容和性质是必要的。在两岸关系方面,蔡英文不会调整民进党的既定政策,台湾对大陆政策的“缺乏客观理性认识”的现状仍将持续。相反,台湾当局对美国的战略依赖性或将增强。他认为,未来四年,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两岸关系将继续紧张,大陆将继续占据主导位置,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如果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胆敢走向激进,大陆定将坚决加以遏制,坚定维护国家发展核心利益。

与会者合影(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研究员仇朝兵表示,中美已经陷入“全面竞争”的态势,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表现。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国视为其至关重要的利益。在美国看来,台湾是“亚洲民主的灯塔”,如果不能履行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其信誉将会崩塌,周边盟国将无法信任其安全保障。关于未来美国对台政策,他指出,美国对台政策基本框架在形式上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其形式上的稳定性和实质上的变化同时存在,美台实质关系可能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提升;国会在台湾问题上发挥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活跃。此外,岛内政治生态之发展及美台互动会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氛围。两岸关系持续紧张,会导致美台关系更加牢固。中、美、台三边互动中意识形态对抗色彩也将会进一步加剧,这也会导致调整和改善中美、两岸关系变得更加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张华指出,可以从经度和纬度两个视角入手对美国大选背景下的陆美台三方关系进行分析。纬度角度即美国、大陆和岛内三个领域。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将继续在话语上坚持一中政策。拜登上台,民主党政府或将通过“模糊化”对台政策,将台湾议题的战略地位由与中美关系并行的所谓“双轨政策”重新转回奥巴马时期的“中美关系下的台湾问题”。政治方面,美台高层互访或将减少,公开展现美台关系的行为可能会有所节制,但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力度或将增加;军事方面,对台军售将继续下去;经济方面,民主党政府上台或将促成美台达成新的经贸协议。此外,两岸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和基本关系不会变化,岛内政治或将激化。他续指,经度即从时间角度纵向分析陆美台关系变化,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蔡英文将何种方式向美国新一届政府表示祝贺,以及美国新一届政府将以何种方式接待2021年蔡英文的过境。

会议主持人兼点评人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中评智库高级研究员李振广(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锺厚涛表示,今年的选票折射出美国政治的两个特点,一是极化政治,二是民粹主义。极化政治体现在今年的美国选民的投票目的由以往的“支持谁”变为了“反对谁”。两派的观点分歧明显,呈现出极端化的特点。“外交是内政的延续”,锺厚涛认为,美国大选的特点或将在下一任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上有所体现,或将推动反全球主义的产生。民粹主义体现在目前特朗普所获的选票数量上。可以达成共识的是,特朗普任内多次出现重大失误,其所引以为傲的经济领域的成果也在疫情期间所剩无几。然而由其仍能收获大量选票的事实来看,美国正经历民粹主义情绪上升、保守主义浪潮回归的过程。锺厚涛指出,若以上特点持续发酵,美国未来或将出现下一个“特朗普”。

  论及美国执政党的可能性更迭,锺厚涛指出,与特朗普政府不同的是,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建立在管控分歧、限制冲突的基础上,因此其任下的中美互动可能是较为稳定的。然而在大方向上,美国将延续其对“世界第二”的一贯态度和策略,对华进行战略性遏制。不论是谁上台,中美关系都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中评社国际部主任、中评智库研究员郭至君表示,拜登当选,中美关系也不可能退回原点,但是应该努力寻求新的起点。拜登是民主党里面的老练的政治人物,属于一位“稳健型”选手,所以他入主白宫的话,美国的总体外交战略首先将强调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即重振其世界老大的地位,中国则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恢复与美国政府高层的往来,这样即使日后在某些地方有摩擦纠纷,也可提前沟通管控,不至于擦枪走火。

  对于美台关系走向,郭至君分析,无论这次是谁赢得选举、主政华府,美国对台提升政治、经贸、军事安全领域关系的需求和诱因都会继续增多,“台湾牌”仍是有利的工具。但基于美国自身利益,美国领导人都不会支持“台独”,如按照民主党一贯对台海局势的处理风格,拜登不会有比特朗普更加“过火”的行为,他的行为会相对来说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副教授郭艶(中评社 海涵摄)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中评智库高级研究员李振广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但与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大方向相比,它却只是一个局部问题。回顾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民粹主义浪潮引发的灾难性裹挟效应,殷鉴不远。我们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令人欣慰的是,在民粹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中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展现了很强的战略定力。中央关于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再次强调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融合与两岸交流,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明确指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李振广说,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的是,中美关系恶化在对两岸关系造成大量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机遇。美国的步步紧逼为大陆对台采取相应政策提供了必要性和正当性,压缩了“台独”的战略空间,近期大陆对“海峡中线”的不承认即是其佐证之一。

  论坛全文将陆续在中国评论月刊和中评网上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室主任汪曙申(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研究员仇朝兵(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张华(中评社 海涵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锺厚涛(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国际部主任、中评智库研究员郭至君(中评社 海涵摄)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海涵 实习记者 李欣芷、钱芏涵)11月6日上午,中评智库基金会与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会议室联合举办了“美国大选后的两岸关系”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领域的七位专家学者,就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华政策走向、选后美台互动新方向、两岸关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机会与前景等议题展开研讨。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副教授郭艶表示,在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对华强硬已成政治正确的背景下,民主、共和两党无论谁执政,美国对华的基本方针都不会改变,即全方位、多层次与中国展开竞争,中美交恶不可避免。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新一届政府会偏向台湾但不会踩破红线。蔡政府将继续向美靠拢但不会冒进,美台互动程度仍然可控,但要防范局部摩擦。她亦表示,拜登当选后或将修复与盟友关系,多边主义呈复合态势。另外,中美俄大国关系在特朗普和拜登两人眼里也有区别:特朗普对俄罗斯较友善,拜登则认为俄更有威胁。民主党执政,俄罗斯或许会帮中国分担一些来自美国的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室主任汪曙申表示,不论谁上台,台美关系的大格局不会大变。美国仍会将台湾军事战略与美国西太战略结合起来,继续重视同台湾在军事安全领域合作的连贯性。但拜登上台,蔡英文“台独”政策的实施空间可能会缩小。由于前届美国政府涉台立法力度大,而这些法律短期内将继续规范下一任政府,对此,关注第117届国会的组成及其对台议题的内容和性质是必要的。在两岸关系方面,蔡英文不会调整民进党的既定政策,台湾对大陆政策的“缺乏客观理性认识”的现状仍将持续。相反,台湾当局对美国的战略依赖性或将增强。他认为,未来四年,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两岸关系将继续紧张,大陆将继续占据主导位置,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如果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胆敢走向激进,大陆定将坚决加以遏制,坚定维护国家发展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