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嘉林:还原历史 谢南光推动台湾光复运动
中评社香港10月26日电(作者戚嘉林)75年前的10月25日,在台湾台北公会堂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全台湾民众欢欣鼓舞地庆祝台湾光复。因此,“台湾光复”是一划时代绕不过去的历史重大事件,是值得纪念的国族庆典,故国府将10月25日订为“光复节”。
日前,汪洋主席出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做总结致词时,特别提及深化两岸人文交流,促进两岸心灵契合,两岸史学界要加强历史的研究,增进台湾同胞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在这方面,大陆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建构两岸人民抗日的共同历史记忆,做了重大贡献。
但是,众所周知,台湾社会下一代因接受绿营扭曲的台湾历史教育,致使国族认同混淆。但无可讳言,下一代也因此熟悉日据时期的台湾历史,对1920年代的蒋渭水、林献堂、“台湾文化协会”和“台湾民众党”等耳熟能详,所以统派如果能立足下一代熟悉的台湾历史上,以事半功倍寻找突破点的方式恢复历史真相,则非台湾二林人谢南光莫属。
因为,谢南光是1920年代台湾“十年社会运动”的风云人物,原名谢春木,6-11岁在私塾习中文国学,11岁入小学接受日本教育,小学和中学都第一名毕业,保送日本念大学,又第一名毕业,续入研究所。
陈仪长官曾经说过“自甲午战后,我们对于敌国日本,始终是处于劣势方面。但收复台湾,我们从未提过,即对于台湾同胞的归复运动,我们亦未尝予以积极的鼔励。”谢南光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从事台湾光复运动。
谢南光于1931年底回返祖国上海,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启其在内地推动的“台湾光复运动”。谢南光早在1938年9月在重庆创立“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其创立宣言中提出“就历史和现势看,台湾解放运动很自然地构成中华民族革命的一部份”之前瞻性论述,除将台湾与祖国命运相连结,并明示该盟的目的就是要将其“认识和决心昭告于全世界的人士之前。”
“台湾革命同盟会”于1941年2月在重庆成立,谢南光、李友邦、张邦杰被选为主席,该会旋于1942年3月21-22日在重庆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大会决议“台湾建省运动”;“台湾革命同盟会”接著于4月5日在重庆举行“光复台湾运动宣传大会”。是日,《新华日报》、《重庆国民公报》、《时事新报》、《益世报》等报都刊登“台湾光复运动专刊”。
1943年11月21-28日“台湾革命同盟会”在重庆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当时正值盟国也正举行开罗会议,常务委员谢南光在会中提案“请以大会名义向英、美、苏各国领袖致敬,并要求其承认台湾归还中国”,此提案获大会通过;谢南光接著于同(1943)年12月以“台湾革命同盟会”名义,呈文中央,建议“筹设台湾省政府”。
因为,谢南光推动台湾光复运动,功在中华民族,故光复后出任“中国驻日本军事代表团”政治组副组长;彰显祖国接收败战日帝的官方代表团也有台湾同胞的参与。及后谢南光奉周恩来之命,于1952年自日本返回中国大陆,受到重视,自1964年起至1969年病逝前,年年每逢五一、十一均受邀登上天安门观礼;谢南光的故事,彰显台胞参与中央国家治理,及祖国肯定台胞对抗日的贡献,这是台籍抗日志士的莫大光荣。
回首谢南光的一生,跨越日据、民国、光复和解放后四个时期,本身就是近代两岸历史。但是,只是因为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故在台湾遭到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双打压,蓄意抹杀,而不为人知。也就是因为历史记忆遭人为扭曲,台湾下一代忘却历史,国族认同混淆。因此,今天我们在此纪念台湾光复,有责任还原历史真相,转型历史正义,让台湾同胞知道台湾人曾在祖国大力推动“台湾光复运动”,重新建构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促进两岸心灵契合(全文系作者在北京出席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线上展览开通仪式暨学术座谈会”发言稿)。
(作者戚嘉林,祖国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前主席)
中评社香港10月26日电(作者戚嘉林)75年前的10月25日,在台湾台北公会堂举行“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全台湾民众欢欣鼓舞地庆祝台湾光复。因此,“台湾光复”是一划时代绕不过去的历史重大事件,是值得纪念的国族庆典,故国府将10月25日订为“光复节”。
日前,汪洋主席出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做总结致词时,特别提及深化两岸人文交流,促进两岸心灵契合,两岸史学界要加强历史的研究,增进台湾同胞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在这方面,大陆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建构两岸人民抗日的共同历史记忆,做了重大贡献。
但是,众所周知,台湾社会下一代因接受绿营扭曲的台湾历史教育,致使国族认同混淆。但无可讳言,下一代也因此熟悉日据时期的台湾历史,对1920年代的蒋渭水、林献堂、“台湾文化协会”和“台湾民众党”等耳熟能详,所以统派如果能立足下一代熟悉的台湾历史上,以事半功倍寻找突破点的方式恢复历史真相,则非台湾二林人谢南光莫属。
因为,谢南光是1920年代台湾“十年社会运动”的风云人物,原名谢春木,6-11岁在私塾习中文国学,11岁入小学接受日本教育,小学和中学都第一名毕业,保送日本念大学,又第一名毕业,续入研究所。
陈仪长官曾经说过“自甲午战后,我们对于敌国日本,始终是处于劣势方面。但收复台湾,我们从未提过,即对于台湾同胞的归复运动,我们亦未尝予以积极的鼔励。”谢南光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从事台湾光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