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谈美国身份政治:历史与未来十字路口

王缉思教授(图片来源:中评社)

  中评社北京4月7日电(实习记者 王嘉航)4月5日晚,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以“身份政治在美国”为主题讲座。王缉思表示,今天美国政治受到财富集中、贫富分化和全球化的强烈冲击,文化、宗教、人口多元化,开始走向分裂、极化、碎片化。美国乃至西方各国的身份政治问题目前不仅难以得到解决,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发展出更复杂更多元的冲突。

  讲座开始,王缉思以美国电影《利刃出鞘》中,Mata家族和Thrombey家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代表新移民,穷人和白人,富人之间的关系为引子,指出白人并非新大陆的主人,那么拉美地区的新移民又为何不能合法的享有财产权呢?王缉思指出,今天美国身份政治最突出的问题是,本土白人和新移民的矛盾,主流价值与特殊群体的冲突。

  美国身份政治问题的形成与现状

  王缉思回顾美国身份政治问题的形成过程表示,从17世纪贩卖黑奴到北美后,在法律上自我规定为“白人”的美国人虽然一开始就承诺给所有人自由,但这种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非洲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自由平等权利。“实际上,美国的政治结构从一开始就被那些认为剥削合法的美国人和认为其不合法的美国人之间的冲突所塑造着。”

  他指出,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结束了奴隶制,但并没有消除支持或反对种族主义的社会情绪。由此,支持种族隔离和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联盟应运而生,并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直主导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曾经支持种族隔离制度的保守派在解决美国种族问题时将自己重新包装为无种族意识政策的拥护者,反对被许多民权运动家所强调的有种族意识措施。

  王缉思认为,不能将无种族意识和有种族意识用简单的“好“与”坏“来界定,有种族主义者对种族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将有色人种归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这样反而能帮助其更好地以共同体形式实现公民权利。

讲座现场(图片来源:会议直播截图)

  随后,王缉思进一步分析了美国身份政治问题现状。他指出,近年来美国频发的仇恨犯罪,很多是由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团体主导的。特朗普执政下,他们相信总统站在他们一边,也变得愈发猖狂。特朗普虽然在一些场合表示不认同白人至上主义和白人民族主义,但他一再为打着这种旗号游行的人辩护,转发他们的信息,并任命与这些群体长期有联系的人担任公职。特朗普常把自己描述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并且和他的前任顾问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一样,强调自己对世界各地的威权民族主义领导人和运动的支持。文化民族主义及其带来的不宽容现象呈全球蔓延之势,这也更让特朗普及其追随者相信他们代表着未来。

  “特朗普本人即是身份政治的显着代表。”王缉思称,特朗普的祖父是德国人,1885年移民到美国,母亲是苏格兰人,1934年正式入境美国。他的第一任夫人是捷克模特,现在夫人是斯洛文尼亚模特。特朗普是美国人、纽约人、本土人(非移民)、白人、企业家(转成职业政客)、富豪、基督徒(存疑)、共和党人(以前不是)、保守派、老人。而且每个人的身份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使得美国的身份认同问题尤为复杂。

  美国政治向何处去?

  展望未来,王缉思提醒道,美国政治正走向两极分化——共和党正成为白人政党,民主党正成为代表包括非洲裔美国人、拉美裔、职业女性、LGBT在内的少数群体的政党。如果这一进程继续下去,“身份”将完全取代经济和意识形态,成为美国政治的核心分歧。这种情况远离美国民主的初衷。同时,民主党也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是继续打身份政治的牌,还是争取赢回一些白人工人阶级选民。

  “美国面临着身份政治的巨大挑战。”王缉思表示,200多年来,凝聚美利坚民族(American nation)的不是肤色(race)和族群(ethnicity),而是共同的价值观和社会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美国梦”。今天美国政治受到财富集中、贫富分化和全球化的强烈冲击,文化、宗教、人口多元化,开始走向分裂、极化、碎片化。

  最后,王缉思指出,世界正同时走向彼此对立的超中心化乌托邦,和不计其数的碎片。一些政府的权力更加集中,另一些中央机构正在崩溃、失败国家(failed states)正在产生,这样的两极化加剧,追求对共同目标的共识越来越难以达成。社交媒体和互联网促成了一些自给自足的社区,它们没有物理壁垒,却被共同身份隔离开来。总之,美国乃至西方各国的身份政治问题目前不仅难以得到解决,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发展出更复杂更多元的冲突。

王缉思教授(图片来源:中评社)

  中评社北京4月7日电(实习记者 王嘉航)4月5日晚,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以“身份政治在美国”为主题讲座。王缉思表示,今天美国政治受到财富集中、贫富分化和全球化的强烈冲击,文化、宗教、人口多元化,开始走向分裂、极化、碎片化。美国乃至西方各国的身份政治问题目前不仅难以得到解决,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发展出更复杂更多元的冲突。

  讲座开始,王缉思以美国电影《利刃出鞘》中,Mata家族和Thrombey家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代表新移民,穷人和白人,富人之间的关系为引子,指出白人并非新大陆的主人,那么拉美地区的新移民又为何不能合法的享有财产权呢?王缉思指出,今天美国身份政治最突出的问题是,本土白人和新移民的矛盾,主流价值与特殊群体的冲突。

  美国身份政治问题的形成与现状

  王缉思回顾美国身份政治问题的形成过程表示,从17世纪贩卖黑奴到北美后,在法律上自我规定为“白人”的美国人虽然一开始就承诺给所有人自由,但这种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非洲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自由平等权利。“实际上,美国的政治结构从一开始就被那些认为剥削合法的美国人和认为其不合法的美国人之间的冲突所塑造着。”

  他指出,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结束了奴隶制,但并没有消除支持或反对种族主义的社会情绪。由此,支持种族隔离和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联盟应运而生,并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直主导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曾经支持种族隔离制度的保守派在解决美国种族问题时将自己重新包装为无种族意识政策的拥护者,反对被许多民权运动家所强调的有种族意识措施。

  王缉思认为,不能将无种族意识和有种族意识用简单的“好“与”坏“来界定,有种族主义者对种族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将有色人种归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这样反而能帮助其更好地以共同体形式实现公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