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十年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图片来源:文汇报)

  中评社香港10月24日电/据文汇报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2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十三五”期间,中国龙头企业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高铁、核电、卫星等成体系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卢山表示,相信随“十四五”中国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新名片”得到世界的认同。

  王志军介绍,2016年至201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由24.5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31.71万亿元,年均增长5.9%,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2.9%的年均增速。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26.9万亿元,占全球比重28.1%,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此外,“十三五”以来,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重大突破,嫦娥揽月、胖五飞天、天问启程、北斗组网、双龙探极,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批量投入运营,C919大型客机用材、平板显示基板玻璃等新材料实现突破。

《福布斯》百强榜单14中企上榜 

  王志军说,中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局面初步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加速涌现,2020年中国有133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比2016年增加23家,跃居世界首位。《福布斯》发布的2019全球数字经济百强企业榜单中,中国有14家企业上榜,中国移动、阿里巴巴跻身前十。在信息通信、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长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明显提升,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他指出,中国制造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一般制造业有序放开,汽车、船舶、飞机相关领域正逐步取消股比限制,高铁、核电、卫星等成体系走出国门。2019年,中国工业产品出口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分别占中国总出口和全球需求金额的71%、21%,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居于关键位置。截至2019年底,与“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建设了超7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很多医疗物资设备疫境“走出去” 

  一大批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取得成就,被称之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卢山介绍,除了高铁、核电、卫星“走出去”,疫情期间有很多医疗物资、防护物资“走出去”,一些医学设备也成功走向海外,这标志中国很多“新名片”,得到了全球人民的认同。

  另外,还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异军突起,比如中车集团生产的轨道交通设备,包括铁建、重工生产的盾构机,包括徐工集团的起重机、振华重工的港口机械,特变电工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三大动力集团高效、清洁的发电设备等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都大幅度提升。

  卢山说,相信随“十四五”中国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名片”为老百姓造福,得到世界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