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两岸关系春暖花开
中评社╱题:如何推动两岸关系春暖花开 作者:李振广(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摘要】两岸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的春暖花开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台海两岸共同塑造、共同经营出来的。就两岸关系的历史经验看,两岸关系走出冰封困局,需要破冰的诚意、办法和努力。只要真诚、努力,两岸同胞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春暖花开可期;如果只是虚与委蛇,甚至火上浇油,那么两岸之间的结会越系越紧,最终变成需要用非和平方式解决的死结,更遑论什么春暖花开。这也意味着,推动两岸关系春暖花开要积极作为;为给两岸春暖花开营造必要环境和氛围,有些行为则决不可为。
经历了2020年两岸关系高度紧张对峙的危机和严冬之后,两岸关系在2021这新的一年究竟会继续滑入难以自拔的对抗深渊,还是逐渐走出困局迎来春暖花开?两岸关系的走向与前景几乎牵动两岸每一个民众的情感,无不关切。
新春伊始,台湾新任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在2月23日受访时表示,面对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势必要恢复,很多台商、民众期待未来两岸能春暖花开,他会秉持这样的期许竭尽全力。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回应时表示,两岸曾经有过春暖花开,春暖需要东风,花开需要雨露,东风雨露就是“九二共识”。显而易见,仅从两人的隔空对话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希望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确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毋庸讳言,两岸关系春暖花开从一种朴素善良的愿望到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有很多障碍,包括政治障碍、心理障碍、政策障碍需要克服;但这一渴望两岸春暖花开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两岸关系在当前形势下的需求与趋势。如果台海两岸能够顺势而为,完全可以迎来两岸关系再度春暖花开。
一、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时与势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起起伏伏,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常态。回望4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脉络,两岸关系的发展曲线也明显呈现阶段性的起伏变化,与这一社会运动发展规律有着高度的吻合。自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逐步进入下行轨道,敌视、对抗、冲突逐渐成为两岸关系阶段性主题。特别是到了2020年下半年,这种两岸对抗、敌视及其危险程度甚至超过了陈水扁的“台独”冒进时期,成为21世纪以来的两岸敌对意识、对抗激烈程度的新巅峰。也可以说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初的两岸关系状态也是近20年来最寒冷的严冬阶段,加上疫情及其相关措施的影响,两岸交流几乎重回冰封状态。
两岸关系的严冬状态以及因疫情而陷于几乎中断的两岸交流,使得高度相互依存的台海两岸深切感受到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弥足珍贵。经历了这段严冬之后开始渴望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显然这是两岸的共同期待,也是两岸福祉的共同需要。
对于台湾当局而言,两岸高度敌对和强烈度对抗是一把双刃剑,求其利而避其害是现实需要。从2019年初开始,民进党当局汲取2018年底九合一选举惨败教训,不再与国民党比较治理能力,而是扬长避短,把反中仇中、制造两岸敌对意识和敌对情绪作为岛内选举的主打议题,迅速扭转民意下滑的颓势,赢得了政治支持度的飙升和2020台湾地区选举的重大胜利。民进党把反中仇中作为捞取政治选票和政治资本的蓄水池和政治原动力,实现了继续执政的政治目标。民进党连续执政的实现是以对两岸关系深层伤害为代价实现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饮鸩止渴。民进党在赢得了继续执政同时,也把自己和整个台湾推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民进党当局引发的这一波高强度两岸对抗,不仅体现在两岸民众情绪的对峙对抗,而且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打台湾牌的助推下,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和擦枪走火的风险几近达到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的最高点。显然,这也是民进党当局打反中牌走火入魔后自酿的一杯苦酒。
虽然面对大陆反“台独”反分裂的高压态势,特别是大陆展现出的坚定的军事斗争准备,民进党当局口头上不怕,貌似都很勇敢,但毫无疑问的是,一旦两岸擦枪走火或战争爆发,那些煽动两岸仇恨者和主要责任者一定会第一波承受这血与火的惩罚。这也意味着民进党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将最终惩罚到民进党自身,自己酿的苦酒还需自斟自罚。不可否认,民进党是一个有理想的政党。但从民进党对权力孜孜以求的渴望和不择手段的攫取与维护就可以看出,民进党是一个绝对现实的政党。且不说民进党的“台独”理想在两岸实力对比面前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即使民进党主政者们有相应的理想,但也未必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去追求这种理想。执政及执政安全高于一切。民进党前期鼓噪仇中反中,无非是为了挑起民众政治情绪为攫取选票和执政权力服务。持续把民进党执政权置于高度危险之中显然是不符合民进党利益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在执政权力再次到手且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寻求更大的执政安全,缓和两岸关系,甚至期待两岸关系春暖花开,降低因两岸对撞带来的高风险,对于民进党当局而言显然是非常需要的,毫无疑问也是一项明智的选择。
另一方面,两岸之间高烈度对峙对抗,对于台湾社会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两岸之间的高度敌对和强烈度对抗,让高度相互依存的台海两岸相关企业、社会各界、升斗小民深受其害,不仅使他们利益直接受损,而且也使他们无端承受两岸对抗的压力和各种风险与成本。民进党当局把两岸关系推入严冬,已经是他们的不可承受之重。随着两岸疫情的结束,民进党当局若能改弦易辙,缓和两岸关系,恢复两岸民间交流,当然也是众多利益攸关的台湾民众的期盼。
对于大陆而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一向是大陆对台政策的核心与重点,真心期待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无论是对于大陆继续营造战略发展机遇期的周边环境,还是把对台大政方针落到实处,一个春暖花开的两岸关系环境都是必要的。近年来,两岸之间的敌视情绪和强烈度对抗,严重侵蚀了追求和平统一的社会基础,极大增加两岸统一的阻力和代价,甚至为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提供了机会和抓手。而在这一环境下,大陆大力推进的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进一步扩展的支点和渠道。面对台湾当局可能的政治暴冲和外部势力介入的高风险,大陆也不得不加紧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应对台湾问题的准备。可以说,两岸近两年的高度敌对和对抗,使两岸关系走了很大的弯路,对台海两岸均造成重大伤害。进而言之,一个和平稳定、春暖花开的两岸关系和台海环境,会大大减少台湾问题对大陆发展战略机遇期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对大陆实现第二个一百年远景目标的牵制和干扰。
从大环境上看,特别是从中美关系角度看,台湾当局藉美中对抗之势从中渔利的机会大幅下降。特朗普、蓬佩奥的偏执型对华政策态度使得当时的美台双方互有所需。美国通过强打台湾牌,掀起与中国对抗的高潮,不惜藉台湾问题把中美关系置于死地,迎合和满足美国国内的反华情绪,以便特朗普、蓬佩奥在选举及任期末段捞取未来继续参政的政治资本。而今,随着拜登政府上台执政,至少阶段性地终结了特朗普末期在对台政策上的乱象,也大大降低了台湾当局“倚美闹事”的机会。在美国拜登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框架下,拜登政府尚未表现出鼓动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闹事的迹象,反而在有意无意督促台湾当局降低与大陆对抗的调门,以便配合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部署与展开。离开美国这一外部力量的支持和鼓动,台湾当局的胆量和能量不足以支撑其在两岸关系重大问题上挑事、闹事。另一种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即使美国新政府有意再强打台湾牌,首先崩溃的恐怕也是台湾当局。2020年底至2021年初围绕台海展开的高强度极限压力试验,其产生的军事安全风险等极端压力均如泰山压顶砸到台当局头顶上。台湾当局被美国当枪使,为美国挡子弹,如有新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台湾当局无论从心理上、实力上、现实上恐均难承受雷霆一击的直接后果。理性评估,面对这种极限压力,台湾当局已经接不住了,而缓和两岸关系显然是一种走出困局的自救之路。
综上,虽然两岸关系春暖花开幷不必然到来,但是现阶段两岸关系走出严冬的时与势正渐渐具备。
从邱太三和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的相关发言看,虽然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是台海两岸的共同期待,但双方对春暖花开程度和层级的认知还是有明显差异。如果说邱太三描述的是一种走出春风似剪的二月进入烟花三月的春暖花开,那么以承认“九二共识”为基础的春暖花开可以说是两岸关系繁花似锦的人间四月天状态。所以双方对春天的温度、花开程度的理解与要求幷不完全一致。尽管如此,有了共同期待春暖花开这一交集,本身就是两岸关系中的一种积极的现象。
大自然的春暖花开是天然的,是严冬之后的必然现象,而两岸之间的春暖花开则非如此。两岸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的春暖花开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由台海两岸共同塑造、共同经营出来的。就两岸关系的历史经验看,两岸关系走出冰封困局,需要破冰的诚意、办法和努力。只要真诚、努力,两岸同胞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春暖花开可期;如果只是虚与委蛇,甚至火上浇油,那么两岸之间的结会越系越紧,最终变成需要用非和平方式解决的死结,更遑论什么春暖花开。这也意味着,推动两岸关系春暖花开要积极作为;为给两岸春暖花开营造必要环境和氛围,有些行为则决不可为。
第一,民进党当局不可再继续挑动反中仇中,制造两岸情绪对抗,引发两岸民间舆论互相进行攻击和伤害。过去几年,民进党多次在岛内掀起反中仇中恶浪,去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更是达到了一波新的抹黑、丑化、辱骂大陆的岛内舆论高潮,极大地伤害了大陆民众感情,严重破坏了台湾在大陆民众中的形象,引发了大陆民间舆论的强烈反感和激烈反击。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诸如苏贞昌等为了自己的私心张口闭口“武汉肺炎”,影响恶劣。故意引发两岸舆论对骂,造成两岸互相伤害,使两岸民间之间的仇恨火上浇油,危害极大。如果两岸因民进党当局继续制造反中仇中而深陷于互骂互伤模式难以自拔,两岸关系就没有春天,只有冬天。
第二,不得再继续恐吓、打压、迫害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及鼓吹两岸统一的团体和人士。两岸关系进入严冬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年来民进党当局通过定点精准打击积极参与两岸交流的人士,制造杀鸡儆猴效应,以及修订“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对参与两岸交流的团体和人士进行恐吓威胁,造成两岸交流大幅萎缩。大规模的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重要载体,民进党当局威胁、迫害两岸交流人士和团体的做法犹如寒流,只会造成百花杀,必须停止。
第三,不要进行“台独”冲撞和挑衅,应坚决制止任何带有“台独”意涵的“宪改”“公投”等“台独”冲撞。各种“台独”小动作,只会使少数“台独分子”一时爽,但对整个台湾及两岸关系则百害而无一利。能否对岛内“极独势力”的危险“台独”动作进行坚决有效地管控,是检验是否真心追求两岸关系春暖花开诚意的试金石。
第四,不要再在国际组织、国际空间问题上试图冲破“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石。2020年大搞“以疫谋独”显然徒劳无益,徒增纷争。马英九执政时期,台海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解决了部分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蔡英文当政后逐渐失去了一些既有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机会和权利。糖从哪儿甜,盐从哪儿咸,民进党当局心知肚明。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问题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好商量;任何试图肆意冲撞、改变国际社会一个中国原则的尝试,甚至藉助外部势力在国际组织中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只会带来对抗、麻烦和更多风险,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第五,不要在美台关系问题上投机钻营,谋求所谓政治突破。谋求美台政治关系突破是对中美关系战略稳定性的严重挑战。美台关系大框架从属于中美关系大框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通过投机钻营方式谋求美台政治关系突破难度极高,危害极大,实践证明这也是两岸关系的万乱之源。
以上这些也就是说,在两岸关系重大敏感问题上,不做对两岸关系不利的事,为两岸关系春暖花开营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与此同时,以先易后难的方式,多做有利于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事,积极有为。这也是两岸共同的责任。①
首先,要去除“政治心魔”。正如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所言,在台湾民众使用大陆新冠疫苗问题上,民进党“得去除政治心魔”。②毋庸讳言,政治心魔对两岸关系的阻挠破坏无处不在,也是羁绊两岸关系的最大心理障碍。政治心魔不除,互信无立足之处。
其次,疫情结束后主动解除两岸交流限制,满足跨两岸工作学习生活等民众的基本需要,开启恢复两岸交流的闸门。台湾当局可从具体事务上做起,例如重启金门小三通等。③
第三,重启两岸专业学术交流和文化宗教交流,渐次开放两岸旅游、自由行。只有两岸交流群体逐渐扩大,才能从涓涓细流汇集成浪花奔流,助推水满春江。中医有句俗语,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交流扩大有助于化解怨气和误解,探索幷确定互信的基础。
第四,做好危机预防、管控与自控。这几年,两岸之间没有了政治对话,只剩下以军机、军舰等特殊方式进行对话、交流,而且还冒出海上安全、采砂等新的冲突和问题。“思考幷珍惜当下任何有助于台海和平稳定、有利于两岸化僵局启新局的各种努力与机遇”,④台海两岸做好危机预防、危机管控与自控非常必要。
第五,寻找契机,推动两岸就共同需要的事务性、专业性业务开展沟通与合作。例如,两岸在共同打击犯罪、疫情信息通报与疫情防护、人道救援、检验检疫、生物安全合作等方面,原本有长期合作的基础、渠道。如有紧急问题和合作沟通的需要,为了两岸同胞的利益,应就事论事进行理性、专业、技术性沟通,切莫把实际问题政治化,藉机搞甩锅卸责、呛声,污名化对方。近期,台湾当局对凤梨问题的过度反应及其政治操作,是一个典型不良示范。
第六,修补两岸政治互信基础,把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推进到繁花似锦的高等级阶段。自2016年5月起,两岸之间由曾经的高度政治互信转变为政治互信出现缺角,是导致两岸关系走到今天这种局面的关键。鉴于岛内相关法律规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其真实意涵与“九二共识”的精髓是一致的,建议台湾当局以此为基础展开进一步的论述,修补与大陆之间缺失数年的政治互信。如果台湾当局能够把台湾地区现行相关法律中的这一意涵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句话明确说出来,显然其效果当远超“九二共识”。大陆静候多年,无非等的就是这句话。有了这句话,两岸亦可相逢一笑泯恩仇。或者民进党当局如果能明确宣布不搞“台独”,也不再追求“台独”,其对两岸政治互信的修补将是巨大的,完全可以成为一枚催生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灵丹。对于民进党而言,让其放弃“台独”似乎有与虎谋皮的味道,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方面“台独”是两岸关系最大的危险源,稍有不慎就会引火自焚;另一方面,两岸实力差距如此悬殊,“台独”已经绝无可能。民进党与其抱着这个堪称鸡肋的火药桶,不如一弃了之,迎来两岸关系风平浪静、海阔天空。
第七,两岸关系春暖花开需要理性和包容。毋庸讳言,两岸民粹促动下形成的非理性氛围是把两岸关系推入严冬的强劲力量。两岸关系若要春暖花开,必须降低非理性力量的干扰和破坏。两岸关系反反复复的历史告诉我们,“两岸之间积累互信是一点一滴进行的,但是要摧毁互信则是旦夕之间的事情。如果没有信心与耐心,任何人都会被非理性情绪支配。”⑤对于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理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在经营两岸关系过程中,包容不可或缺,而且需要两岸同胞互相包容。对于大陆而言,除了面对“台独”分裂等坚决斗争绝不宽容之外,对台湾社会、台湾同胞要多一些包容。对于台湾而言,同样也需要对大陆的社会、制度等多一份理解。
结语
两岸关系和两岸统一是当今时代一场伟大的政治实验。在人类社会的国家统一案例中,虽然大多是简单粗暴血腥暴力的统一模式,但也不乏和平文明的统一模式。21世纪的中国统一能否体现出我们东方文明的智慧,两岸关系的发展及最终统一过程会为人类政治文明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素材?这取决于两岸中国人的抉择。路阻且长的两岸关系及统一进程不仅考验我们的智慧,而且也考验我们的能力、定力和格局。
注释:
①旺报社评:“共创东风雨露两岸均有责”,《旺报》2021年2月25日。
②马晓光:“民进党得去除政治心魔”,ETtoday新闻云,2021年2月24日。
③潘兆民:“陆制造机会蔡政府不领情”,中评社台中2月27日电。
④张百达:“警惕最坏想定珍惜和平机遇”,中时,2021年2月28日。
⑤郭伟峰:《习近平哲学思想与两岸关系论纲》,中评学术出版社,2018年3月版,第465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4月号,总第280期)
中评社╱题:如何推动两岸关系春暖花开 作者:李振广(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摘要】两岸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的春暖花开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台海两岸共同塑造、共同经营出来的。就两岸关系的历史经验看,两岸关系走出冰封困局,需要破冰的诚意、办法和努力。只要真诚、努力,两岸同胞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春暖花开可期;如果只是虚与委蛇,甚至火上浇油,那么两岸之间的结会越系越紧,最终变成需要用非和平方式解决的死结,更遑论什么春暖花开。这也意味着,推动两岸关系春暖花开要积极作为;为给两岸春暖花开营造必要环境和氛围,有些行为则决不可为。
经历了2020年两岸关系高度紧张对峙的危机和严冬之后,两岸关系在2021这新的一年究竟会继续滑入难以自拔的对抗深渊,还是逐渐走出困局迎来春暖花开?两岸关系的走向与前景几乎牵动两岸每一个民众的情感,无不关切。
新春伊始,台湾新任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在2月23日受访时表示,面对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势必要恢复,很多台商、民众期待未来两岸能春暖花开,他会秉持这样的期许竭尽全力。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回应时表示,两岸曾经有过春暖花开,春暖需要东风,花开需要雨露,东风雨露就是“九二共识”。显而易见,仅从两人的隔空对话中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希望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确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毋庸讳言,两岸关系春暖花开从一种朴素善良的愿望到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有很多障碍,包括政治障碍、心理障碍、政策障碍需要克服;但这一渴望两岸春暖花开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两岸关系在当前形势下的需求与趋势。如果台海两岸能够顺势而为,完全可以迎来两岸关系再度春暖花开。
一、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时与势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起起伏伏,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常态。回望4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脉络,两岸关系的发展曲线也明显呈现阶段性的起伏变化,与这一社会运动发展规律有着高度的吻合。自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逐步进入下行轨道,敌视、对抗、冲突逐渐成为两岸关系阶段性主题。特别是到了2020年下半年,这种两岸对抗、敌视及其危险程度甚至超过了陈水扁的“台独”冒进时期,成为21世纪以来的两岸敌对意识、对抗激烈程度的新巅峰。也可以说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初的两岸关系状态也是近20年来最寒冷的严冬阶段,加上疫情及其相关措施的影响,两岸交流几乎重回冰封状态。
两岸关系的严冬状态以及因疫情而陷于几乎中断的两岸交流,使得高度相互依存的台海两岸深切感受到两岸关系春暖花开的弥足珍贵。经历了这段严冬之后开始渴望两岸关系春暖花开,显然这是两岸的共同期待,也是两岸福祉的共同需要。
对于台湾当局而言,两岸高度敌对和强烈度对抗是一把双刃剑,求其利而避其害是现实需要。从2019年初开始,民进党当局汲取2018年底九合一选举惨败教训,不再与国民党比较治理能力,而是扬长避短,把反中仇中、制造两岸敌对意识和敌对情绪作为岛内选举的主打议题,迅速扭转民意下滑的颓势,赢得了政治支持度的飙升和2020台湾地区选举的重大胜利。民进党把反中仇中作为捞取政治选票和政治资本的蓄水池和政治原动力,实现了继续执政的政治目标。民进党连续执政的实现是以对两岸关系深层伤害为代价实现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饮鸩止渴。民进党在赢得了继续执政同时,也把自己和整个台湾推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民进党当局引发的这一波高强度两岸对抗,不仅体现在两岸民众情绪的对峙对抗,而且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打台湾牌的助推下,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和擦枪走火的风险几近达到1996年台海危机以来的最高点。显然,这也是民进党当局打反中牌走火入魔后自酿的一杯苦酒。
虽然面对大陆反“台独”反分裂的高压态势,特别是大陆展现出的坚定的军事斗争准备,民进党当局口头上不怕,貌似都很勇敢,但毫无疑问的是,一旦两岸擦枪走火或战争爆发,那些煽动两岸仇恨者和主要责任者一定会第一波承受这血与火的惩罚。这也意味着民进党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将最终惩罚到民进党自身,自己酿的苦酒还需自斟自罚。不可否认,民进党是一个有理想的政党。但从民进党对权力孜孜以求的渴望和不择手段的攫取与维护就可以看出,民进党是一个绝对现实的政党。且不说民进党的“台独”理想在两岸实力对比面前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即使民进党主政者们有相应的理想,但也未必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去追求这种理想。执政及执政安全高于一切。民进党前期鼓噪仇中反中,无非是为了挑起民众政治情绪为攫取选票和执政权力服务。持续把民进党执政权置于高度危险之中显然是不符合民进党利益的。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在执政权力再次到手且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寻求更大的执政安全,缓和两岸关系,甚至期待两岸关系春暖花开,降低因两岸对撞带来的高风险,对于民进党当局而言显然是非常需要的,毫无疑问也是一项明智的选择。
另一方面,两岸之间高烈度对峙对抗,对于台湾社会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两岸之间的高度敌对和强烈度对抗,让高度相互依存的台海两岸相关企业、社会各界、升斗小民深受其害,不仅使他们利益直接受损,而且也使他们无端承受两岸对抗的压力和各种风险与成本。民进党当局把两岸关系推入严冬,已经是他们的不可承受之重。随着两岸疫情的结束,民进党当局若能改弦易辙,缓和两岸关系,恢复两岸民间交流,当然也是众多利益攸关的台湾民众的期盼。
对于大陆而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一向是大陆对台政策的核心与重点,真心期待两岸关系和平稳定。无论是对于大陆继续营造战略发展机遇期的周边环境,还是把对台大政方针落到实处,一个春暖花开的两岸关系环境都是必要的。近年来,两岸之间的敌视情绪和强烈度对抗,严重侵蚀了追求和平统一的社会基础,极大增加两岸统一的阻力和代价,甚至为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提供了机会和抓手。而在这一环境下,大陆大力推进的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进一步扩展的支点和渠道。面对台湾当局可能的政治暴冲和外部势力介入的高风险,大陆也不得不加紧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应对台湾问题的准备。可以说,两岸近两年的高度敌对和对抗,使两岸关系走了很大的弯路,对台海两岸均造成重大伤害。进而言之,一个和平稳定、春暖花开的两岸关系和台海环境,会大大减少台湾问题对大陆发展战略机遇期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对大陆实现第二个一百年远景目标的牵制和干扰。
从大环境上看,特别是从中美关系角度看,台湾当局藉美中对抗之势从中渔利的机会大幅下降。特朗普、蓬佩奥的偏执型对华政策态度使得当时的美台双方互有所需。美国通过强打台湾牌,掀起与中国对抗的高潮,不惜藉台湾问题把中美关系置于死地,迎合和满足美国国内的反华情绪,以便特朗普、蓬佩奥在选举及任期末段捞取未来继续参政的政治资本。而今,随着拜登政府上台执政,至少阶段性地终结了特朗普末期在对台政策上的乱象,也大大降低了台湾当局“倚美闹事”的机会。在美国拜登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框架下,拜登政府尚未表现出鼓动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闹事的迹象,反而在有意无意督促台湾当局降低与大陆对抗的调门,以便配合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部署与展开。离开美国这一外部力量的支持和鼓动,台湾当局的胆量和能量不足以支撑其在两岸关系重大问题上挑事、闹事。另一种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即使美国新政府有意再强打台湾牌,首先崩溃的恐怕也是台湾当局。2020年底至2021年初围绕台海展开的高强度极限压力试验,其产生的军事安全风险等极端压力均如泰山压顶砸到台当局头顶上。台湾当局被美国当枪使,为美国挡子弹,如有新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台湾当局无论从心理上、实力上、现实上恐均难承受雷霆一击的直接后果。理性评估,面对这种极限压力,台湾当局已经接不住了,而缓和两岸关系显然是一种走出困局的自救之路。
综上,虽然两岸关系春暖花开幷不必然到来,但是现阶段两岸关系走出严冬的时与势正渐渐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