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国民党“改名”掀争议 自陷窘境
尤其,提议删除党名的“中国”二字者,居然是江启臣当上党主席后所重用的政策会执行长、“立委”林为洲,更让人不禁联想:林提出此议,江事先是否知情;还是江授意林在放政治气球,看看党内外的反应如何,再对党名改变之举做一决定?
所幸,林为洲在个人脸书抛出此一意见后,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郑照新随即在江启臣指示下发表声明,强调类似名称议题讨论多次,党内已有共识与定论,改革才是重心而非改名,国民党内外的议论才告平息,但余波依然荡漾,引发关注。
平心而论,有关国民党党名是否要改变,像中国国民党改为台湾国民党,或中国国民党删去“中国”两字,在国民党遭逢挫败时,包括2000年、2016年、2020年三次“总统”大选失利,党内都有人提议,但最后不过是茶壶风暴,没有形成主流意见。
提议改名者,无非是认为国民党之所以败选,关键即在于现在党名有“中国”二字,让台湾民众误认国民党亲中,难以争取到基层民意,特别是中南部选民的认同。于是,将党名删去“中国”两字,便能排除民进党抹红,进而争取到选票支持。
然而,衡诸外界的评论与民调的数据,国民党改名与否并非民意是否力挺的重点,归根结柢乃是国民党的组织运作、文宣作为、政策论述及提名人选,能否受到多数民众的肯定,愿意支持国民党重返执政,带领台湾突破困境,开拓新局。
也因此,江启臣之前的历任党主席,诸如连战、马英九、吴伯雄、朱立伦、洪秀柱及吴敦义等,从来不会在党名议题上耗费无谓的心力,而是积极推动各项党务改革、研拟重大公共政策、确保两岸和平发展等,以免治丝益棼,徒增困扰。
不过,当时媒体评论即对江启臣有所质疑,认为他是否充分了解两岸关系对国民党与台湾的重要性,以及有无认清国民党与民进党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唯有国民党能确保台海和平发展,江可千万不要把宝贝当包袱给轻易丢掉了。
民进党于2016年再次执政后,蔡英文走“反中亲美”路线,就透过课纲修订、媒体掌控等手法,积极以政治社会化的方式,重新建构台湾民众对过往、现在的认知,进而拉开台湾与大陆的距离,达成其未来所谓“一边一国”的目标。
另外,蔡英文也延续对“中华民国”借壳上市的策略,逐步掌握对“中华民国”的话语权、诠释权,将“中华民国”过渡到“中华民国台湾”,下一步就要将“中华民国”虚化而只剩下台湾。这也就是为什么蔡从过往不提,转变为现在提“中华民国”的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谈到“中华民国”,不再提创立民国的1911年,而只谈民进党首次执政的2000年,顶多加上两岸分治的1949年。所以,蔡英文强调的“中华民国”,早已跟国民党建立的“中华民国”大异其趣,是两个不同的政治认知。
面对此一情势,国民党内再提删除党名的中国两字,岂不是跟着民进党的后面在瞎起哄。毕竟,这个百年政党一旦改名,不仅会把以往的光荣、成就弃若敝屣,更重要的是,在政治发展上也会失去其主体性,沦为一个随波逐流的摇摆狗罢了。
尤其,提议删除党名的“中国”二字者,居然是江启臣当上党主席后所重用的政策会执行长、“立委”林为洲,更让人不禁联想:林提出此议,江事先是否知情;还是江授意林在放政治气球,看看党内外的反应如何,再对党名改变之举做一决定?
所幸,林为洲在个人脸书抛出此一意见后,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郑照新随即在江启臣指示下发表声明,强调类似名称议题讨论多次,党内已有共识与定论,改革才是重心而非改名,国民党内外的议论才告平息,但余波依然荡漾,引发关注。
平心而论,有关国民党党名是否要改变,像中国国民党改为台湾国民党,或中国国民党删去“中国”两字,在国民党遭逢挫败时,包括2000年、2016年、2020年三次“总统”大选失利,党内都有人提议,但最后不过是茶壶风暴,没有形成主流意见。
提议改名者,无非是认为国民党之所以败选,关键即在于现在党名有“中国”二字,让台湾民众误认国民党亲中,难以争取到基层民意,特别是中南部选民的认同。于是,将党名删去“中国”两字,便能排除民进党抹红,进而争取到选票支持。
然而,衡诸外界的评论与民调的数据,国民党改名与否并非民意是否力挺的重点,归根结柢乃是国民党的组织运作、文宣作为、政策论述及提名人选,能否受到多数民众的肯定,愿意支持国民党重返执政,带领台湾突破困境,开拓新局。
也因此,江启臣之前的历任党主席,诸如连战、马英九、吴伯雄、朱立伦、洪秀柱及吴敦义等,从来不会在党名议题上耗费无谓的心力,而是积极推动各项党务改革、研拟重大公共政策、确保两岸和平发展等,以免治丝益棼,徒增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