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年答中评:唯有沟通合作才能战胜病魔
中评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 徐梦溪)清华大学教授、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31日出席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新闻发布会,期间回应中评社提问。
中评社记者问,请问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就新冠病毒溯源做了哪些沟通与合作?开展了哪些研究?以及在这次的溯源合作中,中国又做了哪些工作?
梁万年表示,第一,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一直是按照相关的国际法,尤其是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及时地向世界卫生组织包括有关国家通报有关疫情的情况。他指出,中国科学家一些主要的发现,都尽快以论文的形式、科学的语言,向全世界介绍,包括当时在做一些诊疗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以及相关的一些治疗的,包括流调的、包括监测的一些技术规范、指南等,都及时通过各种形式来沟通分享。
“所以,我从一个专家的角度、科学家的角度来看,中国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在法律上,也就是我们对一个突发、新发的传染病处置,从国际法的要求到中国相关法律的要求,是依法在做的。”梁万年说。
第二,在信息的沟通、披露上,是快速和及时的,按照有关规定在做的。
第三,因为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必须要集各领域、各方面专家的力量来研究,无论从病原学,还是从流行病学,还是从临床学,还是从检验检测学的角度,是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合作,要全球方方面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所以中国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一种合作的态度。
“所以我很清楚地记得,在中国疫情最困难的时候,我们的科学家们,包括我们的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生,一方面在抗疫,一方面都抽出宝贵的时间,和国际的专家、和国际的同行进行多边、单边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尤其是我们中国的疫情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以后,我们更是愿意来搭这个平台,来介绍我们的相关经验、做法,甚至是有关的教训。”梁万年感叹说:“我想这一点是让我感受特别深的,这也是我体会到在这种重大疫情面前,唯有这种沟通合作交流,才是我们共同战胜病魔的法宝。”
另外,中国科学家们在不同领域之间都发挥着各自的责任,从研究到相关的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搞基础研究的,搞临床研究的,还是搞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研究的,也都是这样说,都是在这样做的。
中评社北京4月1日电(记者 徐梦溪)清华大学教授、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31日出席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新闻发布会,期间回应中评社提问。
中评社记者问,请问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与国际社会就新冠病毒溯源做了哪些沟通与合作?开展了哪些研究?以及在这次的溯源合作中,中国又做了哪些工作?
梁万年表示,第一,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一直是按照相关的国际法,尤其是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及时地向世界卫生组织包括有关国家通报有关疫情的情况。他指出,中国科学家一些主要的发现,都尽快以论文的形式、科学的语言,向全世界介绍,包括当时在做一些诊疗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以及相关的一些治疗的,包括流调的、包括监测的一些技术规范、指南等,都及时通过各种形式来沟通分享。
“所以,我从一个专家的角度、科学家的角度来看,中国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在法律上,也就是我们对一个突发、新发的传染病处置,从国际法的要求到中国相关法律的要求,是依法在做的。”梁万年说。
第二,在信息的沟通、披露上,是快速和及时的,按照有关规定在做的。
第三,因为新冠肺炎是一种新的病毒,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必须要集各领域、各方面专家的力量来研究,无论从病原学,还是从流行病学,还是从临床学,还是从检验检测学的角度,是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合作,要全球方方面面力量的共同努力。所以中国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一种合作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