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国产疫苗在港再遭攻击
中评社香港4月1日电/自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开展以来,香港已有超过42万人接种了第一针疫苗,每日本土个案逐步回落至个位数。疫情出现平复迹象,但是,对疫苗的抹黑却卷土重来。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因出现接种疫苗后的不适乃至死亡案例,攻击疫苗的舆论明显上扬,其假借科学论证伪装,兼有不少“黑医护”背书,迷惑力大增。同时,随着第二针接种陆续开始,要求对已接种疫苗者免隔离通关的呼吁日益突出。
围绕国产疫苗的政治炒作,在随着香港社会整体氛围趋向缓和而短暂收敛后,近日藉疫苗接种计划全面展开而卷土重来。如图1所示,去年底第四波疫情爆发,再度激发民众抗疫紧张情绪,而港府及时收紧入境检疫并推出群组强制检测以及封区检测等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明显压缩了政治炒作疫情的空间。这一时期针对疫苗的政治化炒作仍然以抹黑国产疫苗保护率低以及缺乏实验数据等为主,但社会反应逐渐走低。
然而,进入三月份,由于港府有序扩大疫苗接种优先组别,接种人数不断上升,部分舆论再度发起抹黑国产疫苗攻势,大肆炒作疫苗注射后的正常不良反应,在没有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将已接种者的死亡个案强行归结于疫苗副作用,掀起新一波恶意针对国产疫苗的舆论攻击浪潮。
尽管科兴(克尔来福)与复必泰(BioNTech)疫苗的不良反应率处于同一量级,但针对两种疫苗的负面报道量与关注度却天差地别,凸显部分港人的“恐中心魔”在一些媒体别有用心的引导下充分暴露。如图2所示,据卫生署统计,截止3月21日,科兴疫苗的异常事件率为0.25%,而复必泰则为0.17%,差距不大;若以不适送院率为标准,则科兴为0.02%,低于复必泰的0.09%。
明明两款疫苗质素基本相当,科兴疫苗的不良反应案例在社交媒体受到的关注却远超复必泰。即使因部分批次包装瑕疵而被港澳政府叫停,复必泰疫苗的负面新闻关注度也没有超过科兴。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接种科兴疫苗的不良反应的嘲讽指数是复必泰的两倍。大量评论更聚集在相关新闻下对科兴疫苗接种者幸灾乐祸。凡此种种均充分显示出,部分港人对内地的扭曲偏见已根深蒂固,而社交媒体和网络舆论又放大了这种负面情绪。
根据大数据画像发现,反科兴疫苗的人群中,高学历比例人士占比较高,而一些医护再次冲在抹黑疫苗的第一线,为基于政治立场的炒作披上了一层“科学”外衣(如图3)。从去年初“罢工换封关”,到年中反全民检测,再到如今的反国产疫苗,这些医护一直活跃在前线,不仅在网上抹黑攻击国产疫苗,以所谓“专业地位”为政治抹黑增添可信度,甚至有接受政府资助的诊所公然挂出告示误导民众,遭到卫生署终止协议并收回未用疫苗。如此吃饭砸碗的行径,竟还被部分网民评价是“说实话”,可见医护身份在疫苗等相关医学问题上对于普通民众具有极大的迷惑性。
不少市民看穿了这类以“科学”之名行政治炒作之实的行径,强烈支持政府及时严厉处置“黑医护”,更呼吁加强对公众有效的舆论宣传,防止疫苗接种计划被此类操作破坏;另有激愤者认为对这类不守医德、作虚假陈述的黑医护应加以“钉牌”处分,乃至以国安法追究刑责。
疫苗接种计划全面展开,再次激发了港人对恢复通关、跨境免隔离的迫切愿望。“两会”期间,不少团体提出推行类似“疫苗护照”的建议,豁免已接种完两剂疫苗的港人往来内地的检疫隔离。紧接着港府也释出类似信号,暗示通关与疫苗接种率和疫情控制情况挂钩。许多困居香港无法返乡的市民再次重燃对通关的希望,纷纷敦促港府加快扩大疫苗接种覆盖群组,尽早实现全民接种。但总体上,在经历此前多次通关有望又“跳票”的失望之后,这一轮涉及通关的声量反弹明显不足(如图4),特别是林郑称当下社会氛围不适合强制接种后,不少人对通关更不敢抱有过大期望。
我们对当前香港疫苗的接种进度和舆论氛围深感担忧。一方面,疫苗接种率不足难以构筑起“免疫屏障”,长期封关下的香港难以承担“亚洲世界城市”角色,加剧经济复苏的难度;另一方面,乱港势力虽被有力清除与遏制,但反中思维却仍在香港专业界弥漫,必然影响香港的政治稳定。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冯璀骅)
中评社香港4月1日电/自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开展以来,香港已有超过42万人接种了第一针疫苗,每日本土个案逐步回落至个位数。疫情出现平复迹象,但是,对疫苗的抹黑却卷土重来。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因出现接种疫苗后的不适乃至死亡案例,攻击疫苗的舆论明显上扬,其假借科学论证伪装,兼有不少“黑医护”背书,迷惑力大增。同时,随着第二针接种陆续开始,要求对已接种疫苗者免隔离通关的呼吁日益突出。
围绕国产疫苗的政治炒作,在随着香港社会整体氛围趋向缓和而短暂收敛后,近日藉疫苗接种计划全面展开而卷土重来。如图1所示,去年底第四波疫情爆发,再度激发民众抗疫紧张情绪,而港府及时收紧入境检疫并推出群组强制检测以及封区检测等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明显压缩了政治炒作疫情的空间。这一时期针对疫苗的政治化炒作仍然以抹黑国产疫苗保护率低以及缺乏实验数据等为主,但社会反应逐渐走低。
然而,进入三月份,由于港府有序扩大疫苗接种优先组别,接种人数不断上升,部分舆论再度发起抹黑国产疫苗攻势,大肆炒作疫苗注射后的正常不良反应,在没有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将已接种者的死亡个案强行归结于疫苗副作用,掀起新一波恶意针对国产疫苗的舆论攻击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