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英国政府抗疫政策演变及特点、趋向

  中评社香港4月29日电(作者 马明)从2019年末至今,全球已被浸泡在一场极其惨烈的抗疫战争中。新冠病毒的‘新’充分考验了全球化下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适应性。总体观察至今,有两点共性:一是全球各类不同体制的国家都付出了代价,没有哪国政府初期的答卷完全及格,只是遗憾大小不同而已。二是国家无论强弱,没有哪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无需政府权控下的民众助力,能独立扛起抗疫大任。我们说Covid-19是全球化的最严苛教员,是据于它以东西游走、此起彼伏的轮番攻击、索命式的催逼人醒。基本上绝大多数国家均在在沉痛的教训中依循国情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战略策略。共同特点之一就是民众发动。无论如何,在冠毒克星疫苗参战之前,这场有史以上人类最大的公共卫生抗疫战,至胜的保证是民众被动员的广度、深度。这里,与中国人民战争式的全民抗疫不同,英国全民抗疫政策始终以强烈的佛性特色而备受各方争议。身在英国的华人、华侨、留学生的命运始终受到祖国亲人的巨大担忧,恐惧驱动下迅速出现的留学生归国避疫潮,给祖国的防疫增加了新的压力。独特的英式抗疫政策的优劣,还需最后客观事实的检验。这里,笔者仅就其抗疫政策的演变、特点及趋向做一简要解读,以慰关注英国华人命运的祖国同胞,也给关注英国和世界抗疫的人们提供一个考察思路。

  英国抗疫政策演变四段曲

  我这里所谈的四阶段,不是英国政府行动计划中的总体战略四阶段,仅指英国从初始至3月底,逐步步入全面抗疫正轨的四阶段。目的是厘清考察与评判英国抗疫政策和策略的思路。

  第一阶段:3月1日之前—阻扼期(contain)。政策是积极防堵,目标是御毒于英国国门之外。就整体效果言,局部成功,整体失败。表面上英国的防堵比邻国更为成功,从元月31日2位华人确诊至2月底仅有20个病例,且在完全的控制隔离中。但只防华不防邻的片面防堵策略导致了本质上的失败。疫毒在此期间已从多渠道悄然进入英国社区。后果就是3月初社区病毒开始大发作,英国在此阶段的努力成果很快被吞噬。此时期其它欧美诸邻的政策亦然。如此,3月初,冠毒以从东方成功大举西移,给此时期西方防堵策略成效做了最好总结。

  第二阶段:3月1日至3月15日—延迟阶段(delay)初期。群体免疫理论产生,政策-弃控改放,开始着力于‘保护NHS’医疗系统的软硬件准备。就政府设定的延迟阶段总目标而言—这半个月是错失的保贵时间 。3月1日确诊者爆增13例,源头主要指向未设防的邻国和已感染者家庭成员,这事实上意味着疫毒已从门外步入社区。对此,鲍里斯的反应是敏锐的:“新冠病毒可能是接下来几周、甚至几个月的考验。”鉴于中意抗疫的经验教训,英国政府及时推出了‘保护NHS’中心主题。围绕‘保护NHS’,政府的行动是快捷主动的。3月3日就公布了以保护NHS为中心的‘政府行动计划’并开始了积极的筹划准备。进一步地,3月12日在单日确诊134例、总人数蹿升至590例的背景下,鲍里斯召开内阁紧急会议正式宣布抗疫从阻扼进入延迟阶段。战疫目标以保护NHS持续战力为主题,努力拉平感染速率曲线,以时间换取制胜的空间。务实地说,就英国不同于中国的国情而言,这个延迟战略可谓是英国在疫情深入社区后务实和正确的选择。

  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政策策略才能做到不压垮NHS医疗系统的延迟呢?!出人意料,与正忙着停工停学、封城封国的邻居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相反,英国政府断然推出了弃‘控’改‘‘放’的政策。宣布:不再给轻症者检疫、有症状者首先自我隔离、取消学校组织的出国旅行、有疾患的老年人不建议乘游轮等。鲍里斯直言:更多家庭将面临亲人死亡。次日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更是对BBC记者明确诠释:英国抗疫目标应是通过群体感染(60%以上)产生免疫力来抑制疫情。全面封锁和禁足也许会在一段时间达到压抑病毒的效果,但所有防疫经验显示一旦解封 ,疫情会反弹回来。这就是引发内外一片哗然的英国群体免疫理论及此理论指导下的佛性抗疫政策。

  明确地,这是一个需要英国政府深刻反省的时间。4月19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的一份对鲍里斯2月至3月间渎职的问责报告,意味着这个反省是他不可能逃避的。然而准确地说,并非鲍里斯玩忽职守,而是此时他及他的政府完全接受了政府科学顾问团在群体免疫理论思维下推演出的以‘放’策求‘缓’果的美梦--只将这场疫战视为限于政府和NHS独立担当的有限战争,根本无需也不愿它影响到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鲍里斯明确:我确信在NHS及全国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我们能通过这项考验。”面对来自各界的强大压力和质疑,政府官员们固执辩称:我们的防疫政策是基于科学依据制定的。   显然,正是这个固执的‘梦’让英国错失了对疫毒防控的又一个极为关键的时间。客观地说,这个阶段,英国政府在‘保护NHS’中心主题下所进行的一系列迎战高峰的软硬件准备工作是切实的。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及各行各业及时推出的系列行动指南,内容也可谓细致周到,各种指导性宣传也算到位。然而迅速展现的事实是,放任政策下感染率、重证率、死亡率呈现的不是期待中的自然拉平的曲线,而是令人恐惧地直线性蹿升!这个残酷现实很快让政府科学顾问及决策者们,震惊般地意识到无论准备多少张病床和多少台呼吸机都满足不了正在日加膨胀的实际需求。就目前我们已认知的疫毒潜伏期(一般3-14天,少数长达21-24天)及传染规律(R0值的最高位数,世卫3.28;帝国理工学院病毒所4.7)看,正是这段时间英国政府的‘放任无为’政策换来了已进入社区的病毒大举扩散,导致了4月英国新冠死亡率高居全球第五的后果。

  第三阶段:以 3月16日为标志—延迟阶段以‘控’求‘缓’的积极动员期。3月16日,在确诊病例连日攀升,四天新增近千的背景下,政府决策顾问之一、帝国理工大学病毒所专家尼尔•弗格森提交的模推结果直接撼动了鲍政府。即:按当前策略,英国将有25万人死亡。如果实施短期隔离政策可能会将死亡人数减少一半以上,医疗峰值需求减少三分之二。鲍里斯终于意识到:“这是一种非常危险、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手段针对,它将压垮任何医疗系统。”

  于是,英国政府终于以建议和引导式向所有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伸出调控的手。这就是鲍里斯发布的为期12周的所谓严格措施:所有人应该避免参加聚会;避免前往酒吧、夜总会和剧院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所有人如果可行都应该居家办公上班;除非必要,不再到访养老院探望朋友和亲人。并明确要求三种人居家隔离:易被疫毒侵害的老弱高危群居家隔离12周;有症状者先自我隔离7天;有症状者家庭成员自我隔离14天。

  这个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抛弃佛性政策的所谓严格政策,我们只能视之为以控求缓的积极动员政策。此时世界眼中的英国民众除了到超市抢购洗手液和卫生纸,其它一切都未改变。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政府不带任何制约性的‘建议’下改变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包括首相的父亲照旧公开泡巴,所有公众娱乐场所依旧如故,这逼迫着小心翼翼寻求最小经济成本、最低社会影响的英国政府,被迫向前连跨大步,迅速地完成了英式的社会民众发动。

  第四阶段:3月18日至3月底-—延迟阶段全民战疫战略部署完成期。‘Stay at Home,保护NHS,拯救生命’,三者紧紧链接构成战略整体。一个是主题、动力、目标,一个是基本保证。在法律授权下英国政府连续跨步迅速完成了以关停、限足、疏离为要素的管控民众全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战略部署。鲍里斯说:我们必须像任何战时政府一样行动,……在未来的日子里,为了保护生命,我们可能不得不走得更远、更快。

  3月18日,在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单日再创新高的背景下,鲍里斯终于宣布了关闭所有学校的决定。3月19日,政府向议会提交《The Coronavirus Act 2020》 ,它授予政府处理冠毒大流行的全面紧急权力。允许政府自由裁量权,以限制或暂停公共聚会,拘留被怀疑感染者,以及干预各行各业法规,协助医护人员和受经济影响的人。   3月20日,学校正式关闭日,鲍里斯正式宣布:所有餐馆、咖啡馆、酒巴、影院、健身房、休闲中心等全部关闭。要求民众‘尽可能留在家里’。酒吧是英国民众社会生活的细胞,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未曾关闭过。另一个统计是仅伦敦就有七分之一的人在旅游、接待和休闲行业工作。可以想象此举意味着什么!鲍里斯称:我们需要进一步降低感染的曲线。如此做,我们才能保护NHS并挽救生命。

  同日,新任财政大臣Rishi Sunak发表著名演讲,宣布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自称是世界上最全面的以3500亿英镑巨资支撑的巨型经济救助方案。所有雇主,无论大小,包括慈善机构或非赢利组织都有资格参加岗位保留方案,让所有停工在家的工作者停工不失业,由政府支付80%工资。个体经营者也按此标准执行。对已失业者和低收入者提供通用信用津贴。向租房者提供资金支持,允许房东延迟缴纳房贷。向企业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税收减或免、现金补助、延迟缴纳增值税。对娱乐、零售和休闲等重灾企业公司税全免。这个为期三个月的救助方案表达了英国政府持久抗疫的最大决心。它以竭尽所能保护个人、企业和弱势群体的最大诚意,来换取民众和企业对政府全面抗疫政策的根本性支持和信心,从而达到根本保护NHS赢得抗疫胜利的目的。

  3月23日下午,鲍里斯没有举行例行的每日新闻发布会,而是召集内阁紧急会议。接着在晚上8:30发表了著名的电视讲话,正式宣布从即日起为期三周的限足令-—对民众‘留在家里’从要求由此变成了有警力监督执行的严格规则。民众仅能在运动、购买食品药品、绝对必要工作等情况下外出。外出时禁止两人以上,并与他人保持2m(6ft)距离。不拜访不在一起生活的朋友或家人。不办婚礼洗礼只可办葬礼。警察对违背者有罚款、驱散、拘禁权。这标志着英国政府全面管控民众生活的战时体制的最终实现。2700多万观众收看了他的讲话,创多年来广播收视率最高。《每日邮报》称这是英国和平乃至战争时期中最严厉的封锁措施。当晚《The Coronavirus Act 2020》 (新冠法)在下议院未经表决通过。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爵士称,封锁将使死亡人数保持在2万人以下。

  3月26日,完成抗疫全局战略部署的鲍里斯宣布自己确诊阳性,亲自上演了一场历时1个月的生死劫。作为这场全球疫战至今为止中‘冠’最高的国家首脑,貌似豪放不羁实则谨慎小心的他,以这种方式给自己在疫毒紧逼下艰难推进的抗疫政策做了生动总结。

  英式全民抗疫的总体特色

  这场世界范围的全民抗疫战,尽管各国在高峰时都仿效了中国的隔离、居家、建临时医院等做法,但就英国而言这仅限于服务自己战略目标的策略层面的学习。这场英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大全民抗疫战表现出了独有的英式特色,我们可概括为三要素:逐步;系统关照性;放控间保留弹性。

  对民众行为—引导不强制,限足不禁足,疏离不隔离。警方依法监督,对违背社会疏离原则的人依据法律以适度语言和行动执法。

  对民众正常生活—与对民众行为的约束标准相应,保持公园开放(关闭园内儿童娱乐区);保持火车、公交、地铁等公交通系统有限运行;保持正常生活所需的大小超市和社区小店开放,药房、银行、加油站、建材五金店等开放;保持邮局和快递业的正常运行,让畅通的网购有效满足民众其它生活需求。鼓励外卖店开放,有限弥补餐馆关闭后部分人的饮食需求。   对民众生计—与酒巴、餐馆、影院等场所关闭令同一天,及时推出英国史上最大、最周全的经济救助方案,为所有停业停工者撑起生活保护伞,送上安心丸。工作者听到的是‘停工不停薪’‘留在家,政府发工资’;企业听到的是‘你支持政府,政府保护你’;失业者和低收入者有政府信用津贴保障。超市食品和生活用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很快消除了抢购和限购现象,民众购买力基本如常。

  社会经济系统保持最低运作—有限停业,有限停工,有限停学,有限停运。四个‘有限’相连,围绕‘保护NHS’构成了一个由政府领导的八个相关行业有效运转的战时体制。八行业特指健康和社会保健、教育和儿童护理、关键公共服务、地方和国家政府、食物和其它必需品、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运输、公益通讯金融服务等。鼓励在家办公,也鼓励不能在家工作但身处八大行业关键岗位上的工作者去工作,以“维持国家的运转”(卫生部长汉考克在禁足令当天发布的呼吁)。

  有限停学—管窥英式抗疫特色的重要窗口。鲍里斯在宣布关闭学校的同时,又特别强调老师和班主任是“抗击冠状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式闭校当日,教育局发布了‘关闭教育场所指南’和‘维持教育供给指南’,明确要求所有的中小学、College、托儿所和其它儿童护理服务机构,无论公立、私立、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八大行业关键工作者子女和弱势儿童(在政府关怀项目中孤儿、残疾人等)以某种形式保持开放。在疫情持续冲高、邻国早已纷纷闭校背景下,鲍里斯面对各方压力却一再固执强调时机未到。这是3月18前曾让众多学生家长特别是华人家长煎熬到发疯之事。然而一旦我们站在其群体免疫战略目标下保护NHS的大棋盘中,就会充分理解他拖延闭校的固执,理解闭校与停业同日生效的原因,理解有限停学对整个抗疫战胜利的价值。学校作为其整个抗疫战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保证着医护系统队伍的稳定、保证着战时八大系统关键工作者的正常工作,也保证着其保护老弱易感群-减少重症和死亡率策略的实现。按此策略,老弱需自行居家隔离,不能探望和靠近老人、不能让老人带孩子。
  
  英国抗疫政策四个阶段演变告诉了我们什么?

  总体看, 三月是英国政府‘延迟阶段’全局战略部署完成和开始实施月,四月是这个部署的落实与检验月。三月的部署决定着英国整个抗疫战的成败,决定着这届保守党政府的历史和政治命运。故,三月的政策演变是我们考察英国抗疫战成败、特点、趋向的重要基点。

  第一:英国政府放弃群体免疫理论了吗?肯定的答案是:NO。正是群体免疫理论铸造了英国全面抗疫的独有特色,而这个特色正是这个理论赋予执政者的战略目的和行动准则的充分展现。即:不以彻底消灭病毒为目的,而以拖延放缓它的感染速度,将峰谷型的曲线努力拉平为NHS能承受的安全曲线为目的。四个阶段的政策演变本质上只是这个理论对现实的权宜性妥协,即由‘来吧’逐步转变为‘慢点来吧’。妥协的步伐节奏取决于确诊、重症和死亡数字线蹿升的幅度。这正是中英两国在抗疫高峰完全不同的目标取向:一个是要闷死饿死它;一个是慢慢喂它以逐步实现68%以上的感染率,形成群体免疫力。鲍里斯明确:有限关闭是对上升的曲线施加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代理首相之职的外交大臣拉布曾这样阐释:我们的分步行动计划旨在减慢病毒的传播速度,使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医院治疗的人数减少,从而保护NHS的能力(3月30日新闻发布会)。即使曾对鲍里斯政策转向有着重大影响的尼尔•弗格森也认为, 封锁只是当下英国急需的在短期内减缓病毒传播的措施。如果没有在足够的人群中建立起免疫防线,一旦放开,很可能迎来更大的反弹。

  第二:与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向全民抗疫战略的最终转变也是急刹车式,但总体看英式急转显得更为平稳。落实lockdown所付出的社会公务成本、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应是最小的,效果也是显着的。整个社会系统的突然转向,是一个极易引爆社会震荡反弹的风险工程。我们看到这在世界不同体制和不同国情的国家呈现出非常不同的状态和效果。客观说,上台刚过半年的年轻鲍里斯政府在这个关键拐点通过了历史考验!从展示的现实效果看,英式佛性特色的全民抗疫政策,因将民众的支持配合建立在对国情、民生、民众情绪的系统关照,对民众行为的引导性约束而非强制之上,而收获到了低成本、高成效的政策价值。鲍里斯个人和政府的民意信任没有塌陷,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得到了稳定支撑。他的政策赢得了天天念着独经的苏格兰和北爱地方政府的认同,反对党工党领袖科尔宾也罕见称这是“正确的应对”。工会、企业和经济学家都给予了肯定并积极配合了这个转变。民众在短暂的不安后迅速以平静、冷静、自持、自觉的态度遵行了政府限足、疏离的要求。每日公开的高死亡率和高确诊率,并未引发、滋长大众的恐惧、愤怒、茫然、绝望的情绪,社会保持了相对稳定。4月中旬Google推出的自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地民众户外活动动态统计数据,应是最好的佐证之一。从3月中旬至4月19日,英国人外出驾驶和步行比正常时分别减少了68%和56%。就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和所获得的实际成效而言,在欧美列国中,英国明显居上。这一切的背后,是英国政府在疫情紧逼下令人敬佩的稳健、务实和高效的工作。整体看,正是配合此巨大转变及时推出的全面系统性政策,特别是纾困排忧的一揽子经济政策,不仅保证了全民抗疫局面的快速平稳实现,也有效减弱了初期迟钝反应所带来的灾难性社会冲击。   第三:由初期的‘保护NHS’变为‘留在家—保护NHS’,尽管比较晚但还是抓住了疫情向疫灾转变的最后关键点。这由此保证了英国NHS系统有惊无险地安然度过预估中的4月高峰。没有发生、看来也将不太可能发生类似意、西、美等国严重的医疗崩塌局面。按照英国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IHME)4月8日对英国疫情发展的模型预测,英国需要102000张病床,5月1日前死亡人数最高将至138000。考虑到诸多新因素后IHME4月14日新预测,将两个数字分别下调至34318和5万,并预测4月17日是单日死亡最高峰值。然而直到现在正在展示的客观事实是:感染率与死亡率的最高点至今保持在了4月10日。为迎战高峰,政府在伦敦、伯明翰、曼城等七个中心城市建立的临时医院基本处于备用状态。即使重灾区伦敦住院率也在下降中。全英最大临时医院伦敦ExCel centreExtel“基本上是空的”。这份成绩单应是英国政府全面抗疫战略策略取得重大成效的最好说明。无论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还是NHS负责人,无一不明确将这个功劳归结为‘疏离和限足的好处’。代理首相拉布总结为‘我们采取的措施已经成功地减缓 了新冠的传播。’

  第四:英国由坚持政府和NHS的有限抗疫,最终迈入所有民众被动员参与的全面抗疫战,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相比此时期疫情上行的速度及邻国政府的反应速度,英国政府的反应是迟钝缓慢的。正是这种迟钝让英国很快付出了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连续攀升的代价。这个代价,既铸就了3月16日之后至今,英国政府以控抗疫的巨大压力、动力、及疫情趋缓时的坚持力,也造成了实现和坚持全民抗疫的现实基础。换言之,不达到这样的严重,不足以作如此成功的全民发动。

  探究英国政府四月之前抗疫得失的背景原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作为欧美列国抗疫总篇章的一部分,英国有其独特国情、民主政治、多元文化的约束,有经验主义传统思维下对最低成本、最小影响的执着算计,有欧美邻国的影响,有对疫毒规律的再认知,有对中国抗疫经验和教训在不同情势下的总结。这些决定了英国从主流专家学者到执政者坚守群体免疫理论的必然,决定了英国抗疫从以放任为特征的有限抗疫进入以锁定为特征的全民抗疫的艰难。当然,也将决定疫情趋缓 时英国走出锁定的艰难与谨慎。

  英国全面抗疫政策的趋向

  英国向全民抗疫的演变进程,预示了这个以关停、限足、疏离为要素的全民抗疫政策的时效和趋向。作为群体免疫理论对现实暂时妥协的产物,它必然只是延迟阶段高峰期的减缓政策,而非整个延迟期的减缓政策。一旦疫情冲过重症率、死亡率的高峰,或感染率接近或超过群体免疫的目标,或疫战陷入迟迟看不到尽头的持久状态时,就必将是它退出抗疫主场时。4月中旬后开始展现的客观现实正在证明这一点。感染率与死亡率名列第五的灾难、科研上对冠毒依然无法完全认知的茫然,只是让主流专家学者更认定群体免疫理论的科学与现实。牛津大学科研团队早已推演出英国已达群体免疫比率的结论。帝国理工流行病模型教授、政府高级顾问之一格雷厄姆•麦德利坚称:唯一可行方式,就是让人们感染,变得不再脆弱。封锁没解决任何问题,只是阻止了疫毒的短期传播,代价是把整个国家“逼到了墙角”, 带来比病毒更严重的负面影响。4月中旬后全民抗疫的有限成功,更让解除锁定获得商家及在野党的呼应。新任工党领袖凯尔•史塔默爵士一直在呼吁政府开始实施“退出战略”。

  在延迟阶段高峰后退出锁定,是合乎英国坚守的群体免疫理论的必然逻辑选择。很多迹象显示英国已悄然步入解封进行时。举目望世界,似乎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不急着返还正常经济轨道,因为经济是决定政府政治生命的根本。英国政府在限足令颁布的3月23日就已保留了政策弹回的按纽。即每三周会重新评估政策的可行性。4月24日,一个以让关键岗位工作者安全复工为目的政府抗体检测项目正式启动。一千万多万NHS和社会护理人员、老师、警察、运输等八大系统关键工作者及其家庭成员有资格接受优先测试。一旦自已和家庭成员测试呈阴性,即可重新上班。日检测量按计划将达到10万人。与此相应4月27 日,卫生部长汉考克宣布了英格兰逐步重启暂停的医疗服务的计划,31日起首先从“最紧急”的医疗,如癌症护理恢复开始。   然而,英国向全民抗疫演变的艰难过程,也预示了退出这个以关停、限足、疏离为特征的全民抗疫政策的艰难和迟缓。基本地,它不可能象进入锁定那样一声令下实现的事。可以预知的是,英国退出锁定将与进入锁定一样,是一个极为艰难的风险与机会艰难评估逐步推进的过程。英国是欧盟诸国中最后一位宣布限足令的国家,可能也将是退出锁定的最后一位。在经历三月的教训与经验后,无论是死里逃生的鲍里斯本人还是他领导的政府团队,谨慎、务实的特点更为突出。因为正艰难支撑的英国经济、政府的政治命运都已经受不住疫情再次严重的打击。

  故我们看到的另一个事实是,当邻国意西开始小心启开门栓、德国也已开始以复工为目的的抗体检测时,4月16日英国政府承受住解封的内外压力做出了禁足令再延三周的决定。代理首相、外交大臣Dominic Raab提出的解封五条件,可称为是群体免疫理论彻底放弃妥协、安全着陆的五条件:确保国家医疗系统能够应对疫情;每日死亡率持续不断下降;有可靠数据显示感染比例已下降到可控制水平;对新冠检测和个人防护用品供应有足够自信满足未来需求;有足够自信不会导致第二次疫情高峰的出现。4月27日大病初愈重返首相府的鲍里斯马上发表紧急谈话,严重呼吁人们‘保持耐心’,英国正在‘穿越高峰’‘处在与疫毒冲突的第一阶段的结尾’。放松将会‘抛弃英国人民的一切努力和牺牲’,导致‘疫情第二次重大爆发的风险’“死亡和疾病的新潮”和“经济灾难”。对各方退出锁定的呼声,他谨慎强调:这将涉及‘艰难的判断’,‘现在无法明确说明将进行多快或多慢,甚至何时进行这些更改。’但谨慎承诺将在未来数天或数周,就如何缓解锁定,逐步开始改善经济和社会限制,尝试达成跨企业、产业、党派最大可能的共识,尽可能扩大反对党的参与”。这个谈话定位了鲍里斯政府在疫情转折的又一关键时刻吸取经验教训后的冷静与理性基调。

  三周时间即将过去,5月7日是英国人正等待着的一个重要时间。与冠毒亲自交锋过的鲍里斯该做出怎样的抉择和安排呢?!比起专家提供的科研模型推演成果,鲍里斯更急于等待着的是能支持这个科研成果的实际数字,即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持续稳定下降的数字和正在扩大的民众抗体检测结果的数字。被称为政府灵魂人物的政府首席医疗顾问克里斯•惠蒂教授在4月27日的唐宁街通报会上称,科学家们正在试图评估“开放社会不同部分”将对病毒传播的影响。部长们将面临关于取消哪些措施的“非常困难的选择”。

  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最根本的胜利是整个世界的胜利。从这个角度言,没有哪个国家的决策不影响着其它国家的利益得失!这就是我们重视和理解英国抗疫政策演变的价值。在相当长时间内,人类只能在无疫苗、无特效药条件下,与仍未完全认知的变化莫测的冠毒,在共存中搏斗。这正成为世卫组织、各国专家学者的共识。即使数月后期盼中的安全有效的疫苗终于参加战斗,能否具战无不胜的战力也令人存疑。爱丁堡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曾说:目前只有三种出路。第一种是疫苗;第二种是足够的人感染后建立起群体免疫;第三种是永远改变我们的个人行为。现在看,可能全选,才是长期战的安全之路。待到未来安全疫苗与已形成的群体免疫防线一起战斗,才可能是致冠毒于完全消亡的最终胜局。

  (作者马明,旅英学者)   中评社香港4月29日电(作者 马明)从2019年末至今,全球已被浸泡在一场极其惨烈的抗疫战争中。新冠病毒的‘新’充分考验了全球化下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适应性。总体观察至今,有两点共性:一是全球各类不同体制的国家都付出了代价,没有哪国政府初期的答卷完全及格,只是遗憾大小不同而已。二是国家无论强弱,没有哪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无需政府权控下的民众助力,能独立扛起抗疫大任。我们说Covid-19是全球化的最严苛教员,是据于它以东西游走、此起彼伏的轮番攻击、索命式的催逼人醒。基本上绝大多数国家均在在沉痛的教训中依循国情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战略策略。共同特点之一就是民众发动。无论如何,在冠毒克星疫苗参战之前,这场有史以上人类最大的公共卫生抗疫战,至胜的保证是民众被动员的广度、深度。这里,与中国人民战争式的全民抗疫不同,英国全民抗疫政策始终以强烈的佛性特色而备受各方争议。身在英国的华人、华侨、留学生的命运始终受到祖国亲人的巨大担忧,恐惧驱动下迅速出现的留学生归国避疫潮,给祖国的防疫增加了新的压力。独特的英式抗疫政策的优劣,还需最后客观事实的检验。这里,笔者仅就其抗疫政策的演变、特点及趋向做一简要解读,以慰关注英国华人命运的祖国同胞,也给关注英国和世界抗疫的人们提供一个考察思路。

  英国抗疫政策演变四段曲

  我这里所谈的四阶段,不是英国政府行动计划中的总体战略四阶段,仅指英国从初始至3月底,逐步步入全面抗疫正轨的四阶段。目的是厘清考察与评判英国抗疫政策和策略的思路。

  第一阶段:3月1日之前—阻扼期(contain)。政策是积极防堵,目标是御毒于英国国门之外。就整体效果言,局部成功,整体失败。表面上英国的防堵比邻国更为成功,从元月31日2位华人确诊至2月底仅有20个病例,且在完全的控制隔离中。但只防华不防邻的片面防堵策略导致了本质上的失败。疫毒在此期间已从多渠道悄然进入英国社区。后果就是3月初社区病毒开始大发作,英国在此阶段的努力成果很快被吞噬。此时期其它欧美诸邻的政策亦然。如此,3月初,冠毒以从东方成功大举西移,给此时期西方防堵策略成效做了最好总结。

  第二阶段:3月1日至3月15日—延迟阶段(delay)初期。群体免疫理论产生,政策-弃控改放,开始着力于‘保护NHS’医疗系统的软硬件准备。就政府设定的延迟阶段总目标而言—这半个月是错失的保贵时间 。3月1日确诊者爆增13例,源头主要指向未设防的邻国和已感染者家庭成员,这事实上意味着疫毒已从门外步入社区。对此,鲍里斯的反应是敏锐的:“新冠病毒可能是接下来几周、甚至几个月的考验。”鉴于中意抗疫的经验教训,英国政府及时推出了‘保护NHS’中心主题。围绕‘保护NHS’,政府的行动是快捷主动的。3月3日就公布了以保护NHS为中心的‘政府行动计划’并开始了积极的筹划准备。进一步地,3月12日在单日确诊134例、总人数蹿升至590例的背景下,鲍里斯召开内阁紧急会议正式宣布抗疫从阻扼进入延迟阶段。战疫目标以保护NHS持续战力为主题,努力拉平感染速率曲线,以时间换取制胜的空间。务实地说,就英国不同于中国的国情而言,这个延迟战略可谓是英国在疫情深入社区后务实和正确的选择。

  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政策策略才能做到不压垮NHS医疗系统的延迟呢?!出人意料,与正忙着停工停学、封城封国的邻居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相反,英国政府断然推出了弃‘控’改‘‘放’的政策。宣布:不再给轻症者检疫、有症状者首先自我隔离、取消学校组织的出国旅行、有疾患的老年人不建议乘游轮等。鲍里斯直言:更多家庭将面临亲人死亡。次日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更是对BBC记者明确诠释:英国抗疫目标应是通过群体感染(60%以上)产生免疫力来抑制疫情。全面封锁和禁足也许会在一段时间达到压抑病毒的效果,但所有防疫经验显示一旦解封 ,疫情会反弹回来。这就是引发内外一片哗然的英国群体免疫理论及此理论指导下的佛性抗疫政策。

  明确地,这是一个需要英国政府深刻反省的时间。4月19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的一份对鲍里斯2月至3月间渎职的问责报告,意味着这个反省是他不可能逃避的。然而准确地说,并非鲍里斯玩忽职守,而是此时他及他的政府完全接受了政府科学顾问团在群体免疫理论思维下推演出的以‘放’策求‘缓’果的美梦--只将这场疫战视为限于政府和NHS独立担当的有限战争,根本无需也不愿它影响到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鲍里斯明确:我确信在NHS及全国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我们能通过这项考验。”面对来自各界的强大压力和质疑,政府官员们固执辩称:我们的防疫政策是基于科学依据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