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新形势下香港企业如何求变?
中评社香港9月29日电(记者 沈而忱)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与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日前举办“世界变局中的中国经济与香港未来”专题营商座谈会。会上,几位专家及企业代表探讨了新形势下企业该如何求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表示,数字化对企业来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它是一个降低成本、提高业务能力、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数字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现实,是未来中国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形态,需要企业积极关注、主动拥抱,且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数字化技术研究。但是数字化会导致机器取代人工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减少对社会带来的冲击,怎样做一些预防性的工作去帮助企业员工实现更有保障的就业,怎样帮助他们融入新的发展模式,是值得关注的。
针对国内城市群的发展,俞建拖建议,港资企业在布局的时候,要特别优先考虑中国的城市群地区。中国最大的12个城市群,占了国土面积的20%、中国人口的63%,以及全国经济总量的90%。因此企业投资要投到未来内循环市场所在的地方,投到在中国对外开放中能够与世界连接的地方。
谈及新形势下港企如何求变,俞建拖表示,求变不是盲目转变,而是需要了解世界的经济大格局和地缘政治基本格局的走向,然而顺势而为。中国在现在全球政治中占有的优势是慢面的,拥有趋势;美国则是占有现时秩序中的一个快变量,所以它必须要有所行动,因此中美交锋的格局可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比较激烈。此外,在中国内部有两个结构性变化,一是消费增长在整体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占到60%以上,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在扩大、收入水平在提升,因此未来中产阶级的消费需求,会定义未来得产品特征和企业的创新取向;第二,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50%,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双向融合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进行,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合伙人于勃分享了他对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理解。他表示,北京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是国家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过去中国加工贸易占的比重较高,反观美国,是靠知识产权、金融等方面在发展,北京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已经升级到现今的4.0,其实也是在往这个方向靠拢。香港是金融业和服务业十分发达的城市,因此北京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无论在商务服务,还是国际金融的角度上,都能给香港企业提供很多参与的机会,能够进一步让香港的专业服务在内地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