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涛:菅义伟组新内阁 中日关系未来可期
沈海涛表示,安倍晋三率领的内阁已经创下了日本近代以来政治史上的一个最长的连续执政的记录,而这种长期政权以安倍晋三因病辞职这么一个形式来结束其实是富有戏剧性的。如果我们仅仅看表面的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真是出人意料,猝不及防,甚至有些人还一时难以接受。但其实从长期观察日本社会,研究日本政治外交的学者的视角来看,这个事情有它的偶然性,也更多的是它的必然性所导致的。首先,安倍辞职采取这种形式,更多的是着眼于下一任的自民党政府来设计的,尽管他第一次执政时也是因同样的疾病原因辞职,但其实这次内在完全不同,不仅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不一样,同时也是作为日本政治自身的发展。
第一、今年年初突然触发的新冠疫情给日本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外交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导致日本安倍前政府面临的执政任务突然变化和加重,而恰恰在重要的时期,安倍内阁在最后阶段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不仅是疫情应对出现了重大失误,同时也使得日本经济受到了很严重的冲击,这是有很多数字可以说明的。再有,安倍执政后期一直主张的政治意愿,比如说修改宪法,比如说战后政治的总结算等都难以实施,特别是在内政面临困难的情况之下,在外交方面,安倍政府所面临的难题也突然加大,最主要的是由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日本施加的外交压力使得安倍难有作为。
在这种情况下,安倍能够以退为进,把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日本自民党对日本政府的掌控放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之下去处理,一方面显示了安倍晋三前首相的政治智慧,同时也说明了在日本政治发展的现状当中,面临的内外形势之下,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有经验的执政党,做出这种选择,其实是给自己铺设了一个完美的下台台阶。
沈海涛指出,安倍前首相领导的长期政权已经给日本政治带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可是安倍已经经历了三选,不可能再继续进行下一任自民党总裁的选举,那么接下来在安倍之后,如何能够把自民党对政权的掌控平稳地延续现实过渡,是自民党内大多数人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菅义伟正好寄托了大多数人在这方面的政治意愿,所以他能够得到其他政治大佬的支持,得到担任首相的机会。另外菅义伟常年在官房长官这个位置上,对日本政府人事的掌控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一次的安排也是一个非常稳重稳健的形式,使新的政府班子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再有,日本政治当中的一些明日之星人物,这次多数都已经吸纳进来,按照个人的理解,菅义伟内阁是考虑到明年日本中央大选以及日本政治求改革的形势之下,自民党将面临新的政治冲击,所以需要新的人才梯队,这可以看出菅义伟是有非常独到且长远的眼光的,对菅义伟个人的执政能力,以及今后的政治决断和政治抱负,我们不应该低估。
沈海涛说,在外交方面,日美同盟肯定是日本政治外交当中的不可动摇的基石,有可能会动摇摆动变化的反倒是中日关系,因此日本的对华政策这方面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从今后的展望来说,在外交方面,不可能给菅义伟内阁一个更大的期待,至少在短期内,因为目前日本外交方面面临的任务或者压力相对来说比较明确,也比较集中。特别是最近特朗普政府对日本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多,菅义伟能不能像安倍那样去比较圆滑地处理,还是未知,但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的一种质疑。
现在在日美同盟框架之下,日本外交的自主性会越来越大。菅义伟在某种意义来说,以多年的官房长官的这种行政手段,在处理相关事务方面,可能会比安倍晋三更果断一些。另外,如何开展国际合作,这也是对日本外交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美国目前是与全世界很多国家的愿望背道而驰,而对日本来说,国际社会的合作是持续发展日本经济和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去采取相同的退群手段,反倒会更加注重国际合作。
沈海涛分析称,很多时候日本外交体现了一个没有自我主张,没有明确目标,没有一个固定路线的飘着的这种状态,不过它不是一种毫无秩序的、没有目标地漂流,而是一种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来不断进行调整的。如果我们从一个长时段来看,日本政治外交方面的长期发展状态依然还是保持了一个非常有序、坚韧不拔的连续行动,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应该对日本外交给予一个更多负面的消极的评价。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的100多年时间里,国家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受尊重的世界大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变化。当前中国快速崛起,整个世界经济形势都在大变化的复杂形势之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经济合作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以菅义伟个人的政治风格来看,往后日本外交应该是有所收缩,着重重点区域来做,这一点接下来在他的施政方针当中会有具体的体现。
中日关系特别是政府当中,我们要注意双方认识的差异和政策选择的差异其实是导致中日关系不断变化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2008年以来,中日关系里边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致力于推进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种政策目标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中日关系已经实现了一个战略互惠关系,但其实更多的,我觉得只是一个预期的目标,到目前为止任重道远。中日之间有历史与现实的纠葛,即使排除美国方面的因素,中日关系自身也是处在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当中。第二,中日关系当中互信程度非常低,民意基础脆弱。第三,中日之间的战略互惠与战略竞争,恐怕占了今后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那么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什么地方?考虑到现实,就是人的问题。也就是说中日关系无论战略目标的设定,还是经济利益的算计,包括文化的交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落实在人这一块,
在现在的年轻人完全不了解战争,不了解历史的状态下,如何能够让年轻一代承担中国和日本今后国家发展的重任,能够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来缔造中日关系发展的新的基础,这个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现在中日关系的心结怎么打开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今后的一个展望,恐怕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比如说领土主权争端对中日关系影响究竟多大?可能在很多的民意调查当中,对这一点的解决可能都是比较悲观的,这一点即使不能够妥善解决,但对中日关系大局的影响其实程度还是有限的。今后的中日关系恐怕更多的是要有一个正向的展望,在多个领域当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在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当中的合作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无论是安倍晋三前任的政府,还是现在的菅义伟新内阁,应该说对这一点也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把握和认识,因此才有了中日关系从2010年前后的最低谷逐渐回升的态势。从我们国家领导人对日本新政府的祝贺和期待其实也能够看到,只要能够坚持中日关系当中的四点原则共识,在此基础上经过双方努力,中日关系的未来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沈海涛表示,安倍晋三率领的内阁已经创下了日本近代以来政治史上的一个最长的连续执政的记录,而这种长期政权以安倍晋三因病辞职这么一个形式来结束其实是富有戏剧性的。如果我们仅仅看表面的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真是出人意料,猝不及防,甚至有些人还一时难以接受。但其实从长期观察日本社会,研究日本政治外交的学者的视角来看,这个事情有它的偶然性,也更多的是它的必然性所导致的。首先,安倍辞职采取这种形式,更多的是着眼于下一任的自民党政府来设计的,尽管他第一次执政时也是因同样的疾病原因辞职,但其实这次内在完全不同,不仅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不一样,同时也是作为日本政治自身的发展。
第一、今年年初突然触发的新冠疫情给日本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外交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导致日本安倍前政府面临的执政任务突然变化和加重,而恰恰在重要的时期,安倍内阁在最后阶段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整个社会经济的变化,不仅是疫情应对出现了重大失误,同时也使得日本经济受到了很严重的冲击,这是有很多数字可以说明的。再有,安倍执政后期一直主张的政治意愿,比如说修改宪法,比如说战后政治的总结算等都难以实施,特别是在内政面临困难的情况之下,在外交方面,安倍政府所面临的难题也突然加大,最主要的是由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日本施加的外交压力使得安倍难有作为。
在这种情况下,安倍能够以退为进,把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日本自民党对日本政府的掌控放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之下去处理,一方面显示了安倍晋三前首相的政治智慧,同时也说明了在日本政治发展的现状当中,面临的内外形势之下,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有经验的执政党,做出这种选择,其实是给自己铺设了一个完美的下台台阶。
沈海涛指出,安倍前首相领导的长期政权已经给日本政治带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可是安倍已经经历了三选,不可能再继续进行下一任自民党总裁的选举,那么接下来在安倍之后,如何能够把自民党对政权的掌控平稳地延续现实过渡,是自民党内大多数人所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菅义伟正好寄托了大多数人在这方面的政治意愿,所以他能够得到其他政治大佬的支持,得到担任首相的机会。另外菅义伟常年在官房长官这个位置上,对日本政府人事的掌控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一次的安排也是一个非常稳重稳健的形式,使新的政府班子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再有,日本政治当中的一些明日之星人物,这次多数都已经吸纳进来,按照个人的理解,菅义伟内阁是考虑到明年日本中央大选以及日本政治求改革的形势之下,自民党将面临新的政治冲击,所以需要新的人才梯队,这可以看出菅义伟是有非常独到且长远的眼光的,对菅义伟个人的执政能力,以及今后的政治决断和政治抱负,我们不应该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