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达生:ECFA满10年可能有三种情境
中评社台北9月12日电(记者 黄筱筠)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将于9月12日届满10周年,是否延续受到外界关注。台湾经济研究院国际处暨景气预测中心研究员邱达生接受中评社访问分析,ECFA满10周年会有三种情境发生,但可能性最高是“维持现状”。他也说,蔡英文执政之后,台湾出口中国的市场构成比反而提高,这主要是市场机制主导,政治氛围影响非常有限。
邱达生为美国凤凰城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组织管理学博士,现任台经院景气预测中心副主任暨国际事务处研究员、东海大学经济学系兼任教授、政治大学台湾安全中心研究员。研究专长包括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
邱达生指出,根据ECFA协议文本第16条终止条款载明:“一方终止本协议应以书面通知另一方。双方应在终止通知发出之日起30日内开始协商。如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则本协议自通知一方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第180日终止”,意即终止可以书面的方式通知,而被通知方要求协商,通知方不得拒绝。惟通知方倘决意终止协议,即便协商未获共识,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180天,协议即失效。
他认为,两岸ECFA发展有三种情境,第一种是,虽然10年到期,但两岸任一方都未发出书面通知;ECFA早收清单持续有效;第二种情境是,北京发出书面通知,例如中方在2020年9月发出书面通知,2020年10月两岸都没有协商,于是根据终止条款于2021年3月终止。第二种情形中还有可能是两岸在一个月内进行协商,破局收场,或是两岸一个月内进行协商,扩大合作。
但他表示,扩大合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是不可能。第三种情境则是,其他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例如与台湾出口结构相似度最高的国家向WTO控诉,两岸违反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第1条,WTO仲裁两岸需完成协定,北京发出书面通知,后续与情境二同。
ECFA10周年届满后,陆方最晚何时可提出终止?邱达生说,只要满10周年之后,双方随时要提出终止或是协商都可以,没有时效,随时可以提。但是只要一方提,两边就需要协商。如果台北主动提要协商,我们可能会有风险被终止,中国大陆可能不想要协商,那根据条文规定,6个月之后就会自动终止,“我们当然不会动”,按照现状就是继续。
邱达生对中评社分析,台湾在2012年时,ECFA相关项目占出口大陆比重是30.6%,但最近相关早收清单占比一直在缩小,反而是其他资通讯科技产品(ICT),从今年1月至8月出口中国大陆市场,占比已提高到64.28%,也让台湾今年1到8月出口能维持正常长。这主要是美国对华为制裁,中国大陆拉货囤积晶片。
他表示,过去台湾在电子零组件研发每一年都增加,主要是台湾资通讯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但是传产部分或是相关早收清单项目,可以直接到中国大陆设厂、投资,或是与中国大陆厂商合资,这有是ECFA项目占比减少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技术移转,影响相关产业的出口,但不管传产或是其他,技术领先中国大陆才是存活的关键。中国市场很有潜力,技术被中国赶上后,台湾市占自然就会下降。
邱达生表示,蔡英文执政后,台湾出口的的四大市场中国、美国、欧洲、东协相比较,出口中国大陆的市场,构成比反而提高。马英九2015年执政时,台湾出口中国大陆的构成比是39.5%,2016年蔡英文520上台,当年构成比是40.1%,但今年1至8月,台湾出口中国的构成比已经达43.2%,反而东协国家的构成比是下降的,对美国市场构成比虽是增加,但没有中国大陆市场比例高。
他认为,蔡政府上台后,两岸僵局虽难解,但中国市场趋势还是成长,是市场机制主导,政治氛围影响非常有限。
他指出,现在两岸没有对话,但中国大陆还是需要高科技产品,台湾在两岸经贸要扮演角色,应该是不断往技术供应链上层移动。倚赖输出到大陆的产业中农业占比非常很小,四舍五入甚至就没了。但是一旦中断,政府需要帮忙他们找替代市场,或是输出到与中国洽签FTA的经济体或是国家。
邱达生表示,如果ECFA持续也让两岸未来有机会,为双边协商留下基础,这是双方不明说的共识,两岸政府可能也认为未来总是要坐下来谈。但他指出,最后不管有没有ECFA,台湾方面都要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早收清单的产品需求面现在越来越小,但是高科技是优势,中国大陆也不得不买,高科技产业虽不是在ECFA早收清单里,但有资讯科技协定(ITA)也没有关税。
至于传统产业的早收清单,大陆市场对台湾需求越来越少原因是什么?邱达生指出,台湾传产厂商去中国大陆投资后,当技术移转后,中国拿到技术,双方差距缩小,就变成中国大陆的优势,在市占率上中国传产扩大,台湾市场就被排挤。
但他说,传产也不是完全绝望,像是纺织业的再生砂线就是台湾优势,中国还是会进口台湾再生砂线。而现在两岸纺织业都走向中间材,砂线、机能布等,并非以制作成衣为主,国际大厂都在帮运动品牌代工,走向环保再生的风尚,台弯在这方面还是领先。未来产业发展不管高科技传产,都要走向绿色经济,符合国际趋势提升相关继续,才能存活,不只对大陆,对其他国家都是一体适用。
邱达生也说,他前阵子去工总接触在中国大陆做生意的企业家,都认为ECFA中断是假议题,工总、商总都希望两岸经贸稳定发展,他们也认为美台FTA可以谈,但是两岸经贸也要稳定,企业界都是这样想法。也都评估早收清单不会中断,但是希望比早收清单更进步,让更多产业像是服务业可以利用审核机制去进行,若审核机制通过的话,希望未来两岸关系不要僵持下去,总要有对话机会。
他表示,现在除非台湾把这个议题吵得太凶,让北京内部都产生压力,必须要采取动作,否则中国大陆去年还抛出惠台政策,去年的惠台政策是单边服贸,中国大陆也希望未来透过沟通谈判,维持两岸经贸交流。
中评社台北9月12日电(记者 黄筱筠)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将于9月12日届满10周年,是否延续受到外界关注。台湾经济研究院国际处暨景气预测中心研究员邱达生接受中评社访问分析,ECFA满10周年会有三种情境发生,但可能性最高是“维持现状”。他也说,蔡英文执政之后,台湾出口中国的市场构成比反而提高,这主要是市场机制主导,政治氛围影响非常有限。
邱达生为美国凤凰城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组织管理学博士,现任台经院景气预测中心副主任暨国际事务处研究员、东海大学经济学系兼任教授、政治大学台湾安全中心研究员。研究专长包括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
邱达生指出,根据ECFA协议文本第16条终止条款载明:“一方终止本协议应以书面通知另一方。双方应在终止通知发出之日起30日内开始协商。如协商未能达成一致,则本协议自通知一方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第180日终止”,意即终止可以书面的方式通知,而被通知方要求协商,通知方不得拒绝。惟通知方倘决意终止协议,即便协商未获共识,发出终止通知之日起180天,协议即失效。
他认为,两岸ECFA发展有三种情境,第一种是,虽然10年到期,但两岸任一方都未发出书面通知;ECFA早收清单持续有效;第二种情境是,北京发出书面通知,例如中方在2020年9月发出书面通知,2020年10月两岸都没有协商,于是根据终止条款于2021年3月终止。第二种情形中还有可能是两岸在一个月内进行协商,破局收场,或是两岸一个月内进行协商,扩大合作。
但他表示,扩大合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是不可能。第三种情境则是,其他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例如与台湾出口结构相似度最高的国家向WTO控诉,两岸违反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第1条,WTO仲裁两岸需完成协定,北京发出书面通知,后续与情境二同。
ECFA10周年届满后,陆方最晚何时可提出终止?邱达生说,只要满10周年之后,双方随时要提出终止或是协商都可以,没有时效,随时可以提。但是只要一方提,两边就需要协商。如果台北主动提要协商,我们可能会有风险被终止,中国大陆可能不想要协商,那根据条文规定,6个月之后就会自动终止,“我们当然不会动”,按照现状就是继续。
邱达生对中评社分析,台湾在2012年时,ECFA相关项目占出口大陆比重是30.6%,但最近相关早收清单占比一直在缩小,反而是其他资通讯科技产品(ICT),从今年1月至8月出口中国大陆市场,占比已提高到64.28%,也让台湾今年1到8月出口能维持正常长。这主要是美国对华为制裁,中国大陆拉货囤积晶片。
他表示,过去台湾在电子零组件研发每一年都增加,主要是台湾资通讯产品符合市场需求,但是传产部分或是相关早收清单项目,可以直接到中国大陆设厂、投资,或是与中国大陆厂商合资,这有是ECFA项目占比减少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技术移转,影响相关产业的出口,但不管传产或是其他,技术领先中国大陆才是存活的关键。中国市场很有潜力,技术被中国赶上后,台湾市占自然就会下降。
邱达生表示,蔡英文执政后,台湾出口的的四大市场中国、美国、欧洲、东协相比较,出口中国大陆的市场,构成比反而提高。马英九2015年执政时,台湾出口中国大陆的构成比是39.5%,2016年蔡英文520上台,当年构成比是40.1%,但今年1至8月,台湾出口中国的构成比已经达43.2%,反而东协国家的构成比是下降的,对美国市场构成比虽是增加,但没有中国大陆市场比例高。
他认为,蔡政府上台后,两岸僵局虽难解,但中国市场趋势还是成长,是市场机制主导,政治氛围影响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