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疫情更凸显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线上论坛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李娜)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发展”线上论坛日前顺利举行。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论做出深入解读,并对后疫情时代如何高质量发展提出创新思想。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两山”理论对于我国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发展新范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践行“两山”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发展新范式,着力推动绿色惠民、绿色强国,实现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生态要求,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赢发展。

  如何推动后疫情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处理好经济和环境的关系,首先要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后疫情时代更要统筹推进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推动后疫情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开放。过去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中国经济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此次全球疫情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在短期内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是疫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内在紧密关系。面对此次新冠疫情危机,中国政府始终本着一种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回应了各方关切,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继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实现共赢。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再次凸显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而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世界各国只有携手合作,也必须合作,才能有效的应对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以及公共卫生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