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国切香肠式试探北京对台红线很危险
中评社香港8月22日电(评论员 冬日)随着美中大国竞争趋于白热化,美方正越来越公开地支持台湾,并“切香肠式”地试探北京对台红线。从美国大选开始两党对决到明年1月美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5个月内,台湾问题已进入高危阶段。
尽管美国有人宣称美台关系不从属于美中关系,但美中关系好坏决定美台关系冷热,在过去三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美中关系急剧恶化的今天,美台关系正在快速升温。
在一向扮演挺台“前锋”角色的美国国会山,从“台湾旅行法”到“亚洲再保证倡议法”,从“美国国防授权法”到“台北法案”,一系列已成法的法案推动着美台关系,还有一连串涉台议案在排队等候审议之中。尽管这些法案的多数涉台条款号称没有强制性,但其对美国行政当局采取实际挺台行动,突破美国政府原来设定的“一中政策”规程,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出于大国战略竞争的需要,以往在台湾问题上通常扮演“后卫”角色的美国政府也有越来越大的冲动来打“台湾牌”,制衡中国大陆,许多做法是得寸进尺、步步推进。
在对台军售方面,美国一改以前为了减少刺激北京而“打包出售”的做法,对台军售已回归常规化、例行化,特朗普政府迄今已7次宣布对台军售,总金额近133亿美元,尤其是去年7、8月间宣布的108辆M1A2T战车、250枚刺针导弹和66架F-16V战机,属于大宗先进武器。如今对台军售有向高精尖新领域迈进的势头,已传出美台正在洽谈出售先进无人侦察机、岸防巡航导弹、智能水雷等先进武器。
在安全合作方面,美台的军事训练、作战策略的合作演练一直在悄悄进行,现在美国法律建议美国应当公开邀请台湾参加“环太军演”等联合军演,并派军事医疗船访台。美国军机频繁出没台湾海峡甚至靠近台湾本岛上空,抵近中国大陆海岸线侦察;美国军舰穿行台湾海峡已成常态。随着8月18日“马斯廷号”驱逐舰穿行台湾海峡,今年以来美舰已经10次穿行台海,频率提升。
美国极端势力甚至在鼓吹恢复美军驻扎台湾,虽然被广泛认为不太可能发生,但在美军舰机频繁活跃于台海之际,外界普遍关注,美国军机会不会突然降落台湾,美国军舰会不会停泊台湾,穿军服的美军大兵会否公开现身台湾?没有人敢排除这种可能性。
在高层互访方面,自从“台湾旅行法”成法后,美台高层互访一直是热门话题。双方高官互访层级、活动范围、讨论议题,亦在一点点突破。从蔡英文过境美国接待规格提高,到台湾来访正职高官越来越多,见到的美方官员层级越来越高;从李大维与博尔顿在白宫会面,再到最近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成为1979年以来访台的最高排位美国内阁部长,互访层级和规格逐渐提升,是不争的事实。
下一步,特朗普或拜登会不会与蔡英文通话?蔡英文会不会访问华府,并到美国国会演讲?美国总统、副总统、国务卿、防长会否访台?华府有股强大的势力正在推动这些,但会否成真,端在美国总统的一念之间。
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保住台湾“外交盟友”,加强美台经贸合作,密切美台人文交流等方面,美国也都在大力推动中。在美中关系处于1979年以来最糟糕状况之时,说美台关系正处于40多年以来“最佳状况”,虽然国民党不愿承认,实际并不为过。
台湾的地缘战略位置重要,并非今天才为人所知,但台湾现在被美国如此器重,被打上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关键伙伴”的标签,正式被纳入美国国防部的印太战略报告中,归根结底是因为美中大国战略竞争的升级。
美国自己定下的试图两面讨好的“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正在遭遇1979年以来最大的挑战。不仅极端保守势力在推动美国对台防卫承诺明确化,与台湾重建官方关系,美国主流媒体近日也频频发出拉近和升级美台关系的讯息:
《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题为“特朗普、拜登及台湾”的社论指出,鉴于未来4年美中可能为台湾议题摊牌,美国对台湾承诺的本质,不应只是这次美国大选顺带一提的竞选议题。社论对过去民主党政府在北京与台北之间保持平衡提出质疑,并呼吁美国总统候选人说明对台湾问题的看法。社论说,台湾是两强对抗的中心,美国选民有权知道下任总统将如何处理台湾议题。
引人注目的是,刚在美国民主党全代会通过的2020年民主党党纲,对台湾问题的表述虽然只有三句话,但与2016年党纲相比,不提坚持“美国的一中政策”,只提坚持“台湾关系法”。
《华盛顿邮报》日前发表在美国战略学界名声很大的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卡根(Robert Kagan)的专文。“特朗普政府是否准备好回应中国对台湾的攻击或威胁?拜登政府会是这样吗?美国人民呢?如果中国人认为美方声明和制裁是虚张声势,我们是否准备采取额外行动?”卡根在文中提问,“美国在二战前20年的政策形成于对其他国家诉诸武力意愿的看来惊人的天真。人们想知道,我们今天是否不再那么天真了。”
《纽约时报》日前发表题为“美国试图加强台湾地位,但不承认其主权”的报道。报道引述前美国前副助理防长科尔比(Elbridge Colby)的话:“从军事和信誉角度来看,台湾是最重要的”。参与过特朗普政府的美国国防战略起草的科尔比说:“我们需要改变在台湾问题上的做法,以增强威慑力,明确我们的立场,特别是结束我们在应对武力方面的残余模糊性,并改变我们的军事力量结构和态势。”
现在美国战略学界流行的说法是:北京对香港强势出手,下一个就是台湾了;如果美国任由北京胁迫台北,甚至以武力拿下台湾,则华府就在印太地区失去信用,日本、韩国等盟友就会反水,美国就会将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让渡给中国。
华府摆明了是将台北当作对抗北京的“马前卒”,而把“反中”当作要务的蔡政府也主动投怀送抱。蔡英文日前向美国智库做了以“保卫台湾作为印太区域自由的堡垒”为题的演讲,表示其第二任内的“首要任务即在区域的共同利益,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台美安全合作关系”。
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日前发表“台湾面临被卷入中美权力斗争的风险”的报道。CNN指出,尽管台湾政府内部可能对接近美国而与北京对抗感到不安,但专家表示,它几乎没有真正的选择。因为美国几乎是唯一愿意公开支持台湾的主要大国,台湾很难不与美国政府配合。
当然,美国相对理性的学者一再警告,拿台湾当棋子,最后害的是台湾。因为在北京看来,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如果台湾问题的红线被触动,北京惩罚的首先是台湾,而不是美国。如果美中因为台湾而开战,战场首先在台海,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台湾人民。
对于中国大陆对台动武的红线,《反分裂国家法》里规定了三种情形:一,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二,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三,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然而在美国人看来,这种红线的界限依然模糊,所以在利用台湾对抗中国的过程中,既支持台湾出头,又不愿与中国发生战争的美国采取了“切香肠”的方式,一点点、一步步地试探北京的反应。
彭博新闻社日前在一篇报道中,承认美国正在台湾问题上采用“切香肠式”手法。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最近就此曾做出回应:“美方频繁打台湾牌,想通过‘切香肠’的方式来危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完全是痴心妄想。解放军始终保持高度戒备,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
解放军近期明确针对美国支持台湾,在台海地区加大了军事活动的频率和力度。尤其是日前在台湾海峡及南北两端,组织多军种、多方向、成体系、实战化演练,传达了强烈的反“台独”分裂,反外部势力干涉的信号。
形势微妙而危险。中美国防部长最近在近期两国高层罕有的通话中特别谈到了台湾问题。五角大楼的声明表示:“两位领导人都同意,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发展危机沟通和降低风险所需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的确,在这种来来往往的博弈中,没人愿意“开第一枪”,但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始终很高。更令人担忧的是,当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选情如果出现重大变化,过去三年多在台湾问题上被认为还相对谨慎的特朗普,会否在台湾问题上有出人意料之举?呈现“自由落体”状态的美中关系,有没有足够的定力和机制,防止美中在台海爆发灾难性的战争?没人知道,但举世关注。
中评社香港8月22日电(评论员 冬日)随着美中大国竞争趋于白热化,美方正越来越公开地支持台湾,并“切香肠式”地试探北京对台红线。从美国大选开始两党对决到明年1月美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5个月内,台湾问题已进入高危阶段。
尽管美国有人宣称美台关系不从属于美中关系,但美中关系好坏决定美台关系冷热,在过去三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美中关系急剧恶化的今天,美台关系正在快速升温。
在一向扮演挺台“前锋”角色的美国国会山,从“台湾旅行法”到“亚洲再保证倡议法”,从“美国国防授权法”到“台北法案”,一系列已成法的法案推动着美台关系,还有一连串涉台议案在排队等候审议之中。尽管这些法案的多数涉台条款号称没有强制性,但其对美国行政当局采取实际挺台行动,突破美国政府原来设定的“一中政策”规程,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出于大国战略竞争的需要,以往在台湾问题上通常扮演“后卫”角色的美国政府也有越来越大的冲动来打“台湾牌”,制衡中国大陆,许多做法是得寸进尺、步步推进。
在对台军售方面,美国一改以前为了减少刺激北京而“打包出售”的做法,对台军售已回归常规化、例行化,特朗普政府迄今已7次宣布对台军售,总金额近133亿美元,尤其是去年7、8月间宣布的108辆M1A2T战车、250枚刺针导弹和66架F-16V战机,属于大宗先进武器。如今对台军售有向高精尖新领域迈进的势头,已传出美台正在洽谈出售先进无人侦察机、岸防巡航导弹、智能水雷等先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