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蓬佩奥鼓动“民主同盟”抗中只是空想
中评社香港8月11日电(评论员 冬日)蓬佩奥最近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的被外界称为“新冷战铁幕”的演讲中,鼓动组成“民主同盟”,以对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这种操弄意识形态的喧嚣,受到外交学界的广泛质疑。许多人相信,在美国自身民主价值衰退,国际关系依然以国家利益为上的今天,试图以意识形态划界,重演冷战对峙,只是空想而已。
首先,美国这个以往总是给全世界“传民主经、布自由道”的“山巅之城”,现如今内政外交的许多做法,与民主自由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其“民主灯塔”之光已然黯淡。
特朗普本身就不是一个推崇自由民主的领导人,他讲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要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什么都是可以拿来做交换的。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极端右派,则是意识形态优先,身份认同至上,民粹主义泛滥。表现在对内对外的政策手法,则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对内,特朗普政府对待移民日趋严苛,排外仇外情绪在美蔓延;在最近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中,特朗普只讲“法律与秩序”,不反思种族歧视、暴力执法,反以激烈言论撕裂社会,以强力驱散和平示威;在新冠大流行中,特朗普为了个人连任,罔顾防疫科学建议,贸然重启社会经济。多元、平等、和平、科学之类的价值观,已被抛之脑后。
对外,规则和秩序挂嘴边,却是“合意则为我所用,不合则翻脸抛弃”。特朗普上台以来,频频退群毁约,尤其在全球新冠大流行之际,悍然退出世卫组织,令全世界为之侧目。以举国之力对付在技术上领先的华为;凭空下令强买备受欢迎的抖音还要收佣金。手法拙劣,吃相难看。言论自由、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开放包容、遵守规则等原则,惨遭践踏。
其次,美国在外交和军事上一向以拥有无人匹敌的同盟为自豪,然而现在盟友和伙伴们对于美国承诺的坚定性、可靠性,对于美国的全球领导性,有着越来越多的怀疑与不信。
鼓吹“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对美国的盟友们“搭便车”不满,对同盟体系不感冒、没真心。比如最近从德国和欧洲撤出近1.2万军队;要求韩国分摊更多驻军费用,否则就威胁撤军等,让“美国在安全上保卫盟友,盟友却在经济上从中国发财”的模式难以为继。特朗普屡屡退群毁约,更让一些盟友和伙伴忧心:有朝一日,自己会不会从“棋子”变成“弃子”。
但凡美国奉行单边主义的时候,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支持度就明显下滑,小布什时代如此,特朗普时代更如此。盖洛普全球民调发现,特朗普执政三年来,世界各国对于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支持度一直在3成出头的历史低位徘徊,但不支持度却是主要大国中最高的,在4成以上,欧洲对美领导力的不支持度更超过6成。
对于特朗普政府鼓吹民主自由在言行上的自相矛盾,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莱特(Thomas Wright)在大西洋月刊网站撰写题为“蓬佩奥关于中国的离奇演讲”指出,蓬佩奥一边表示,美国将组织自由世界,一边在疏远和破坏自由世界;他一边鼓吹民主,一边又在国内怂恿和破坏民主;他一边赞扬中国人民,一边却以不良意图来涵盖留美中国学生。
第三,尽管多边主义和全球化遭遇寒流,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依然应当是和平、平等、尊重、互利。任何理性的国家都不会置自身利益于不顾,以意识形态来划界选边。
国家利益应是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第一考量,若利益有分歧、有冲突,也应以对话和规则来管控分歧,化解冲突,而不是你死我活,有我没他。过去两年,特朗普政府高官却逼迫别国在5G网络建设上放弃华为,组建“清洁网络堡垒”;推而广之,蓬佩奥现在鼓吹建立“民主同盟”,要其盟友和伙伴在“自由与暴政”之间选边。
大打意识形态牌,在国际事务中搞你死我活的斗争,只是特朗普政府在面对竞争危机的焦虑感下掀起的逆流,新冠疫情加剧了这股逆流。但理性和正义之士会相信,改良的多边主义和调整的全球化,终究仍会是世界合作发展的大趋势。
有些国家在某些方面迫于美国的压力,或者会选择性地配合美国,但国家利益的多样化,中国越来越强的国际影响力,全球战略利益格局的重组,决定了没有哪个国家会全心全意、死心塌地追随美国来对抗中国。连澳大利亚这种目前与美国亦步亦趋的盟友,其高官在表态对华政策时,都不像蓬佩奥那样咄咄逼人。
即便在冷战年代,西方国家跟中国都有来往。只要中国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在利益相互交织融合的今天,想让全世界断绝与中国来往,岂不是笑话?
多次呼吁美国不要逼迫亚太国家在美中之间选边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最近提出了对美国下届总统的建议:稳定与中国的关系,让亚太国家有安全的、可预见的环境以生存发展;发展跨党派共识,使美亚关系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让亚太国家能依靠,而不必担心大国突然决定其利益另有所在。李显龙说出了亚太国家事关生存发展的共同关切。
最后,从美国自身利益来看,美中关系终究要走回既竞争又合作的道路。那种试图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割裂,试图以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划分阵营的做法,等同于要对中国实施“政权更替”,既疯狂危险,亦徒劳无功。
“新冷战”是在开历史倒车,会开进死胡同,还可能发生撞车。美国前国安顾问哈德利(Stephen Hadley)说:“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需要一个与中国打交道的可持续战略,以便在不分裂世界,不让我们陷入一场谁都不想要的战争的情况下,建立一套规范和规则···我们要花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美国对华策略急需一场拨乱反正!
中评社香港8月11日电(评论员 冬日)蓬佩奥最近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的被外界称为“新冷战铁幕”的演讲中,鼓动组成“民主同盟”,以对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这种操弄意识形态的喧嚣,受到外交学界的广泛质疑。许多人相信,在美国自身民主价值衰退,国际关系依然以国家利益为上的今天,试图以意识形态划界,重演冷战对峙,只是空想而已。
首先,美国这个以往总是给全世界“传民主经、布自由道”的“山巅之城”,现如今内政外交的许多做法,与民主自由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其“民主灯塔”之光已然黯淡。
特朗普本身就不是一个推崇自由民主的领导人,他讲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要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什么都是可以拿来做交换的。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极端右派,则是意识形态优先,身份认同至上,民粹主义泛滥。表现在对内对外的政策手法,则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对内,特朗普政府对待移民日趋严苛,排外仇外情绪在美蔓延;在最近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中,特朗普只讲“法律与秩序”,不反思种族歧视、暴力执法,反以激烈言论撕裂社会,以强力驱散和平示威;在新冠大流行中,特朗普为了个人连任,罔顾防疫科学建议,贸然重启社会经济。多元、平等、和平、科学之类的价值观,已被抛之脑后。
对外,规则和秩序挂嘴边,却是“合意则为我所用,不合则翻脸抛弃”。特朗普上台以来,频频退群毁约,尤其在全球新冠大流行之际,悍然退出世卫组织,令全世界为之侧目。以举国之力对付在技术上领先的华为;凭空下令强买备受欢迎的抖音还要收佣金。手法拙劣,吃相难看。言论自由、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开放包容、遵守规则等原则,惨遭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