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发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报告
中评社香港7月29日电(记者 沈而忱)团结香港基金28日发表新一份题为《“棕”合持续发展 “地”利现代物流》(可按此查看:https://bit.ly/3hFltul)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报告。报告指香港物流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加上基建投资落后,令本港物流业优势渐失。报告建议特区政府分别从“硬件”及“软件”两方面着手,提供全面的基建及政策支持,包括在四个策略性位置建设物流枢纽以及连接的交通基建;另一方面,港府亦要制定产业政策,成立专注策略性产业发展的法定机构等,以推动本港物流业持续发展。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黄元山表示,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角力正在改变当今世界的贸易和供应链格局。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政府应适时肩负责任,以社会及业界的整体利益为导向,及时采取行动,从而维护香港在世界贸易及物流版图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地位。
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叶文祺指出,市民不仅要安居,还要乐业。政府在不遗余力开辟更多住宅用地的同时,也需确保有足够的土地发展香港的策略性行业。香港需要有前瞻性的产业政策和长远的土地用途规划,并适时为物流等策略性行业提供足够的土地和配套设施,支援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香港物流业优势渐失 落后新加坡
贸易和物流是香港四个主要产业之一,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1.2%,并贡献了18.6%的就业职位,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生产及消费模式的改变,物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角色日益重要。一方面,产品由不同国家的厂商制造,物流成为连接各工序的重要纽带。另一方面,近年电子商贸蓬勃发展,消费活动逐渐从线下转至线上,物流服务方便货品直递买家府上。
尽管香港作为传统物流枢纽具有多项优势,包括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卓越的交通网络、高效的海关运作、自由港地位等等,但由于政府欠缺长远规划,政策配套支援不足,再加上土地供应持续短缺,种种限制令香港物流业优势渐失。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物流表现指数,香港位列全球第12位,较2016年下降了三位,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新加坡。翻查过往的规划纪录,早在1990年代,政府已拟定于屯门西地区和洪水桥一带,建设支持海运和港口业的后勤用地,但最后有关规划未能得到系统性落实,而过往规划的十号货柜码头,以及小蚝湾物流园等项目,最终亦被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