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美欧联手对付中国并非铁板一块

蓬佩奥(左)与英国首相约翰逊21日会晤 路透图

  中评社华盛顿7月21日电(记者 余东晖)正在英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今天将与英国首相和外长会晤,主要议程之一就是继续施压英国,在5G、香港等问题上联手对付中国。然而,最近美欧专家学者就中国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发现,双方存在不少分歧,远非铁板一块。欧洲人相信要在美中之间找到自主道路。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和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最近举办了一场大型网络研讨会,汇聚43位美欧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探讨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及其对华关系的看法变化,以期确定大西洋两岸对华关系的共同利益与分歧领域。

  与会的美方专家包括艾伦、坎贝尔、易明、傅泰林、葛维宝、韩美妮、麦艾文、黎安友、夏伟、沈大伟等14位;欧方专家则包括达尔吉里、巴茨、艾什、顾德明、韩博天、胡谧空、米特、彭朝思、史丹泽、伍德克等29人。

  日前他们联合发布了关于此次研讨的总结报告,题为《与龙打交道:中国是跨大西洋的挑战》。这个调查报告分为七个部分:一,贸易和投资;二,中国技术挑战;三,应对“一带一路”;四,中国人权;五,中国影响力;六,中国与全球治理;七,安全领域挑战。

  这个报告确认,当前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的看法,包括双方专家认为的对中国行为和政策的回应方面,共同点大于分歧。与过去40年美欧都寻求对华合作不同,双方专家现在都对越来越强硬自信的中国表达了更多的关切。

  报告指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框架影响到欧洲对华看法和政策。在一些问题上,欧洲人感到压力,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在另一些问题上,欧洲人感到与美国更紧密地站在一起;在贸易等其它问题上,欧洲人感到与中国的关系很重要。许多欧洲人认为,欧洲必须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找到自己的自主道路。

  双方专家认为,“接触”不再是制定对华政策的唯一范例。美国人现在习惯性地称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欧盟也正式将中国并列为伙伴、竞争对手和“系统性竞争对手”。对于美国和欧洲的决策者来说,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已经明显向竞争的方向转变。

  虽然美欧在中国问题上的利益和观点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但专家们的共识是,特朗普及其政府对欧洲盟友和伙伴的行为已在很大程度上侵蚀了跨大西洋的信任。欧洲人对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缺乏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感到担忧,在面对中国和其它国际挑战时,他们越来越感到“靠自己”,尽管对中国的共同关切可能成为修复跨大西洋关系的“催化剂”。

  双方表现出了观点分歧:在美国的做法中,安全问题扮演主导角色,导致经济和技术问题被“安全化”。而在欧洲,与中国的贸易被视为比较中立。与美国相比,欧洲人更少倾向于从地缘政治或国家安全角度看待中国,而更多地是从贸易角度看待中国。

  尽管在经贸问题上,美欧商界对中国有类似的关切,但专家指出,由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和欧盟咄咄逼人地使用关税,华盛顿严重侵蚀了美欧之间的信任,浪费了对北京协同施加多边压力的黄金机会。许多欧洲与会者指出,多数欧洲经济体并不认为自己是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受益者,也不支持对华“脱钩”议程。

  在技术挑战方面,与会者普遍承认,保持西方在一系列技术上的优势正面临严峻挑战,因为中国的自主创新已经开始挑战发达国家在关键技术上的全球优势,包括人工智能、5G、半导体和量子技术。

  一些欧洲与会者建议,创建一个以“二十国集团”(G20)为模板的“技术十国集团”(Tech 10),作为一个多边联盟来协调技术开发、使用和获取的政策。这个想法已经在英国政府内部得到了支持。

  对于“一带一路”,美欧双方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美国人更关注其地缘政治影响,而欧洲人则关注其商业或基础设施层面,并不那么看重“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在安全方面,美欧的分歧更加明显。美国在亚洲和全球的安全利益更广泛地推动其对中国和东亚的战略和政策的转变。美国与会者强调,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速度和范围已经达到改变区域力量平衡的程度,从而损害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

  尽管欧洲专家也关注中国军队不断扩大的地区影响力及其在东南亚和印度洋不断扩大的活动,但他们对参与对抗中国海洋主张活动的兴趣有限。

  报告承认,美欧与中国有关的分歧点中,亚洲的军事安全问题的分歧或许最明显。由于欧洲人在亚太地区没有强大的军事存在,他们往往把中国更多地视为一个经济和贸易问题,而不是一个安全问题。

蓬佩奥(左)与英国首相约翰逊21日会晤 路透图

  中评社华盛顿7月21日电(记者 余东晖)正在英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今天将与英国首相和外长会晤,主要议程之一就是继续施压英国,在5G、香港等问题上联手对付中国。然而,最近美欧专家学者就中国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发现,双方存在不少分歧,远非铁板一块。欧洲人相信要在美中之间找到自主道路。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和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最近举办了一场大型网络研讨会,汇聚43位美欧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探讨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及其对华关系的看法变化,以期确定大西洋两岸对华关系的共同利益与分歧领域。

  与会的美方专家包括艾伦、坎贝尔、易明、傅泰林、葛维宝、韩美妮、麦艾文、黎安友、夏伟、沈大伟等14位;欧方专家则包括达尔吉里、巴茨、艾什、顾德明、韩博天、胡谧空、米特、彭朝思、史丹泽、伍德克等29人。

  日前他们联合发布了关于此次研讨的总结报告,题为《与龙打交道:中国是跨大西洋的挑战》。这个调查报告分为七个部分:一,贸易和投资;二,中国技术挑战;三,应对“一带一路”;四,中国人权;五,中国影响力;六,中国与全球治理;七,安全领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