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分不清“道”和“术”的国民党危矣

7月16日“蓝委”陈玉珍被“绿委”推离主席台。(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香港7月21日电(评论员 束沐)近期国民党“立委”的表现相当吸睛,似乎让人看到一个颇具“战力”的在野党。不过,在民进党“一党独大”之下,再激烈的抗争手段都无济于事,甚至被绿营舆论精心操作后,再度转化为网络乡民KUSO和嘲讽的素材。

  “蓝委”的人数劣势、舆论弱势固然值得同情。但根本问题在于,自从1月败选、6月“罢韩”之后,国民党上到领导层、下到民代和县市首长,尚未找到触底反弹、脱胎换骨的办法。对比2008年民进党惨败后重返街头,在“江陈台北会谈”期间制造惊人暴乱后,“暴力小英”路线立即稳住了基本盘,也巩固了蔡的党内地位,今天的国民党很想模仿,但无奈落了个邯郸学步的境地。

  关键问题在哪?观察国民党主席江启臣近期的两段讲话,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7月4日,江在参加“革实院”青年营谈及两岸议题时表示,“九二共识”只是工具性论述;7月11日,他在出席台北市党部活动时说,很多人问国民党的核心理念价值是什么?“中华民国宪法”写的就是国民党坚持的价值。

  上面两段话暴露出蓝营领导层的混沌认知。江启臣上任后推出“改革委员会”,力图推陈出新强化国民党论述能力、摆脱过去的被动局面,这些努力都值得肯定。但正如同江启臣口中提及的“工具性论述”与“核心价值”,对于这些影响国民党未来发展路线的根本性问题,蓝营上下目前看起来还是没有搞清楚、弄明白,甚至出现了颠三倒四、本末倒置的情况。

  “核心价值”就是“道”,放在台湾政坛叫做“神主牌”。“工具性论述”就是“术”,“术”可以充满弹性、因时而变、依势而为,但根本上应服从于、服务于“道”。对任何一个选举政治体制下的政党而言,什么是“道”、什么是“术”,这是个大哉问。牢牢抓住“道”,就可以站稳立场、号召民众,因时因势调整“术”,便可以灵活应对政局变幻、谋取最佳政治效益。今天国民党面临的问题,就是搞不清“道”和“术”的关系,甚至连对其本身的涵义的认知都相当模糊和肤浅。   “九二共识”究竟是“道”还是“术”?江启臣的回答是“术”、是“工具性论述”。可见,他只看到“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协商谈判所谓“通关密语”的一面,这是非常片面的认知。毫无疑问,“九二共识”是承载着两岸关系核心价值的概念: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一点既见诸中国国民党的政治纲领,亦见诸台湾方面相关宪制规定。这怎么不是“道”?怎么不属于“核心价值”?

  毋庸讳言,2008年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求同存异,积极推进两岸协商谈判,促成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某种意义上也发挥了“术”的功能。正如已故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先生的比喻,23项两岸协议是“高速公路”,“九二共识”就是桥墩。然而,如果仅仅把“九二共识”当口号、当政见、当标题,只重视其“术”的功能,却忽视乃至遗弃其“道”的价值,国民党必然会掉进两岸论述的泥沼,也注定沦为日复一日高喊“一中各表”的祥林嫂。

  在这个问题上,民进党给国民党上了“很好一课”。如果“九二共识”真的只是国民党口中的“工具性论述”,那么民进党为何不直接笑纳?就是因为“台独”始终是绿营“神主牌”,是民进党的“道”,怎能容得下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两者之间有根本性、不可调和的矛盾。即便在马英九执政时期,民进党地方首长、派系要角“蹭”两岸红利纷纷登陆参访,内部要求修正两岸路线的呼声一度占上风,但最后还是没接受“九二共识”、也没有放弃或冻结“台独党纲”。

  反观被江启臣尊奉为“国民党核心价值”的“中华民国宪法”,在民进党看来只不过是“术”的层次,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2016年以来,民进党当局一再宣称以“中华民国宪法”处理两岸事务、创造“中华民国台湾”概念,大型典礼、外事活动、重要场合似乎并不排斥展示带有“中华民国”元素的符号象征,难道这些言行都意味着民进党改弦更张了吗?   恰恰相反,四年多来的事实和结果表明,“隐性台独”、“文化台独”、“切香肠式台独”鸭子划水,愈演愈烈,民进党正是在“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条例”的掩护下炮制“反渗透法”、给“国安五法”加辣,阻挠和破坏两岸交流合作,为两岸协商谈判设下重重障碍。民进党坚持“台独”之道,玩弄“中华民国宪法”之术,国民党却傻傻分不清,还在那里人云亦云地“检讨两岸路线”,前途只会更加迷茫!

  江启臣在就职演说中提及“振兴中华民族”,这句话才真正有一点触及中国国民党应有核心价值的味道。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也必将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实现。“振兴中华”固为道,“国家统一”亦为道,国民党坚持自由、民主、人权等等无可厚非,更应思考如何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进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做出应有的贡献。否则,国民党的边缘化才刚刚开始。

7月16日“蓝委”陈玉珍被“绿委”推离主席台。(中评社 郑羿菲摄)

  中评社香港7月21日电(评论员 束沐)近期国民党“立委”的表现相当吸睛,似乎让人看到一个颇具“战力”的在野党。不过,在民进党“一党独大”之下,再激烈的抗争手段都无济于事,甚至被绿营舆论精心操作后,再度转化为网络乡民KUSO和嘲讽的素材。

  “蓝委”的人数劣势、舆论弱势固然值得同情。但根本问题在于,自从1月败选、6月“罢韩”之后,国民党上到领导层、下到民代和县市首长,尚未找到触底反弹、脱胎换骨的办法。对比2008年民进党惨败后重返街头,在“江陈台北会谈”期间制造惊人暴乱后,“暴力小英”路线立即稳住了基本盘,也巩固了蔡的党内地位,今天的国民党很想模仿,但无奈落了个邯郸学步的境地。

  关键问题在哪?观察国民党主席江启臣近期的两段讲话,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7月4日,江在参加“革实院”青年营谈及两岸议题时表示,“九二共识”只是工具性论述;7月11日,他在出席台北市党部活动时说,很多人问国民党的核心理念价值是什么?“中华民国宪法”写的就是国民党坚持的价值。

  上面两段话暴露出蓝营领导层的混沌认知。江启臣上任后推出“改革委员会”,力图推陈出新强化国民党论述能力、摆脱过去的被动局面,这些努力都值得肯定。但正如同江启臣口中提及的“工具性论述”与“核心价值”,对于这些影响国民党未来发展路线的根本性问题,蓝营上下目前看起来还是没有搞清楚、弄明白,甚至出现了颠三倒四、本末倒置的情况。

  “核心价值”就是“道”,放在台湾政坛叫做“神主牌”。“工具性论述”就是“术”,“术”可以充满弹性、因时而变、依势而为,但根本上应服从于、服务于“道”。对任何一个选举政治体制下的政党而言,什么是“道”、什么是“术”,这是个大哉问。牢牢抓住“道”,就可以站稳立场、号召民众,因时因势调整“术”,便可以灵活应对政局变幻、谋取最佳政治效益。今天国民党面临的问题,就是搞不清“道”和“术”的关系,甚至连对其本身的涵义的认知都相当模糊和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