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冠深在全国政协就落马洲河套区提建言
此次专题协商会采取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举行,10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等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广东、香港、澳门分会场参加会议,40多位委员和部分专家在会上发言,200多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论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推进大湾区创新合作的重大意义,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维护稳定之基,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打造开放型协同创新高地,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委员们建议,要优化大湾区“一走廊、一中心、三枢纽、多平台”创新合作空间布局,促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向珠江东西两岸各市延伸。要有序推进三地行业标准、商标注册、执业资格互认,开设科研设备、样品过境绿色通道,创新金融合作监管方式,打通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的堵点。
高质量推动粤港创新合作意义重大
蔡冠深建议,尤其要加大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的示范力度。“落马洲河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共建共管基础扎实,是全面深化粤港合作、探索便利港人北上创新创业政策的最佳平台。”他认为,可以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为基础,探索设立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国家级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特别合作区,由中央综合授权,在区内闭环开展“一揽子”政策试点,为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推动全方位跨境融合开展压力测试。
他建议,宜以科研项目为管理单位,对区内跨境运送的科研仪器统一免征进口税,探索设立“科研样本绿色通道”。并借鉴美国橡树林国际实验室、冷泉港实验室、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等国际顶尖实验室的先进管理模式,在区内先行先试具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机制,设立统一的信息化科研成果展示平台,成立专业的产学研合作联盟。
突破土地局限促进深港合作
同时,蔡冠深建议,提升重大科创平台和大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并采取“1+3”模式(香港1平方公里、深圳配套3平方公里),“突破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土地局限,并在区内共同设立科技创新管理机构,”他说。
比如,可促进深港合作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联合招引国际大公司等创新主体到河套地区设立全球顶尖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也可借助香港国际化专业人才,充分利用香港法律系统与西方全面接轨的优势,在香港设立大湾区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及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为河套区及大湾区内外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国际化法律服务。”
此次专题协商会采取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举行,10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等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广东、香港、澳门分会场参加会议,40多位委员和部分专家在会上发言,200多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论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推进大湾区创新合作的重大意义,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维护稳定之基,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打造开放型协同创新高地,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委员们建议,要优化大湾区“一走廊、一中心、三枢纽、多平台”创新合作空间布局,促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向珠江东西两岸各市延伸。要有序推进三地行业标准、商标注册、执业资格互认,开设科研设备、样品过境绿色通道,创新金融合作监管方式,打通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的堵点。
高质量推动粤港创新合作意义重大
蔡冠深建议,尤其要加大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的示范力度。“落马洲河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共建共管基础扎实,是全面深化粤港合作、探索便利港人北上创新创业政策的最佳平台。”他认为,可以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为基础,探索设立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国家级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特别合作区,由中央综合授权,在区内闭环开展“一揽子”政策试点,为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推动全方位跨境融合开展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