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网路报:如何发挥两岸求同存异
其后蔡未再向前进,否则能够建立两岸协商及联系机制的政党就不会只是国民党了。更因当局不断在政、经、文、教、社各个领域推行“去中国化”,以及蔡英文用台湾、中国互为对应来表现“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并且倚美抗中,以致两岸敌意上升、对立加剧。
此一形势应该能使国民党向民众诉求,其曾以九二共识化解了2005年大陆制订反分裂国家法后的台海危急情势,进而开创了马英九8年执政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是国民党于年初败选后,自认不敌被抹黑抹红,连曾经行之有效的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也意图放弃。如此是否就可不再遭受抹黑抹红且能扩张选票,恐难定论,但是至少会使国民党丧失重建两岸和平的王牌,以及造成认同九二共识者的离去。
如前所述,蔡英文虽曾指出两岸求同存异,然而对于真正关键之双方共同的部份,她未有所表明,所以无法达成两岸维系协商及联系机制的效果。那么她月前在连任就职演说中连求同存异之词都没有重申,就更不可能获致两岸复谈了。
此次她呼吁两岸“民主、对等、和平、对话”,平心而论,证诸马英九时期的两会协商、两部门联系与首长互访、两岸领导人会面,何尝违背过这八字箴言?可见要害在于务实勇敢呈现两岸关系政治定位的共同部份,才能就双方歧异的部份搁置争议,进而逐级垫高良性互动。
事实上,毫无疑问“宪法”就是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海峡两岸,双方不是国与国关系;同时,“宪法”规定两岸处在“国家统一前”,那么双方对于一中涵义的认知不同乃理所当然。此即两岸对一中原则求同、对一中涵义存异的九二共识。可见认同九二共识完全不存在有自我降格的疑虑。
继李登辉之后掌权的陈水扁一度表示,“一个中国要从‘宪法’找答案”,但他正是没有提出答案也拒用已有的答案,所以无法达成两岸协商。接着是马英九以九二共识实现前所未有的两岸和平、共同发展。如今,在朝的蔡英文与在野的国民党虽均宣称依据“宪法”,但蔡却否定九二共识,年初败选后的国民党竟也对九二共识变成闪躲。
寄望蔡英文回心转意,显然并不现实。在台海愈趋险峻的形势下,国民党唯有勇于宣扬两岸求同存异的内容,而非光有形容词,始能证明自己拥有再创两岸和平的能力。
其后蔡未再向前进,否则能够建立两岸协商及联系机制的政党就不会只是国民党了。更因当局不断在政、经、文、教、社各个领域推行“去中国化”,以及蔡英文用台湾、中国互为对应来表现“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并且倚美抗中,以致两岸敌意上升、对立加剧。
此一形势应该能使国民党向民众诉求,其曾以九二共识化解了2005年大陆制订反分裂国家法后的台海危急情势,进而开创了马英九8年执政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是国民党于年初败选后,自认不敌被抹黑抹红,连曾经行之有效的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也意图放弃。如此是否就可不再遭受抹黑抹红且能扩张选票,恐难定论,但是至少会使国民党丧失重建两岸和平的王牌,以及造成认同九二共识者的离去。
如前所述,蔡英文虽曾指出两岸求同存异,然而对于真正关键之双方共同的部份,她未有所表明,所以无法达成两岸维系协商及联系机制的效果。那么她月前在连任就职演说中连求同存异之词都没有重申,就更不可能获致两岸复谈了。
此次她呼吁两岸“民主、对等、和平、对话”,平心而论,证诸马英九时期的两会协商、两部门联系与首长互访、两岸领导人会面,何尝违背过这八字箴言?可见要害在于务实勇敢呈现两岸关系政治定位的共同部份,才能就双方歧异的部份搁置争议,进而逐级垫高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