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不绝涌入港 投联汇信心一票

联汇自1983年实施以来,经历过无数挑战,仍屹立不倒

  中评社香港7月7日电/香港国安法正式在港实施,美国政府扬言要对港实施制裁,同时有对冲基金表示要狙击港元,令市场忧虑联系汇率会否受损。联系汇率自1983年实施以来,历尽无数经济起跌及挑战,仍然屹立不倒。例如,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被“金融大鳄”索罗斯狙击港元,有赖香港政府重手击退来犯之敌。专家强调,现时与23年前不同,香港外汇储备充足,内地经济实力不可同日而语,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正是资金对联汇投信心的一票。

  大公报报道,自联汇成立以来,面对接二连三的外来冲击,例如1987全球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沙士、2008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到今天的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等等。虽然面对不少威胁,但联系汇率制度始终稳定运作,近年更甚少听到有对冲基金胆敢沽空港元。不过,最近有对冲基金表明要沽空港元,明显是趁全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上中美关系恶化,希望浑水摸鱼,可以断言这是难以成功的。

  对冲基金对赌港元跌40%

  工银亚洲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詹伟基表示,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初,美国海曼资本(Hayman Capital)创办人、对冲基金经理巴斯(Kyle Bass)透过新成立的基金公司Hayman Hong Kong Opportunities Fund,以200倍资金杠杆,买入未来18个月到期,且执行价格在10.85附近(即港元兑美元汇率下跌40%)的港元沽空期权。若到时港元跌幅触及40%,这档基金就行使沽空期权,坐享64倍回报,反之若期权不被履行,基金会损失所有的买入看跌期权费用(即基金的投资本金)。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有多个对冲基金运用双边操控策略,先在当年11月大量卖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再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由于联系汇率既定机制,港汇在弱方保证下利息大幅抽升,导致当年香港经济及股票市场受到冲击,投机者从而在汇市及股票市场中获利。其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市场投入庞大资金,成功稳定了香港金融市场。

  贷款审批严 难借“弹药”

  被问到国际炒家现在狙击港元是否较1997年时困难?詹伟基表示:“由于当年的情况与现时的有所不同,因此难以作出比较。目前的港元货币基础已经较20多年前大幅增加,炒家难以像亚洲金融风暴期间,运用双边操控策略,沽空港元推高利率。所以,原则上港元现时较难受到冲击。”

  “市场对有关消息正逐步消化。正如金管局早前表示,香港银行体系资本雄厚、流动资金充裕、资产质素良好,在国际上均属非常稳健的水平;金管局已累积了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有信心和决心去维护香港的货币和金融稳定。”他称。

  光银国际投资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亦认为,该对冲基金暂时“得个讲”,未见他大量借入港元转换美元,亦未见有大规模沽空恒指的情况。他表示,现时的情况与1997年时不同,当年银行向客户贷款较松,但银行现在的警觉性大大提高了,在KYC(认识你的客户)的要求下,银行亦会了解客户的贷款用途,故对冲基金再难向银行贷款沽港元。

  港银行体系结余逾1300亿

  “经过97亚洲金融风暴后,金管局进一步优化联系汇率,堵塞漏洞,如公布两日后因金管局的外汇交易引致的总结余变动预测,该银行可以早日就资金调动作安排,以免再出现97年隔夜港元银行同业拆息急升至300厘的水平。”他认为,对冲基金企图再冲击联系汇率已十分困难,一方面,银行不会再轻易借钱;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实力未有如今强大,现时香港背靠内地,加上多家中资公司在港,对冲基金要再沽空港元实在不易。

  林樵基续说:“现时本港银行体系结余逾1300亿元,相信要于短时间内跌穿500亿元水平,才会引起市场担心,但不代表联系汇率出现问题。港元减少,港元息率抽升,自然会吸引资金流入。最差的情况是市场对港元不再有信心,即使港元息率上升,亦不能吸引资金流入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