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如何融入国家大局?林毅夫答中评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林艳)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3月9日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表示,香港可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有利地位,为中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首要的资本投入提供非常好的桥梁以及平台。同时,中国“双循环”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香港在国际循环上也可以作为一个资本平台,帮助中国的企业随着中国的海外投资走出去。
中评社记者问道,受到疫情影响,香港经济虽然面临挑战,但是香港金融系统表现出很强的韧性,金融业务欣欣向荣。请问委员,您认为,香港可以如何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融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大局?香港在参与“双循环”的新发展经济格局中可以发挥什么样作用?您对香港未来经济发展有何建议?
对此,林毅夫表示,香港在受到疫情冲击的时候,金融市场确实表现得非常好。而且,香港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之后,每年的IPO总量已经超过纽约,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这一点的确值得祝贺。疫情期间,其他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但金融业却还非常繁荣,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的资本市场IPO各种交易都以网上进行为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的影响当然比较少。
至于在十四五期间以及中央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经济格局中,香港如何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势为中国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对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做出贡献?林毅夫表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技术创新、不断产业升级,但不管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升级都需要资本来支持。因此,相信在未来的中国发展当中,香港还可以继续利用它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地位,贡献于十四五和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
就“双循环”而言,作为资本市场的香港,能够做怎样的贡献?林毅夫认为,从国内循环来讲,要做大国内市场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就要提高劳动生产力,而提高劳动生产力有赖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刚才前面也谈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需要资本的支持。因此,香港可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地位,为中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首要的资本投入提供非常好的桥梁以及平台。同时,他也提到,中国“双循环”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香港在国际循环上也可以作为一个资本平台,帮助中国的企业随着中国的海外投资走出去。这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为十四五和长远发展以及新发展格局做出贡献的地方。
对于香港自身的经济发展,林毅夫表示,非常重要的是要融入现在提出的大湾区,因为经济要发展,不管哪个国家和地区都要充分利用它的比较优势。利用比较优势就代表有些地方不具有比较优势,那么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就要草船借箭,利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我们知道,香港的比较优势是资本,教育和在科技的研发上--由于香港有五所全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因此在研发上也有优势。但香港人口相对少,制造业基本上比较薄弱。这部分正好可以利用香港优势来帮助湾区的发展提供资本以及研发人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好大湾区包括深圳、珠三角作为全世界制造业最重要的中心优势。这样的话,相信香港既可以贡献于大湾区的发展,而大湾区的发展也会给香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推动力。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林艳)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3月9日接受中评社记者访问表示,香港可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有利地位,为中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首要的资本投入提供非常好的桥梁以及平台。同时,中国“双循环”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香港在国际循环上也可以作为一个资本平台,帮助中国的企业随着中国的海外投资走出去。
中评社记者问道,受到疫情影响,香港经济虽然面临挑战,但是香港金融系统表现出很强的韧性,金融业务欣欣向荣。请问委员,您认为,香港可以如何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融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大局?香港在参与“双循环”的新发展经济格局中可以发挥什么样作用?您对香港未来经济发展有何建议?
对此,林毅夫表示,香港在受到疫情冲击的时候,金融市场确实表现得非常好。而且,香港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之后,每年的IPO总量已经超过纽约,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这一点的确值得祝贺。疫情期间,其他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但金融业却还非常繁荣,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的资本市场IPO各种交易都以网上进行为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的影响当然比较少。
至于在十四五期间以及中央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经济格局中,香港如何发挥资本市场的优势为中国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对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做出贡献?林毅夫表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技术创新、不断产业升级,但不管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升级都需要资本来支持。因此,相信在未来的中国发展当中,香港还可以继续利用它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地位,贡献于十四五和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